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清流财记
 · 广西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特别好笑,有个朋友问身边的大佬,到底该怎么看这个市场,大佬的回答非常艺术。他说短期是看好的,中期是看好的,但是长期建议要相对冷静的看待。
然后这个朋友问大佬有没啥具体的目标,他说你说的目标是点位的话,那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短期可能会看4000点,中期可能会看8000点,但是长期的话可能要回到3000点了。
这个比喻真是绝了。从过往的情况看,确实就是这样的。只要从结构牛走到全面牛,市场整体爆发之后,你就会看到后面漫长的价值回归。过往的牛市是什么样呢?看涨幅的分布其实很清晰,至少要九成以上的公司翻倍。
比如2006-07年的时候,99%的股票涨了一倍,53%的股票涨了5倍!17%的股票涨了10倍,3.4%的股票涨了20倍。再比如2014-15年的牛市,93.5%的股票涨了一倍,56.3%的股票涨了两倍,26%的股票涨了三倍。
当然如果走到全面牛,整体暴涨之后就是暴跌,后面就是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从2024年924开始,到目前为止为啥只能算结构牛,就是因为和过去的全面牛上涨结构完全不一样。
这波到2025年八月底,仅有156家股票涨幅超过一倍,22家股票涨了两倍。剩下还有52%的股票,涨幅是在20%到40%之间,这里面十倍股仅有个位数。有人说这是市场整体供应上来了,公司太多了。按照最近三万亿左右的量,以前大盘都涨停了。
所以即使是牛市,也不会出现以前整个市场普涨的情况了,赚钱的难度越来越高了。只要你不在主线上,折腾来折腾去也是很难赚到的钱的,因为结构行情只对主线有效。
我的理解是这个话有一半是对的,牛市的前半段不赚钱,可能主要原因是持有的方向不对。后半段会不会出现鸡犬升天的情况,要看是不是能出现经济数据好转和流动性进一步宽松。
在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国内的资本市场方向和主线,从来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合当下时代的成长行业。比如2006-07年的牛市是周期和五朵金花大放异彩,这代表的本身也是那个时代的成长。
到了2014-15年的时代最强音是互联网+和并购重组,之后的19-21年结构性牛是半导体、新能源。这轮的主线毫无疑问是泛科技,整体看AI+机器人是这轮的最强成长板块和方向。
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无非是赚多赚少的情况,不可能出现躲避牛市的情况。同样的如果说上升过程中出现调整,这时候想上车也要优先考虑成长方向里那些相对低位的东西。
到目前为止,其实看数据还是机构牛,散户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入市的迹象。去年924以来,个人to投资者的开户增长幅度有限,而机构开户明显扩张。这里面私募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都在显著增加。百亿私募在这期间,更是大幅加仓。

而且增量资金也在通过认购私募产品积极进场。7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为1689只,新备案规模达1074.27亿元。这个单月备案规模创下近4年新高,上一次单月新备案超过千亿元还是2021年12月。对比数据可以看出,2025年以来,私募产品的新发规模和微盘的超额收益走势高度一致。

从游资的角度看,这段时间龙虎榜游资席位交易活跃,净流入额仅次于2015年。从杠杆资金的角度看,6月以来再度杠杆资金,现在的融资余额已经创2015年以来新高。从过往的历史经验看,机构牛开始的时候,散户并不能赚钱,需要随着行情发展,散户才能上车并实现盈利。

而且每一轮牛市的顶峰,我们都会看到散户投资者的存款搬家和大规模入市,他们是高位接盘的主力。不过从基金的数据变化情况看,从2025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和走势是背离的。下图里面橙色的线和蓝色线的对比,其实就很明显。二者背离代表伴随着市场的上涨,基民开始赎回基金。

大家都在关注散户资金何时大规模入市。从历史经验看,散户的确是最后知后觉的资金,最后一波就是原来不炒股的,纷纷拿钱出来搞。当他们大规模入市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全市场的增量资金,基本上到头了。

从估值的角度看,目前中证全指的PE已经位于最近十年分位数的88%左右的位置了。这个估值其实也不算低了。从过往的经验看,可能牛市已经进行完上半场,也就是牛二走到后半程。

不过目前更明显的特征,是市场结构的剧烈分化。也就是整体估值虽然逐步上来了,但这是少数公司上涨带来的。所以现阶段看到的情况,依然是上证指数已经到了3800,但又是60%上市公司绿油油的结构化大牛市。

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如果四季度开始中美两个大国同步宽松,后面指数突破4000点再持续走高,很容易出现泡沫化。这里化解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随着经济回暖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拉低PE

还有一个就是出现结构性调整,估值相对比较高的小微盘公司跌下来,拉低整体的估值,也就是大小切换的情况。现在还是强者恒强时间,轮动也只在少数几个板块,还有一堆没咋动的,所以结构分化和结构泡沫非常明显。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小心后面某个时间节点,出现大小或者题材概念快速切换的情况。所以目前高估值主题和概念不管炒多凶,自己都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做好及时撤退的准备。

因为不管你觉得有没有逻辑,流动性越来越充裕之后,总会有从高位溢出的。这时候大概率就会出现大小切换,还有就是低位板块开始补涨的情况。等普涨一段时间,整体全部估值都上来的时候,这时候就该冷静点了。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基民的日常# #股民的日常 # #全面涨价!AI点燃存储芯片需求# $上证指数(SH000001)$ $芯片ETF(SH512760)$ $创新药ETF(SH5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