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08:1716
昨天,SNEC ES&H2 2025 国际储氢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数百位来自全球储氢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大会。大会发起成立了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主席、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当选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联席主席,并荣膺“全球储能和电池领袖”。
在峰会对话环节,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结合天能储能的产业实践,分享了他对行业“十五五”发展的思考。
张天任认为,储能系统通过“风光储一体化”实现绿电的跨时空配置,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千万个分布式资源,已经成为能源系统的“智能枢纽”。更关键的是,随着容量电价机制逐步建立,储能正被正式确立为电力系统中与“源、网、荷”并列的第四大要素。这意味着,储能已从技术蓝图走向有目标、有路径、有投入的国家战略,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支撑,储能的定位已实现历史性跃升。
关于行业最关注的安全问题,张天任表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电网运行复杂脆弱,传统“跟网型”储能已经难以满足系统稳定需求。“构网型”储能应运而生。它不再是被动响应的“士兵”,而是能主动提供惯量支撑、电压调节的“指挥官”,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基石”。
“安全是1,其他是0。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天能致力于构建从核心材料、智能电芯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多层级安全体系,推动行业从‘被动消防’向‘预测性安全’发展,让安全成为储能产业最硬的‘通行证’。”
他还认为,储能的应用场景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关键在于“量体裁衣”,实现技术路线与场景需求的最佳匹配。锂电能量密度高,是大中型储能和电动汽车的主力;铅电安全稳定、成本优异,在数据中心、通信备电等场景根基深厚;钠离子电池在分布式储能、两轮车等领域将成为重要补充;而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正成为解决跨日、跨季节等关键应用场景的现实解决方案。
此外,储能正在成为“系统调度能力”的智慧桥梁。在电网侧,它担任“智慧调度官”,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在工商业侧,成为“智慧能源管家”,实现需量管理甚至参与虚拟电厂交易;在用户侧,就是“家庭智慧能源中枢”,优化光储充协同。未来,车网互动(V2G)潜力更大,数千万电动汽车将成为移动的分布式储能资源。
天能依托“铅锂氢钠固态”多技术路线,构建覆盖材料、系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储能平台,以“智储”赋能能源转型,迎接储能重塑能源未来的黄金时代。
关于储能产业“十五五”的发展趋势,张天任认为,中国储能产业将告别粗放增长,进入以质量、效率、安全、价值为核心的精耕细作的新阶段。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竞争逻辑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进入“十五五”,随着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不断完善,储能的多维价值——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等,将被持续激活并量化。竞争焦点将从初始投资成本转向全生命周期成本、运营效率与系统可靠性。这是一场围绕技术底蕴、运营智慧与品牌信誉的“价值战”,只有真正创造持续价值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术路线从“锂电主导”走向“多元共生”。十五五时期,锂电仍将是近期主力,但市场占比会适度回落。长时储能将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将成为解决能源跨时空平衡的关键。同时,钠离子电池将迎来产业化黄金期,凭借资源与成本优势,在分布式储能、两轮车等场景快速普及。多技术路线并存,将极大增强我国储能产业的韧性与适应性。
产业底线从“被动防护”升级为“主动安全”。 “十五五”期间,行业理念将从“事后消防”转向“事前预测”。特别是,基于AI算法、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预警与运维系统将成为标配,将实现对电池热失控、系统故障的早期诊断和主动干预。
全球博弈从“产品出海”深化为“生态出海”。国际竞争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贸易,演变为“资源控制+标准制定+生态构建”的立体博弈。面对海外贸易壁垒与“小院高墙”,中国储能企业不能仅满足于制造出口,必须向上强化关键资源保障与循环利用技术,向下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向外推动“技术+标准+服务”的全链条输出。$天能动力(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