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公司是山高系新能源业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司是山高系新能源领域重要战略布局标的。公司前身是1988年由四川省南充绸厂划出出资成立的四川美亚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于深交所上市;2017年,山高新能源(原北控清洁)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20年,公司通过重组收购“十方环能”和“北控热力”,并更名北清环能,实现在“环保+能源”领域双产业转型与战略布局。2022年5月,山高控股(原山高金融)认购山高新能源43.45%的股权,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8月底正式更名山高环能。2025年7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山高产投拟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2)公司业务绿色转型,“餐厨+供暖”格局逐渐成熟。公司业务经历了多元化发展、环保转型时期和山高环能时期三个阶段。成立之初主营丝绸贸易,2020年重组完成后,由房地产行业、新能源电器行业等转向环保与供热行业;2021年,公司产品战略转向餐厨垃圾资源化,成为国内唯一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并延续至今。
3)公司重回业绩增长轨道。2021年以来,公司主要业务转向环保与绿色能源后,实现营收大幅增长,2021年营收收入达到8.27亿元,同比增长138.33%。2024年公司压缩外购油脂贸易销售业务,提升自产油脂占比,在贸易量减少导致营收下降的背景下,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反而同比增长47.3%。2025Q1公司营中4.34亿元,同比增速4.21%,归母净利润2826.75万元,同比增长222.23%。公司现金流充裕,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近年均保持在稳定水平。
◼ UCO为SAF重要原材料,SAF大规模释放渐行渐近
1)UCO作为SAF重要原材料,价格有望步入上涨通道。UCO(used cooking oil/餐厨废油)是SAF(sustainable aircraft fuel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全球约65%的SAF由UCO制备而成。UCO主要从餐厨垃圾中进行提取加工获得,中国由于重油的烹饪方式,在全球UCO供应占比超60%,全球出口占比达50%,对全球UCO产业具有话语权;在全球大力推广SAF使用的背景之下,我国UCO的稀缺资源属性凸显。为战略保存国内SAF产业链,2024年底中国执行对UCO等战略资源出口退税(13%)取消政策。2025年上半年,中国UCO出口量显著下降,带动全球UCO市场价格上涨;价格端已从2025年初约7200元/吨已爬升至年中约7900元/吨。
2)“双碳”背景下,全球SAF需求有望步入长期增长通道。为实现碳减排,多国积极推动SAF在航空燃油中添加使用。欧盟作为全球碳减排先行者,2025年率先强制执行生物航煤在全部航空煤油中的最低添加比例2%的政策;并提出在2030年、2035年、2050年分别达到6%、20%、70%的添加比例目标。此外,美国等发达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添加要求或建议。尽管中国暂无明确强制添加要求,但随着“双碳”目标渐近,国内SAF产能亦在新增建设,未来政策可期。
◼ 餐厨垃圾处理龙头,资本赋能+管理优势助力公司长期增长
1)背靠山高系资本赋能,公司产能持续拓张。公司深耕餐厨垃圾处理赛道,截至2024年底日处理产能已达到 5490 吨,处于行业头部位置;远期计划通过收并购形式扩展产能至8000-10000吨,增量可期。行业具有重资产运营的属性,因此公司资产负债率常年在70%以上。2025年7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山高产投,山高环能将成为山东高速集团下三级子公司,在集团内的管理序列有望上升;同时其7亿元定增资金有望为公司后续产能拓张提供资金支持。
2)管理能力领先,高提油率+高产能利用率+降本助力业绩回暖。公司餐厨垃圾综合提油率在4.5%,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近年持续提升,从2023年60%左右提升至2024年79.6%,2025年仍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积极通过数字化平台收运、过程精细控制、大客户直连等方式提高综合收运能力,单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维持行业领先水平。
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为国内餐厨垃圾处理龙头,具有强资源属性;同时产能扩张、产品涨价与持续降本有望带动未来公司利润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76、2.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8、17.4、12.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集中的风险、收并购项目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正文分析
1、公司为山高系新能源领域重要战略布局标的
1.1历史沿革:多次易主,山高系重整后公司聚焦新能源主业
◼公司前身由四川省南充绸厂出资建立的四川美亚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3日在深交所上市后由南充市财政局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3.24%。2002年,公司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实现股本全流通。2003年,由金宇控股重组,并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改名四川金宇汽车城。2017年,北控清洁与南充国投作为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20年,金宇车城实现重大资金重组,融入十方环能,更名北清环能。2022年5月,山高控股认购北控清洁能源集团43.45%的股权,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8月底正式更名山高环能。2025年7月,山高环能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控股股东由山高光伏变更为高速产投。
