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催化不断!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4”,宇树科技也公布A股IPO时间

用户头像
西域多宝
 · 上海  

机器人催化不断!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4”,宇树科技也公布A股IPO时间

未来价值占比达70%。今日重要性:✨✨

09月02日 16:44宇树科技“自宣”四季度提交IPO申请 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预计将在10月至12月向中国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

宇树科技称,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分别占2024年销售额的65%和30%。更多细节将在IPO文件中披露。

9月2日,特斯拉官方在X平台上正式发布“大师计划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全面改写公司的宏大叙事。它将公司的发展重心前所未有地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旨在通过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实现一个“可持续富足”的社会。

该计划建立在特斯拉过去近二十年在电动汽车、能源产品和人形机器人方面的积累之上,并提出了“增长是无限的”、“创新消除限制”等五大指导原则宣告公司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致力于通过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加速全球繁荣

另外,宇树科技2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预计将在10月至12月向中国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宇树科技称,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分别占2024年销售额的65%和30%。更多细节将在IPO文件中披露。

根据德银报告,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用于工厂测试,并计划在2026年将产量扩大到5万至10万台,到2027年进一步扩大到50万台。 民生证券表示,从客户维度来讲,机器人长期Beta看T链,马斯克表示今年目标生产数百台Optimus V3原型机,5年内能够达到百万台量级;产品维度来看,潜在变化大的环节包括灵巧手传动方案/触觉传感器构型、类RV对髋部/肩部谐波的替代、轻量化以塑代钢、万向节替代关节轴承等;资本维度方面,头部国产人形主机厂的证券化进程不断加速,正在成为板块情绪全新催化剂。

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个股梳理

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减速器绿的谐波(688017.SH),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供货智元及特斯拉Optimus,2025年产能扩张至100万台/年;中大力德(002894.SZ),行星减速器市占15%,适配智元机器人低负载关节。

电机与执行器汇川技术(300124.SZ),伺服系统市占率国内第一,人形机器人电机解决方案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验证阶段;三花智控(002050.SZ),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核心供应商,机电执行器技术适配外骨骼关节驱动。

传感器奥比中光(688322.SH),在养老机器人领域有所涉及,其技术和产品可应用于养老机器人相关场景;柯力传感(603662.SH),力传感器可用于机器人感知外部力量。

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002747.SZ),工业机器人国产化龙头,2025年谐波减速器自供率提升至60%,协作机器人新品放量;拓斯达(300607.SZ),3C领域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年新能源行业订单同比增长200%。

服务机器人科沃斯(603486.SH),家庭服务机器人龙头,扫地机器人、窗宝等产品销量好,AI大模型赋能后,扫地更智能;石头科技(688169.SH),扫地机器人“技术派”,激光导航、算法国内领先。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拟上市,关联A股:康力电梯002367.SZ,参股),人形机器人国内龙头,能跳舞、服务、教育。

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

系统集成机器人(300024.SZ),主要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麦迪科技(603990.SH),与优必选合资推进人形康养机器人。

应用服务赛为智能(300044.SZ),老年人居家监护系统实现跌倒预警、用药提醒,陪护机器人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延华智能(002178.SZ),构建医疗-医药-医保一体化康养平台。

机器人产业链概念逻辑

政策催化:工信部《人形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即将落地,明确2027年量产目标,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技术突破: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使其能够自主编程、适配产线,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时,机器人在视觉、运动控制、传感器等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如拓斯达的视觉分拣AI算法效率达国际一线水平,为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市场需求增长:工业领域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家庭服务机器人、养老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市场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升级等因素迎来发展机遇;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在家庭、服务、教育等多个场景实现大规模商用。

产业链协同效应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为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零部件,中游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下游企业又将市场需求反馈给上游和中游企业,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国产替代空间大:在机器人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国内企业逐渐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如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打破日本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有助于降低我国机器人产业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提高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