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一件大事 值得关注:董小姐的格力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为398.55亿元,同比下降15.09%;净利润为70.49亿元,同比下降9.92%。
再看中国白电三巨头的另外两家,美的和海尔。第三季度,美的营收1119.3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为118.7亿元,同比增长8.95%。
海尔营收775.6亿元,同比增长9.51%;归母净利润为53.4亿元,同比增长12.69%。把财报拉长到前三季度,美的和海尔都是增长的,就格力在下滑。
要知道,去年格力三季度财报,就下降了15.84%,而今年又下降了 15%,所以对投资者怎么也说不过去了。那么格力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觉得有三个。
第一个是错过了多元化发展。这几年美的和海尔,铆足了劲进行多元化产品线,空调、冰箱、洗衣机、取暖器、厨房家电等等都要造一遍,而且还推出了大量的子品牌。
比如专注于高端市场的 COLMO,低端市场的华凌,专注于洗衣机的小天鹅,还有年轻一代的布谷等等。
海尔也顺势推出了高端家电卡萨帝,轻时尚品牌 Leader,还有专注于国外的 GEA 和斐雪派克。
然而格力一直都盯着空调业务,而在子品牌发展上,今年才推出了晶弘,争夺低端市场。品牌打造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这一阶段相当于格力用一个品牌打别人好几个,难免吃亏。
第二个是海外市场不够重视。海尔智家营收2859.81亿元,其中海外自有品牌营收1438亿,占比高达50.28%。美的电器智能家居业务线营收是2695.32亿,海外自有品牌占比是43%。
而格力去年海外业务只有148.25亿元,这几年最多也就15%的占比。是所有家电巨头里出海速度最慢的。
第三个是董小姐个人IP化走偏了。当家电产业都在全面升级,高端化,打造国际品牌的时候,董小姐反而选择“逆势而上”。
先是推出了“董明珠健康家”,这个牌子挂出来的时候,就意味着品牌升级失败了。一个就是“不够洋气”,不符合高客单价消费理念。
另外一个就是个人风格太强烈,导致品牌定位混乱,消费者不知道你在卖什么,“健康家”这个概念太虚了。
再加上董小姐这几年网上口碑一般,几度深陷舆论漩涡,其实对格力集团品牌是一个负面效应。
比如聘请被老罗对线失败的王自如,怒斥接班人孟羽童,年会上为员工的节目“我妈是董明珠”激烈鼓掌,还有之前说电饭煲可以降血糖……
当然还有时时刻刻骂小米。去年小米汽车成功出圈后,人米人车家全生态完成闭环,依靠生态优势,小米的大家电业务也被带动了起来。
过去一年,小米大家电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小米空调在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突破540万台,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刷新了历史纪录。
小米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到了传统家电企业的市场地位。但美的和海尔从未骂过小米,反而是在拼命搞多元化和出海战略。
只有董明珠,盯着不放,今年 10 月份,格力市场总监朱磊还在社交平台,隔空喊话雷军,称 “是你吗,不群?”。暗指雷军是岳不群……
这种公开诋毁,非常下头,企业竞争要光明正大,否则会自毁品牌形象,而高管团队的格局也决定了这家企业能摸到的天花板。
你看哪个企业家,会公开骂竞争对手。当然除了阴阳大师大嘴除外,所以董小姐和他,也被网友尊称为中国企业界的“卧龙凤雏”。
当然格力也不能一棒子打死,71 岁的董明珠,今年还跑出两条多元化产品线,比如数控机床,获得了国际金奖,还有格力自主研发的家电芯片出口也不错。这两个业务很可能成为格力未来打翻身仗的转折点。
总之,难度很,机会也有。格力,政商资源关系也很扎实,只要董小姐放弃自我人设品牌化,放弃对同行的“情绪化竞争”,而把精力专注于如何发展自身上,格力还能慢慢把路走通。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基民的日常# #股民的日常 # #10月收官,这个月是赚还是亏?# $上证指数(SH000001)$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