◼ 山东国资委入主,山高环能聚焦绿色赋能。2022年,山高控股取得山高新能源43.4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集团实际控制人由北京市国资委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由山东省国资委入主后,山高环能转向环保与绿色能源业务,坚持技术核心和资本优化聚焦机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资运营,打造再生油脂加工出口贸易平台。202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垃圾利用水平优化,山高环能顺应政策实施,开展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通过回收餐厨垃圾中的废弃油脂,加工制作成生物柴油原料等绿色能源产品,构建从餐厨垃圾收运到分离、废弃油脂回收、沼渣沼液处理全流程的核心技术工艺系统。
◼ 股权结构: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山高系持股超过40%。根据2025年,山高环能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高速产投将持有公司23.08%的股份,山高光伏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达到18.6%,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高速产投,实际控制人仍为山东省国资委,山东高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41.68%
1.2产品战略:公司业务绿色转型,“餐厨+供暖”格局逐渐成熟
◼多元化业务时期:①美亚丝绸时期,公司为西南地区丝织印染联合企业,主要以丝绸贸易为主。②金宇车城时期,公司主要以汽车贸易为主,同时拓展至房地产销售等多业务。
◼环保业务转型时期:2017年,北控集团入主后,主要业务由公司汽车销售业务转向发展能源电器设备制造销售,同时开展丝绸贸易和房地产销售等;2020年,公司原有电气设备制造、房地产行业营收大幅度下降,公司亏损严重,于同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十方环能100%股份,淘汰房地产销售等产业,正式布局“餐厨+供热”业务。
◼山高环能时期:2022年山高系入主后,延续北清环能在环保与能源领域的业务布局,聚焦于有机餐厨固废无害化处理、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供暖三大领域。
1.3财务分析: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公司重回业绩增长轨道
◼公司营收大幅增长,业绩营收表现亮眼。自2021年以来,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公司主要业务转向环保与绿色能源后,实现营收大幅增长,2021年营收收入达到8.27亿元,同比增长138.33%。2023年因成本增高、费用增加原因归母净利润下降。2024年在贸易量减少导致营收下降的背景下,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反而同比增47.3%。2025Q1公司营收收入为4.34亿元,同比增速4.21%,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222.23%。
◼ 油脂产品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境内外营收市场收入稳定。①2022年-2024年,油脂产品营收整体上进入优质成长期,营收总体保持在8亿元以上,是公司转型后的主要营收来源。②2021-2023年,公司营收收入境内外市场稳定,2024年公司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境外市场收入下降。
◼2025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触底回升,盈利质量持续改善。①公司毛利率在2022-2023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公司为弥补自产油不足,外购油脂以保障业务发展需求导致毛利率下降。②2024年以后,公司压缩外购油脂贸易销售业务,提升自产油脂占比,毛利率开始回升。③2025Q1公司餐厨垃圾处理量同比增长8.1%,其中油脂产品毛利率提升至20.11%,油脂产量同比增长7.1%,同时单吨成本下降,毛利率和净利率年回升至27.78%、6.55%,公司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公司财务结构优化,现金流充足。2022-2023年间,公司业务扩张,投资并购规模和债务增加促进费用的增高;2025Q1,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各项费用率呈下降趋势。公司近两年现金流充裕,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保持在稳定水平。
◼2021-2024年EBITDA持续增长。公司自转型后,公司EBITDA逐年稳健增长,2021年EBITDA为2.16亿元,2022年EBITDA为3.13亿元,2023年为3.54亿元,2024年再创新高,达到3.63亿元,公司经营方面取得成效,盈利能力不断上升。
◼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截止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2.06%,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根据山高环能披露的《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通过此次发行,能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应对未来发展趋势。
2、UCO为SAF重要原材料,SAF大规模释放渐行渐近
2.1UCO作为SAF重要原材料,价格有望步入上涨通道
◼ SAF(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可持续航空燃料)为“双碳”背景下的新型低碳燃料,受到全球政府重视。在当今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SAF 凭借其低碳、低硫、高闪点、燃烧更为充分等石化柴油不具备的优点,受到各国政府重视,欧盟、美国等主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 SAF 在燃料中的掺混比例。
