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球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固态电池里的那些核心材料,那场面,简直比过年逛庙会还热闹,各类材料“神仙打架”,争夺下一代锂电C位!
一、固态电解质:电解质界的“选秀顶流”
固态电解质绝对是固态电池里的“流量担当”,就像选秀节目里最受关注的选手。传统液态电池用液态电解质,到了固态电池这儿,直接换成固态电解质来输送锂离子、传导电流。
(一)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曾经的“出道即巅峰”
早期研究都围着聚合物电解质转,所以它的工艺那叫一个成熟。这玩意儿柔性好、成本还低,一开始那是风光无限,率先得到应用。但问题来了,它性能到顶了,再难突破,未来发展空间就受限啦。不过前期商业化时,它常和其他电解质复合使用,像PEO、PVDF生产企业就在这领域有布局。比如奥克股份的PEO材料,就应用在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好几个领域。
(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稳健型选手”
氧化物路线商业化推进速度那叫一个快。它稳定性高,但材料脆性大,会搞坏固 - 固界面的刚性接触,现在也多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复合应用。电池企业里,卫蓝新能源、太蓝新能源这些引领了氧化物固态电池的产能布局,电池能量密度在300 - 500Wh/kg。比亚迪、清陶能源、孚能科技这些厂商则采用氧化物 + 聚合物的方案。国内好多企业都能量产LATP、LLZO和LLTO这些有应用潜力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金龙羽、德尔股份、三祥新材等企业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能力。
(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潜力股黑马”
现在单一电解质路线里,硫化物路线最受关注。它以锂和硫为主要成分,还能用磷、硅、锗或卤化物等元素补充。离子电导率能达到10⁻²S/cm量级,和电解液差不多,而且材料柔性强,能改善界面接触,潜力巨大。全球头部企业在这方面技术积累深,当前硫化物电解质主要绑定日企(出光、三井)或者和国内搞技术合作。国内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厂商选了硫化物线路作为主要技术路径。国轩高科发布的金石全固态电池,用的就是硫化物技术路线,现在都实现装车应用了,首款搭载车型是星纪元ET。金龙羽、道氏技术等也在积极布局。不过它也有缺点,不稳定、电压窗口低还成本高,限制了规模化生产,降本是重点。
(四)硫化锂:“幕后大佬”
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核心原料,成本占比近80%。它的技术壁垒比硫化物电解质还高,电池厂很少自己研发,格局也比电解质好。现在硫化锂价格高,是制约硫化物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的主要瓶颈。未来降本能力明确了,各路线有望逐步统一。国内厂商中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企业都在布局硫化锂。另外,常见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LZO、LATP等对锆、镧、钛等金属有影响,东方锆业的高纯超细二氧化锆产品就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硫铁矿主要用于制取硫酸、炼制硫磺,粤桂股份、司尔特等企业有硫铁矿开采能力。
二、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守门员”
正极材料是制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和液态电池比,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体系变化小,主要以高镍三元体系为主。中长期来看,正极材料往高电压、高比容正极迭代,升级路线是高镍三元正极 - 富锂锰基正极 - LMNO正极 - 高电压钴酸锂正极 - 无锂正极等方向。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潜力新星”
富锂锰基能量密度高、单位成本低,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它能实现动力锂电池高能量密度技术突破,比容量高达300mAh/g,几乎是当前已商业化正极材料实际容量的两倍。从市场格局看,当升科技、容百科技这些正极材料头部企业提前布局了富锂锰基材料的研发;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下属的宁波富锂电池,建了百吨级的中试生产线;振华新材、中伟股份等公司也在积极开展研发项目。不过短期内它可能没法单一使用,常和现有的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混合使用,降低电压,加速商业化应用。
三、负极材料:“能量储存小能手”
负极材料负责嵌入从正极脱出的锂离子,让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向负极,实现充电,放电则相反。现在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碳族负极、硅基负极和金属锂负极三类。石墨负极能量密度到极限了,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高,是新一代锂电负极材料,中长期聚焦锂金属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过渡型选手”
硅的克容达4200mAh/g,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优选材料。但它有高膨胀性的问题,目前主要以硅碳负极掺混石墨的形式使用,是中短期主要增量。传统锂电负极生产企业翔丰华、璞泰来等在硅基负极领域进展快,硅宝科技、新安股份等也依托自身产业链优势布局。
锂金属负极:“终极BOSS”
锂金属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十倍以上,密度还低,能减轻电池整体重量,有望成为负极材料的长期迭代方向。它的工艺主要有压延法和蒸镀法,核心是减薄平整和降本,目前商业化在加速推进。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依托锂资源优势发展;华丰股份和上硅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新型储能电池主要路线就是锂金属固态电池。
四、隔膜:“功能多面手”
半固态电池因为还有部分液态电解液,所以保留了电解液和隔膜等结构。全固态电池需要“骨架膜”这种新型膜材料,传统隔膜只起物理隔离作用,骨架膜得兼具支撑、导电、抑制枝晶等多重功能。陶瓷骨架膜适配硫化物路线提升热稳定性,聚合物骨架膜支撑硫化物电解质并缓解硅基负极膨胀问题。恩捷股份、长阳科技、星源材质等厂商都在这环节布局。
五、集流体:“减重小天才”
集流体是电池里承载电极活性物质并汇集电流的核心组件,像电池的“导电骨架”。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 - 高分子材料 - 金属”三层复合结构,用高分子材料替代部分金属,能减重约60% - 70%,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还能增强柔韧性和抗拉强度,减少内短路风险。多孔铜箔及耐腐蚀铜箔和硫化物体系更适配。国内诺德股份、中一科技等厂商在该领域布局,诺德自2018年研发多孔铜箔,适配固态/半固态电池技术,推出的耐高温电解铜箔集流体,解决了硫化物电解质对铜的腐蚀问题。
整体来说,现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不同路线各有优缺点,各家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定位选合适的路线和材料,一起推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全面发展。球友们,你们觉得哪种材料或者路线能最终胜出呀?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