$恒为科技(SH603496)$ 恒为科技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营收点以及财务现状,另外为什么一切经营信息都是向好的,但是公司却是亏损的呢?
1、盈利模式
公司以 “网络可视化+智能系统平台”双轮驱动,同时布局新兴业务(智算、机器人等),形成 “硬件+软件+服务” 综合解决方案:
网络可视化:面向运营商和政府市场,提供网络流量监测、安全防护等软硬件产品,中标中国移动汇聚分流设备集采(份额超40%)。
智能系统平台:聚焦国产化算力基础设施,包括AI算力一体机、国产服务器及智算中心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华为昇腾生态,中标中贝通信21亿元订单(2025年交付)。
新兴业务:智算可视化运维系统(支持千P级算力集群)、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合作优必选、达闼科技),2025年相关收入预计达2-3亿元。
2、主要营收点
网络可视化:2025年上半年收入2.62亿元(占比53.67%),同比增长43.48%,主要受益于运营商项目落地。
智能系统平台:2025年上半年收入2.26亿元(占比46.24%),同比下滑49.95%,因智算业务订单减少。
其他业务:占比不足1%,包括海外技术输出,如FPGA加速卡出口北美
二、财务现状
收入与利润
2025年上半年:营收4.88亿元(同比-23.19%),归母净利润1781.56万元(同比-75.16%),扣非净利润降幅更大(-77.99%)。
2024年全年:营收11.17亿元(同比+44.83%),净利润2684.91万元(同比-65.92%),增收不增利主因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加。
盈利能力指标
毛利率分化:网络可视化业务毛利率超30%,智能系统平台毛利率约18.9%(2024年上半年),因AI硬件竞争加剧及供应链成本上升。
净利率下滑: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3.65%(2024年同期为14.8%),主因低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及费用刚性。
现金流与负债
应收账款高企:2024年应收账款7.86亿元(占营收49.2%),坏账计提导致净利润暴跌65.92%。
现金流紧张: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247.63万元(同比-96.46%),供应链退款4.52亿元,资金周转压力大。
子公司表现
多家子公司亏损,如上海恒为智能科技、浙江恒为电子科技等,拖累整体业绩。
三、经营信息向好但亏损的矛盾原因
尽管公司业务布局和订单增长“向好”,但亏损主因以下结构性矛盾:
业务结构失衡
高毛利业务萎缩:智能系统平台(原核心业务)因智算订单减少(华为昇腾芯片产能受限)导致收入腰斩,而低毛利的网络可视化业务增长难以弥补缺口。
订单交付延迟:中贝通信21亿元订单需在2025年交付,但上半年仅确认部分收入,全年业绩依赖后续执行进度。
成本与费用压力
研发投入刚性: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945万元(同比+0.45%),但研发成果转化滞后(如液冷技术、国产芯片适配)。
供应链成本上升:AI一体机硬件成本受芯片涨价影响,叠加项目验收周期拉长,毛利率承压。
财务风险积聚
应收账款坏账:客户回款延迟(如运营商项目验收滞后)导致坏账计提增加,2024年净利润因此减少超6000万元。
现金流恶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暴跌,供应链退款及备货退货加剧资金压力,限制研发投入与业务扩张。
行业竞争加剧
智算赛道内卷:拓维信息、卓翼科技等对手加速布局昇腾生态,芯片产能瓶颈(华为南京工厂月产能仅2000片)影响订单交付。
网络可视化价格战:运营商项目中标价同比下降15%,毛利率承压。
四、未来展望
短期催化剂
订单交付:中贝通信订单若顺利执行,2025年或贡献15亿元收入,推动毛利率回升至20%以上。
政策红利:上海“智算500P”行动计划、深圳前海智算中心建设等政策或带来10%-15%收入增长。
长期护城河
全栈技术能力:从网络可视化到智算运维、数据要素运营,形成“云-数-智”闭环,抗周期能力增强。
华为生态绑定:作为昇腾核心合作伙伴,参与前海智算中心等标杆项目,技术壁垒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
需密切关注智算订单交付节奏、应收账款回收及华为芯片供应稳定性,这些因素将决定公司能否实现盈利反转。
总结
恒为科技当前亏损源于业务结构失衡(高毛利业务萎缩)、成本费用刚性(研发与供应链成本) 及 财务风险(应收账款与现金流) 的多重挤压。尽管网络可视化业务增长和智算订单潜力释放带来希望,但需解决交付效率、回款周期及竞争压力等核心问题,才能实现从“增收不增利”到盈利修复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