1)产业链上游:依据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国选择不同的原材料生产生物柴油,欧洲以菜籽油为主;巴西、阿根廷、美国以大豆油为主;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以棕榈油为主;我国以废弃餐厨油脂 UCO 和地沟油为主。
2)产业链中游:国内以嘉澳环保、海新能科等企业为代表、海外以 NESTE 为代表的加工制造商,购买、收集相关原材料后生产烃基生物柴油。后端制造商进一步将烃基生物柴油进一步深加工为 SAF。
3) 产业链下游:各国航空公司采购 SAF 添加于飞机燃料中实现减少碳排放。
◼UCO(used cooking oil/ 餐厨废油)是生产SAF的核心原材料,中国对UCO产业链具有重要话语权。UCO是宾馆、饭店和食品加工企业存留和排放的餐厨垃圾,经过提炼处理制成的油。餐厨垃圾经过预处理、蒸馏、提炼等工序后可加工为工业级混合油(UCO),品质较高,一般用于烃基生物柴油的原料,后经加工制备成SAF。
1)我国为全球主要的UCO生产国和出口国,对全球UCO产业影响力深远。我国由于传统烹饪方式对动植物油的使用量较大,产量占全球约60%,出口量占全球约50%,对全球UCO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UCO为SAF的重要核心原材料。油脂加氢(HEFA)路线是最成熟的SAF生产技术,UCO是最理想的原料。当前超 80% 的 SAF 通过氢化脂肪酸(HEFA)技术生产,而 UCO 在 HEFA 工艺原料里占比达 65% 以上。
◼我国废弃油脂资源化率较低,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 年中国餐厨垃圾产量为 1.27 亿吨,按照含油率 3%计算对应300-400万吨废弃油脂。目前行业还存在各种尚未得到妥善处理的其他形式废弃油脂,综合考虑消费方式、资源集中度、可收集范围等因素,实际可供收集量应更高。
1)国内废弃油脂实际收集利用率约300万吨。我国由于传统烹饪方式对动植物油的使用量较大,但由于废弃油脂产生源头众多,餐饮企业、酒店宾馆、 屠宰企业、单位食堂以及居民家庭厨房等来源极为分散,集中回收难度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餐饮废弃油脂收集利用量较低。
2)多数食用油脂被个体供应商进行加工回收,行业极为分散。食用油脂的合理利用,需要经过有效地收集。由于废弃食用油脂主要从餐饮及食品加工等企业的下水道或隔油池进行收集,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特殊、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目前我国废弃食用油脂主要通过个体商贩和餐厨处理企业实现回收利用,经营者众多、市场集中度低、收集率低,政府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较大。我国废弃食用油脂供应商结构中个体供应商占比87.5%,境外供应商占比10%,中间商占比2.2%,企业占比0.3%。
3)我国UCO主要出口地为美国、欧洲。出口目的地来看,2024年我国UCO出口至美国126.7万吨,占比出口总量的42.94%,美国已经逐渐取代欧洲,成为进口中国UCO最大量的地区;其次我国UCO出口至新加坡、荷兰、西班牙的数量分别为64.1万吨、32.7万吨与 27.6万吨,分别占比21.71%、11.1%与9.34%,其他地区出口量合计占比14.91%。
◼2025年,UCO与SAF产业链价格呈现上涨趋势。UCO 作为生物柴油(尤其是二代生物柴油 HVO 和 SAF)的核心原料,其价格与SAF价格呈现强正相关。由于2024年中国限制UCO出口的政策,导致核心原材料出口供给大幅受限,带动全球SAF产业链价格中枢上移。
◼中国UCO 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导致全球供给受到影响。自2024 年 12 月起,我国开始取消 UCO 的出口退税(13%),按照 2024 年我国 UCO 出口单价 897 美元/吨左右计算,UCO 出口商相当于要损失 117 美元/吨左右的退税利润,因此相关厂商一方面通过向上游潲水油、地沟油等原料处理工厂压价,另一方面提高出口报价转移利润损失,据 wind 数据,2025 年 1月我国 UCO 出口单价约 1020 美元/吨,较 2024 年 11 月提高 138 美元/吨,UCO 出口也从高位回落,2025 年 1-2 月,我国 UCO 出口量同比下降 42%,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出口退税取消导致美国方向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国内SAF工厂积极投产。未来更多UCO 原料将留在国内市场,进一步支持国内二代生物柴油 HVO 的生产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的渗透。
2.2“双碳”背景下,全球SAF需求有望步入长期增长通道
◼多国积极推动政策,发展规模化航空生物燃料市场。欧盟各国和美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生物航煤在飞机燃料中的添加比例。
1)我国“十四五”期间提出推动SAF替代传统燃油。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支持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使用;2022年1月《“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力争到2025年,生物航煤(可持续航空燃料消费量)用量达到5万吨。2024年9月18日,SAF应用试点工作分阶段正式启动,首批试点由国航、东航、南航在北京大兴、成都双流等四座机场执飞12个加注SAF的航班,2025年全年政策力度有望持续加码。
2)欧美等西方国家已形成生物燃料规模化市场。据 IATA 统计,从 2008 年至今,全球已有超过 45 家航空公司,37 万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目前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规模化市场,建立了“原料—炼制—运输—加注+认证”的完整产业链。各大能源公司、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也积极参与生物航煤的研发、生产或试用。
