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blox平台游戏现状与类型分析
·平台游戏展示与热门案例:展示Roblox APP主页,可见平台内有多种类型游戏。当前热门游戏中,排名第一的“种植花园”是模拟经营类游戏,像素风格类似我的世界,操作手感与手游一致。该游戏有2100万玩家,玩家日均停留7.2小时,核心玩法是种植蔬菜、水果等植物,成熟后在另一窗口买卖收集,初期只有基础种植功能,后期可能增加喂养小猪等奖励机制。排名第二的“夜在森林里”是解密生存类游戏,支持1 5人组队,需在99天内存活并完成任务,如寻找丢失的孩子。从画风看,Roblox游戏多采用3D世界,人物形象通用,与我的世界相比像素化较弱,边缘建模更柔和。
·游戏类型多样性与数量对比:Roblox平台游戏类型丰富,有恐怖类、格斗类、装扮类等。部分游戏模仿热门玩法,如模仿GTA的抢车、抢银行,或与现实热门题材联动。平台开放性强,用户可自制游戏并上传,被称为“游戏界的抖音”。平台已有4000万个游戏,而Steam平台仅有5万多款游戏。
2、AI在Roblox游戏开发中的应用
·AI开发工具与语言特点:AI已融入游戏开发各环节。开发使用的Lua语言接近自然语言,比Python、C++简单,适合儿童等开发者。传统代码开发需手动调整属性、材质,效率低;AI生成代码只需自然语言指令,如“生成八大行星”,就能自动配置属性、大小、颜色等,大幅提高效率。不过,AI生成后开发者仍需微调。
·AI场景与事件生成案例:AI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快速创建多种场景元素,如荒原、岩浆、草原、河流、雪山等。以生成龙为例,AI初始将龙放地面,需手动调至空中。在事件生成上,调用AI助手工具结合script文件夹代码,可实现事件触发逻辑。如人物掉落时,系统会检测并提示“您已掉落”,完成交互判定与事件控制。此外,UI提示等交互内容也可用代码实现,动作与事件生成主要依赖代码。
·AI游戏规则设定与局限性:AI可辅助生成游戏规则,如设定“30秒内从出生点到达雪地终点”的跑步比赛规则。但规则判定存在局限,如雪地属性未正确识别时,需手动设终点旗帜等标志性区域明确判定条件。此外,开发需手动调整场景位置,如终点旗帜过小难寻,且动作与事件生成依赖代码编写,对儿童开发者有一定门槛。不过,AI已简化创意实现流程,未来或降低开发门槛,推动游戏数量增长。
Q&A
Q: 当前Roblox平台上的游戏整体水平如何?
A: Roblox平台游戏类型多样,包括模拟经营、解密生存、恐怖、格斗、装扮等。以热门游戏为例,排名第一的种植花园为像素风格模拟经营类游戏,拥有2100万玩家,玩家日均停留7.2小时,玩法包含种植与交易;排名第二的夜在森林里为生存类解密游戏,支持1-5人组队完成99天存活任务。游戏画风呈现差异化,部分为像素风,部分采用边缘柔和建模或立体人物雏形。平台游戏数量庞大,已上线4000万个游戏,核心特点是支持用户自主创作游戏。
Q: 种植花园这类模拟经营游戏与传统开心农场类游戏相比,是否为立体版?
A: 种植花园的操作更简单,当前仅具备买种子、种种子功能,后期可能增加给小猪喂饭以获取更多奖励的功能。
Q: 当前游戏的建模质量是否较为粗糙?
A: 当前游戏建模确实较为粗糙,但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Q: 该游戏与《我的世界》在风格和玩法上有哪些差异?
A: 在风格上,该游戏像素化程度低于《我的世界》,采用边缘更柔和的建模;在玩法上,《我的世界》以生存类为主,而该游戏支持建造多样化类型的游戏,包括恐怖类、格斗类、装扮类。
Q: 某游戏比《我的世界》《迷你世界》更火的原因是否为画风更优?
A: 个别游戏确实因画风更优而更火,但大多数游戏并非如此。
Q: 平台上的游戏是否在市面上已有类似产品?
A: 平台上的游戏多为模仿市面上热门游戏,玩法包括抢车、抢银行等,部分与现实热门题材联动。平台被称为游戏界的抖音,用户可自制并上传游戏,内容种类丰富。当前平台已上线4000万个游戏,远超Steam等平台,主要因支持用户自主创作游戏。
Q: AI对该平台游戏制作的影响、当前制作水平、未来变化及当前AI应用情况如何?
A: 当前该平台的AI已融入游戏开发的各个过程中。
Q: 当前AI已融入游戏开发过程,但成果仍较粗糙的原因是什么?
A: 当前游戏本质仍为像素游戏。
Q: 当前开发内容较为粗糙的主要原因是否为美术因素?程序的使用情况如何?
