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了一家玻璃纤维的企业,而后又看回之前读过的陶瓷纤维行业(鲁阳节能)的财报,加上两三年前开始关注的碳纤维(光威复材),发现自己似乎和纤维杠上了!哈哈!不过也挺好,从一个泥潭走进另外一个泥潭!我相信这么多泥潭总有一个能够被我踏平,就像光威复材,深入阅读之后就暂时退出了,因为觉得技术护城河并不是很深,产业壁垒也不算高!光威的核心逻辑是军品,每公斤定价相比其他公司明显高很多,这一块是它的优势,不过在我看来也是它的风险,一旦价格下行,那么它就不再具有超高的毛利率了!对估值的支撑可能也就不那么强了!当然,我分享的是个人观点,完全可能错得离谱!毕竟每个人只有一双眼睛,采集数据的窗口实在是有限!
言归正传,说回陶瓷纤维,这种叫法是国际上对硅酸铝纤维的一种习惯性称谓。陶瓷纤维的制备不难,难的是控制氧化铝的纯度,一般来讲,纯度越高,适用温度就越高。所以高品质的陶瓷纤维就有了技术壁垒,在产能和质量两方面达到协同的厂家国内并不多。陶瓷纤维工程制备方法与玻璃纤维类似,一般有喷吹法和甩丝法,技术难度不一。陶瓷纤维主要是面向石化、冶金、有色、建材、电力、机械等工业领域的需要,适用场景包括工业窑炉耐火保温、管道保温、绝热密封、辐射隔热等领域。我还是秉持我之前的观点:绝大多数技术的进步都是在推动效率的提高。工业隔热保温也是一样,哪家企业能够提供最经济而又最能保住温的产品方案,那么它将吃下这块蛋糕的绝大部分。就好比鲁阳节能,按照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统计,国内陶瓷纤维及其制品2024年的总产量120万吨,而鲁阳节能一家就生产了52.7万吨。另一方面鲁阳节能大部分产品为高端产品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50%,再次证明鲁阳节能在陶瓷纤维领域有一骑绝尘的综合实力。在全人类节能减排需求的提高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减少能量耗散(加强保温隔热)会是全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个人认为保温材料领域(含玻璃纤维)大有可为。这当然是观点,不一定会是事实!
再回到鲁阳节能的陶瓷纤维生产制备情况,分享从2015年到2024年的十年间两个数据的变化:
一 陶瓷纤维销量情况,如图:
十年间总销量从24.5万吨,增长至53.6万吨,增长118%,年化增长9.1%。尤其是在技术含量不断增长、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取得这样的增长业绩还是不错的。
二 每吨均价情况,如图:
十年间每吨均价从4629.8元增长至6060.8元(粗算,不一定准确),增长31%,年化增长3%(正好契合通胀?)
记得巴菲特分享过一个重要观点,判断一家企业优良与否重点要去看这家企业是否有提价能力!比如茅台,就有持续不断的提价能力,越贵反而越有人买单。对于节能保温材料领域也要作同样的思考,企业是否有提价能力?企业是能够主动提价还是被动提价?提价之后又是谁(中端还是末端)在为提价买单?买单的人是高高兴兴的买单还是垂头丧气的买单?
我个人观点是鲁阳节能目前缺少提价能力同时也没有提价意愿,毕竟毛利率超30%,已经完全可以碾压国内的同类企业。下一步还是需要观察国内需求端的变化以及供给端竞争对手的变化,从当前情况来看需求端的影响明显大于供给端的影响。个人认为需求才是主要矛盾!
关于鲁阳节能暂时分享这么多,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保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