3)参考IATA预测,截至2025年,全球 SAF使用量将达到700 万吨;2030年将达到2000万吨,潜在市场空间超过500亿美金。
◼2025年是欧盟由推荐向强制加注SAF的大规模应用元年,需求中枢逐步开启上移。2023年4月,欧洲议会与欧盟达成协议,规定欧盟航线必须使用一定比例可持续航空燃料,2025年生物航煤在全部航空煤油中的最低添加比例为2%,2030年和2035年分别达到6%和20%,至2050年逐步提升至70%;欧洲议会于2023年9月正式通过了生物航煤使用目标的法规。在2023年10月举行的国际民航组织第四十一届大会上,国际民航组织成员一致同意“到2050年实现航空业净零排放”;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预计65%的减碳贡献将来自可持续航空燃料。
◼ 基于欧盟庞大的航空燃油需求基数,同时2025年作为强制掺混比例落实的首年,政策落地带来的需求刚性有望赋予SAF需求量确定性增长。根据EASA的预测,预计2025、2030、2040、2050年,欧盟SAF掺混比例分别为2%、6%、34%、70%,使用量分别为130、280、1564、3150万吨。从短期来看,SAF需求提升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未来随着供给能力逐步提升,长期来看市场规模广阔,拓展潜力显著。
3、餐厨垃圾处理龙头,资本赋能+管理优势助力公司长期增长
3.1背靠山高系资本赋能,公司产能持续拓张
◼公司业务具有资源类属性,公司已步入产能扩张期。自2020年公司重组完成后,公司确立了深耕废弃油脂资源化赛道的目标,持续通过并购餐厨项目增加产能,经营处理能力逐年提升。目前公司通过 BOT、BOO和托管等形式,实现废弃油脂资源回收,项目范围覆盖济南、太原、武汉、兰州、合肥、银川等省会城市以及青岛、烟台、菏泽、 大同、天津、湘潭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形成规模化格局。截至2024年底,公司餐厨垃圾项目已达到 4380 吨/日。根据公司远期规划,其日处理产能有望扩展至8000-10000吨/日。
◼公司采用重资产运营模式,对公司的资金、相关资质要求较高;山高集团为母公司可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公司目前运营项目主要模式包含BOT、PPP、BOO、托管等四种形式;BOT、BOO模式对项目前期初始投入资金需求较大,目前公司共计运营17个项目,其中一半以上项目采用以上模式。因此公司的资金需求较大,常年资产负债率水平在70%以上。
◼ 本次定增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山高产投,山高环能将成为山东高速集团下三级子公司,集团内管理序列有望上升。
◼ 本次定增募资7.17亿元用于拓展经营规模及优化资产结构。2025年7月,公司公告定增预案,本次拟发行接近1.4亿股,每股价格5.13元,共募资不超过7.17亿元。本次定增股份由山东高速集团全资子公司山高产投使用现金全额认购。我们认为,本次定增完成有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为公司后续收购项目拓展经营规模提供子弹;同时,公司由于控股股东变更为山高产投,在集团内管理序列有望得到提升。
3.2 管理能力领先,高提油率+高产能利用率+持续降本助力业绩回暖
◼ 收运体系管理方面,山高环能自主研发数字溯源系统,成功构建起一套高效、完善的餐厨垃圾收运管理体系。以银川项目为例,企业与银川三区及永宁县的 8827 家餐饮企业、学校、机关食堂等签订收运协议,实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全覆盖,同时与三区 800 个居民区签订厨余垃圾定点回收协议,每日收集处理餐厨垃圾 350 吨。通过优化收运路线,拓宽收运渠道,不仅提高了垃圾收集量,也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公司具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公司目前具备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装备提供和后期运营能力,可提供数字化的EPC式的一体化服务。
2)公司通过采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公司完成“收运+处置”全链条数字化平台搭建,是目前国内最早实现从终端收运点至产品出厂全流程精准溯源和精准控制的餐厨资源化利用企业之一。同时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综合技术优势,完成体系化、模块化双向融合闭环,持续降本增效能力优势明显。
◼ 公司厂内提油率约在4.4%,处于行业头部水平。提油率决定了公司能够从餐厨垃圾中提出的有效油含量,直观体现其项目的经济性。公司提油率表现突出,2024 年厂内餐厨提油率约 4.5%,处于行业头部的水平;这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整体项目质量优秀(垃圾中油脂率较高),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公司通过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与智能化升级,借助信息化手段,公司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全国多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区域政府颁发的荣誉称号,彰显了其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对环保与能源利用的卓越把控。
◼ 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规模效应,增厚公司利润空间。根据公司投资者调研纪要,2024年设计产能利用率达79.1%,同比2023年提升6.7%。2025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由于公司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折旧摊销较高;因此产能利用率约在50-60%左右方能达到盈亏平衡。
◼ 2023-2024年,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020-2022年,公司开启重组逐步开展并入资源项目,叠加疫情反复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整体利润承压。2023-2024年间,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恢复,预计2025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望达到80%以上。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分业务收入拆分:
