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清流财记
 · 广西  

这个周末,因为老罗和西贝的大战,关于预制菜的讨论非常激烈。如果大家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对于预制菜肯定不陌生,在同花顺的题材分类里,有一个题材名字叫做食品工业化,这是2020年A股非常火爆的题材。
而这个题材背后最核心的叙事逻辑,就是伴随连锁餐饮企业的崛起,为其配套的供应链企业,这些食品工业化的企业股价有望迎来长牛。但很明显这又是一个被证伪的故事,相关上市公司2021年以后基本都是80%以上的暴跌...
他被证伪的原因其实有两个。第一,是中国餐饮企业的连锁化率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快速提升。2021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19%,到了2024年为22%,提升速度非常慢。当时有无数分析师拿出了日本,美国的例子想要论证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会快速提升。
因为中国的国情和日本美国完全不一样,我们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的超级大国,各地都有不同的美食文化,美食连锁的普及天然就有巨大的障碍...更何况中国由于美食丰富,消费者天然对于美食有较高的追求,非常难以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连锁化餐饮,连锁化餐饮注定只在部分特别的领域有他的空间。
资本市场最擅长的就是线性外推和简单类比,而且券商的研报往往只是为资本市场已经出现的变化找解释而已,真正有质量的研报太少太少。其实连锁化率没有大幅提升并不是这些食品工业化企业暴跌的最重要原因,毕竟现在很多小连锁,非连锁店也用上了预制菜,虽然连锁化率提升不快,但预制菜的使用比例还是在大幅提升的。
导致这些公司没法兑现利润兑现增长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卷。在海外,伴随餐饮连锁化率提升,确实带来了其供应链的繁荣。但在中国,伴随餐饮连锁化,大餐饮企业选择了自建供应链,对外采需求大幅降低。而大量的预制菜工厂,企业也开始崛起,小餐饮企业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行业竞争开始加剧。
不光是预制菜,哪怕是在调味料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伴随2020-2021年A股调味料公司的大涨,大量投资者开始进入到调味料的创业当中,无数新的调味料开始出现,哪怕是酱油醋这种传统赛道,也挤入了无数的新玩家。
这就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国情,当任何一个行业有景气度的时候,哪怕是所谓门槛很高的消费品,也一定会有大量的新进入者涌入,最后演绎为价格战,低水平内卷。在任何一个语境中,勤劳,努力都是好词,消费享乐都不是那么正面的词汇。但什么事,都有个过犹不及的问题。
中国的勤劳,努力在现在的环境下并不是什么好词,因为过犹不及,过于注重生产而忽视消费,结果就是内卷,价格战,努力勤奋生产却不赚钱,工作不赚钱自然也没法消费,消费不振生产的产品更卖不出去要打价格战,工作更不挣钱了...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之前的也很好奇,中国经济增速远快于日本,欧洲这种没落的发达国家,但中国股市的PE,估值远低于这些国家。因为经济增长是收入不是利润,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ROE水平,盈利能力就是长期就是低于日本,欧洲股市的上市公司。
只有收入的增长,没有盈利的增长,甚至盈利还要下滑。这就是中国股市长期在全球资本市场低估的重要原因。过于注重生产,忽视消费,确实塑造了中国制造业极强的竞争力,但过犹不及,内卷,价格战,低盈利也由此跟随出现。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基民的日常# #股民的日常 # #地产股突然崛起,荣盛发展等多股涨停# $上证指数(SH000001)$ $消费ETF(SH510150)$ $银行ETF(SH51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