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全球每3秒,就有一位老人被痴呆症夺走记忆!
相关报告曾指出,2022年全球约有5500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兹海默是主要类型,占比超60%。并且,痴呆患者数量正以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的速度不断扩大!相当于每3.2秒便新增1例!
或许,这样的增长速度有些夸张,但阿兹海默患者数量庞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该病主要表现为多种脑功能的退化,如记忆力衰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等,危害巨大。
然而,针对这一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成功率却非常低。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全球阿兹海默药物临床实验失败率超99.5%。问题,主要就在于两点。
一个是,缺乏硬性诊断标准。不像治疗癌症药物有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等指标检验,对症阿兹海默的药物目前还未有一个成熟的金标准,现主要依赖临床评估等综合判断。
另一个是,发病机制不明确。关于阿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有胆碱能假说、神经炎症假说、β-淀粉样蛋白假说等,比较复杂且存在多因素交互影响。
所以,这两点影响下,阿兹海默症的药物研发就挺困难。
而通化金马,就将在阿兹海默症领域实现突破,迎来新药上市了!
2023年9月,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兹海默症的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完成临床三期实验并揭盲。
2024年8月,通化金马公告称此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一年多过去,就在2025年9月,公司在相关平台表示,此药已经进入综合审评环节,临近审批。
这也就意味着,通化金马的琥珀八氢氨吖啶片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之后的任意一天都可能拿到生产批文。
那么,为何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备受瞩目呢?
第一、市场需求大。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有1250万阿兹海默症(AD)患者,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患者人数正在逐渐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有1550万AD患者,203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至1950万人。
同时,该病相关诊疗率有待提升。
2021年,我国开展了一项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阿兹海默症患者诊疗现状调查。据悉,调查人群中,服用药物的患者占比在60%左右,仍有20%的患者从未服用过药物。
并且,在用药时长上,长期服药患者比例不足,约40%的患者用药1-3年,仅有近20%的患者用药时长达到4-6年,药物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第二、技术突破性强。
国内,对症阿兹海默症的药物主要是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与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
同时,近年来也有部分新机制药物上市,如绿谷制药靶向脑—肠轴的甘露特钠胶囊、基于β-淀粉样蛋白假说的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等。
但是,这些药物结合其疗效、安全性和治疗费用来看,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如多奈哌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毒性,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原研于外国,年治疗费用高达20万左右,且更适合早期患者,对于中重度患者的疗效不明确;而绿谷制药的甘露特钠,2025年则是老注册正过期,新证审批暂未获批准。
此情况下,通化金马的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就凸显了出来。
一方面,疗效更优。
数据显示,在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中,琥珀八氢氨吖啶片相对当前主流药物多奈哌齐显示了临床意义的改善趋势。实验中,琥珀八氢氨吖啶片的评分较基线变化为3.98±5.82分,而多奈哌齐的则是3.18±5.26分,前者要更高。
另一方面,安全性良好。
在26周的双盲治疗期和延长至54周的开放治疗期中,未发现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存在重要的已知和潜在风险,患者耐受性、安全性有保证。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相较主流药物,通化金马的新药安全性不差,疗效还略胜一筹,同时,定价上也有可能与主流药物相差不大维持在年治疗费用1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通化金马也已为大规模生产新药做好了准备,其曾表示:“设计产能可以满足国内阿兹海默病患者的用药需求。”
当然,除了创新药的突破,通化金马在多个经营层面也已实现积极变化。
首先,传统业务集采风险基本出清。
通化金马的业务,主要分化学药和中成药两块,占比分别在60%、40%。具体来看,公司产品主要覆盖益生菌、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领域,营收过亿的产品有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小金丸、骨瓜提取物等。
目前来看,这些上市年限较早的核心产品几乎均已纳入集采,风险基本出清,收入稳定。
所以,近年来,随着提质增效的经营举措稳步推进,公司业绩逐步向好。尤其利润端,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通化金马净利润0.17亿,同比增长约35%,同时扣非净利润更是约125%的增长!
可见,通化金马的传统业务正稳步发力,持续贡献业绩。
其次,完善中药产业链布局。
2024年11月底,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不超过1亿用于建设人工繁育麝香基地,计划在2025年林麝存栏量达到2000头以上。
要知道,近年来天然麝香需求持续上升,价格连年上涨,供不应求。据悉,我国天然麝香的年需求量高达2500公斤,但实际年产量仅为450公斤,供需缺口巨大。
而通过此次项目基地建设,使得通化金马实现了麝香全产业链布局。
这不仅可以满足自有产品小金丸(以麝香为原料,可散结消肿、化瘀止痛,年销售额超2亿)的用料需求,平抑原料价格变动影响,还可以将多余原料向外出售,推进公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所以,通化金马,不单是创新药上有突破。传统业务,公司同样在积极改善,力求做到: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