A: 当前开发内容粗糙的主要原因与美术相关,程序使用较为熟练。程序可能采用可乐的开发工具,使用语言为Lua。由于开发平台人员及用户主要为儿童,因此使用的语言和开发工具需保持简单,降低操作难度。
Q: 开发平台为何不使用自然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A: 开发平台使用的Lua语言已非常接近自然语言,且比C++、Python等更简单。
Q: 能否像在Cloud中一样使用自然语言开发游戏?在Cloud中编写游戏与通过当前方式编写游戏,哪种方式更简单?
A: 此前开发复杂游戏需依赖代码实现动作、状态及属性描述,Lua语言已比Python、C++更简单;引入AI后,可通过自然语言直接生成代码并嵌入固定场景,进一步简化开发流程。例如,生成八大行星时,原需手动配置球体缩放、材质及属性命名,现仅需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自动生成包含名称、大小、颜色及排列规则的完整配置。
Q: 当前游戏开发中,是否只需通过AI生成内容即可完成开发,无需人工调整?
A: 不能完全依赖AI,AI生成内容后仍需人工调整位置等细节。例如,AI生成的八大行星初始位置在地面,需手动调整或通过语言指令将八大行星按照真实场景放在空中进行位置修正。
Q: 在现有生成内容基础上,还可以添加哪些元素?
A: 当前已生成荒原,并已添加草原、河流、雪山,还可进一步生成水流中的鱼。
Q: 当前主要工作是否为场景生成?
A: 当前主要工作为场景生成,但也可进行动作生成。
Q: 当前阶段完成场景制作后,后续如何进行动作制作?是否将进入游戏制作阶段?
A: 当前正调整龙的位置至天上,在出生点未找到龙,计划尝试让龙出现动作。
Q: 地图制作完成后,游戏内容如何实现?
A: 游戏内容的实现需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管理不同物体的文件夹,并在script中编写相关动作脚本。
Q: 该工具对小朋友的使用门槛是否过高?
A: 该工具对小朋友的使用门槛不高,初始学习后即可操作。其使用的语言简单且接近日常英语,会英文即可掌握;支持编写如hello world等简单代码运行,同时可调用AI助手工具生成内容。页面交互及事件控制主要通过代码实现,也可通过UI添加提示。
Q: 当前游戏的AI化是否仅体现在生成地图和人物,是否不够强大?
A: 当前游戏的AI化不仅体现在生成地图和人物,事件处理也可通过代码实现,属于AI化的应用。
Q: 当前游戏的AI应用是否能够自动嵌入玩法,还是仍需手动设计?
A: 当前游戏的AI应用仍需手动设计玩法,无法自动嵌入。
Q: 小朋友自己设计游戏是否存在难度?
A: 在没有AI的情况下,小朋友也能完成游戏设计。
Q: 该游戏是否由各类公司开发而非儿童独立完成?其画面质量如何?
A: 该游戏并非由儿童独立完成,而是由各类公司开发,且画面质量较好,其本质是教育工具,创始人最初定位为教育用途。
Q: Claude制作的游戏是否在画面方面较程序更具优势?
A: Claude制作的游戏支持3D形式,可发布供用户游玩,每个游戏提供托管服务,发布后用户游玩记录可留存。
Q: Claude团队开发的游戏是否因托管服务获得显著利好?
A: 托管服务为游戏提供发布后的记录功能,显著提升开发便利性,预计将推动Claude团队开发的游戏数量进一步增长。
Q: 如何通过AI实现游戏机制及规则设定?
A: 明确需求后,游戏规则可通过AI快速生成。
Q: 如何利用AI进行游戏规则设定?
A: 以跑步比赛为例,游戏规则可设定为从出生点最快到达目标点。
Q: 玩家到达目标点后游戏会如何处理?
A: 游戏将重新开始,每次从出生点到达目标点时记录时间,若30秒内成功则继续,否则游戏结束判定失败。目前已完成三个文件的代码生成,现重新开始游戏设计。
Q: 某对象是否会自行出现并获得胜利,对方未到达的具体情况如何?
A: 按记录,刚才的情况应视为有效,但未判定成功,可能因未被认定为实力;对面可能为学弟。未判定成功的原因是记录时场景属性非雪地,导致未识别。
Q: 系统是否未能识别雪地属性?
A: 属性中可查看命名,包含纹理为snow的文件夹,系统支持选择使用,当前已成功创建snow tree。
Q: 当前是否能够运行至雪地场景?
A: 当前运行至雪地场景的状态不被算作有效。
Q: 当前雪地条件的界定是否过于模糊?是否需要为雪地设置标志性区域?
A: 可增加终点作为标志性区域,由于当前雪地区域为手动创建。
Q: 当前游戏设计对儿童而言操作较耗时,若AI优化相关工作是否可能推动更多创意,且此类游戏是否由成年人开发供儿童使用?
A: 报道显示部分个人玩家通过游戏内收费获得数千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