(1)工业级混合油:假设油价逐年小幅上涨与公司单吨成本下降,;2025-2027年工业级混合油收入增速分别为20.3%/15.3%/16.0%;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4.1%/26.7%/29.9%,呈逐年增长趋势。
(2)环保处理:假设公司环保处理收入逐年小幅增长与吨处理成本小幅下降;2025-2027年环保处理收入增速分别为3%/3%/3%;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8%/19%/20%,逐年增长趋势。
(3)供暖行业:假设公司业务维持稳定,受益北京区域供暖收益逐年小幅提升,维持稳态经营;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5%/5%;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0%/20%/20%。
(4)费用率假设:考虑公司仍处于高增阶段,海外销售开拓持续投入,销售费用逐年小幅增加,预计2025-2027年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6%/5.1%;公司维持稳定研发投入,预计2025-2027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0.2%/0.2%。
◼由于公司工业级混合油具有资源属性,山高环能估值水平高于环保行业可比公司。卓越新能、伟明环保、朗坤科技均为国内环保行业龙头。但我们认为山高环能的盈利模式区别于传统环保企业盈利依赖收取政府补贴的形式,而是将垃圾资源化生成市场化油脂进行售卖;同时产品UCO具有战略资源属性,供需格局较好,涨价预期较强。公司市场地位突出,已提前布局国内优质餐厨垃圾项目,具有先发优势。综合,山高环能估值高于可比公司估值。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为国内餐厨垃圾处理龙头,具有强资源属性;同时产能扩张、产品涨价与持续降本有望带动未来公司利润释放。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76、2.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8、17.4、12.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业务集中度高的风险:公司业务主要集中UCO行业,若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
◼收并购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收并购项目计划与建设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报告中的行业规模测算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文章来源:《山高系列研究之二——餐厨垃圾处理龙头,SAF需求放量有望带来业绩弹性》-20250807
本报告分析师:
冯胜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50004
宋瀚清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24060001
向兰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25020002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机械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机械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团队介绍
冯胜,中泰证券研究所中游制造组负责人,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首席,执业编号:S0740519050004。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年机械行业实业工作经验,12年证券公司机械行业研究经验;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熟悉企业发展规律和运营管理,对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具有细致的观察和体会。2019年5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研究团队第4名。
杨帅,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金融学博士,中泰证券研究所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联席首席,2022年2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40002。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北交所等领域。
宋瀚清,悉尼大学金融学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60001。重点覆盖核电产业、锂电与固态电池、低空经济、北交所等领域。
蔡星荷,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60004。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等领域。
万欣怡,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022年7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4070005。重点覆盖PEEK、电子皮肤等领域。
向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学硕士,2023年6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执业编号:S0740525020002。重点覆盖传媒、数据中心、计算机、宠物、潮玩、食品饮料等领域。
徐嘉诚,伦敦大学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硕士,2024年7月加入中泰证券先进产业&北交所研究团队,重点覆盖半导体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