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大合同落地后,供应紧平衡持续

用户头像
ETO参谋长
 · 上海  

网页链接

$亚钾国际(SZ000893)$ $东方铁塔(SZ002545)$ $藏格矿业(SZ000408)$ 盐湖股份

这周陆续有多家券商开始持续覆盖钾肥这个细分小行业,新周期的开始也行就是当下,看几家上市公司的表现,龙头大概还是亚钾。

中肥化肥网周报:

本周氯化钾涨了100元左右(吨价,下同),港口白钾领衔,上半月怎么跌的如今基本涨回,国产钾涨幅最小,还在等待龙头出台下月新价。虽然涨后高价位其实并不太好成交,但是涨了就是涨了,前几日的低价位已经完全拿不到货了,比如涨势最明显的港口62%白钾,前几日还在3100元以内,目前报价已在3200-3250元,尽管成交有限,但是大部分贸易商实际上都还处在暂时停售的状态,要么说没货,要么说货紧观望。在港口的拉动下,边贸62%白钾报价重回2950元,进口商表示本来也销售得差不多了,如今将继续跟随市场而动,而不再急于销售。相对而言,进口大颗粒的价格变化较小,国产钾价格的变化则更不明显,毕竟是淡季,而且价格一来还没有涨太多,而且持续性还有待观察。接下来市场关注的焦点就转移到了国产钾下月新价的制订上


今年中国钾肥大合同上涨73美元/吨,引发行业哪些思考?

原创 郑红燕 农资导报

2025年06月20日 20:20 北京 15人 星标6月12日,中国钾肥进口大合同以346美元/吨(CFR)价格落定,较去年上涨73美元/吨。这一价格既折射出全球钾肥供需格局的深度重构,也标志着国内钾肥市场进入新的调整周期。从短期市场波动到长期格局重塑,此次合同签订背后的逻辑与影响值得行业深度审视。

价格上涨: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

今年73美元/吨的涨幅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供需失衡、地缘冲突升级与国内供给短板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国际看,全球钾肥需求大幅攀升,国际肥料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钾肥需求预计达7858万吨,较2022年增长28%。但供应端却危机四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受制裁出口受限,加拿大Nutrien暂停新增产能,Canpotex订单排至三季度末,叠加红海局势导致运输成本飙升50%~60%,全球约650万吨产能受影响,供需矛盾被彻底激化。印度市场的爆发式需求更使国际价格水涨船高,其同期签订的349美元/吨合同价,进一步印证了亚洲市场的竞争激烈。

国内供给短板则加剧了价格压力。我国钾肥进口依存度长期超过60%,2024年进口量达1263.3万吨,创历史新高。2025年4月单月进口量同比激增46.9%,但港口库存却骤降至190.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8.1万吨。青海小厂因环保限产、亚钾国际产能目标下调,进一步放大了供应缺口。这种“国际供应收缩+国内需求刚性”的格局,推动价格突破上行。

市场走势:短期震荡与长期调整的双重变奏

大合同落地后,国内钾肥市场呈现“供应紧平衡、需求弱复苏”的特征。

从供应端看,港口保税区库存不足30万吨,新货源需7月下旬才陆续到港,叠加青海盐湖装置负荷降低,短期供应难有明显改善。但老挝钾肥进口量从2020年的12.78万吨增至2024年的207万吨。亚钾国际计划2025年将产能提升至500万吨,藏格矿业2026年投产200万吨,境外产能正成为重要补充。

从需求端来看,磷肥价格高企刺激钾肥替代需求。业内预计,因磷钾单元素价格差距加大,可能使今年钾肥用量增加10%~20%,从而对需求形成潜在支撑。

价格层面,氯化钾短期受进口成本支撑,下跌态势或放缓,局部存在止跌可能,但需警惕保税区货源冲击;硫酸钾因需求疲软与成本压力,行业困境短期难解。在政策与市场双重调节下,价格大幅波动概率降低。

格局重塑:从寡头垄断到多元博弈

当前,国际钾肥市场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四巨头”(Nutrien、BPC、Uralkali、Mosaic)仍掌控全球67%的钾肥产量,但老挝崛起打破了原有平衡。2024年,我国自老挝进口钾肥20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6%,成为第四大来源国,这一变化正削弱传统巨头的定价权。

目前,国内钾肥供应已形成“国产+境外+进口”三驾马车的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2025年钾肥自给率提升至60%以上,除老挝项目外,青海盐湖等企业技术升级加速,特种钾肥(水溶肥等)市场规模年增25%,产品结构向高效化转型。这种多元供应体系,使我国在国际谈判中议价能力显著增强,此次346美元/吨的价格仍保持全球洼地。

未来挑战: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新格局

未来钾肥市场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如红海危机若长期化,将持续推高海运成本;国内供需平衡脆弱,2024年进口依赖度升至72%,结构性矛盾未根本解决;国际寡头垄断格局下,加拿大Nutrien等企业仍可通过产能控制影响价格。

然而,老挝产能释放将逐步降低进口依赖,到2027年境外产能可满足我国50%以上需求;政策端“减肥增效”推动特种钾肥发展,2023年水溶肥增速达40%,高端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未来市场走向取决于三大因素:进口钾到货节奏、政策调控力度、国际局势变化。随着秋季肥对磷肥替代效应减弱,国内钾肥价格或触顶,但老挝产能释放与技术创新将为行业注入长期稳定性。对于企业而言,布局境外资源、推进产品升级、参与国际供应链协同,将成为破局关键;对国家而言,完善资源保障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能在全球粮食安全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值得我们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