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H股:基于价值投资理论再深入解析(2025年10月)

用户头像
Beyondallque
 · 吉林  

一、价值投资理论视角下的竞争力评估

1. 巴菲特理论:护城河与安全边际

技术护城河吉利自研的全固态电池已实现 400Wh/kg 能量密度,20Ah 电芯制备完成,计划 2025 年量产装车,较丰田、宁德时代等竞争对手提前 2 年。该电池循环寿命超 4000 次(160 万公里),充电速度比传统锂电池快 30-40%,且通过表面硬化技术解决界面接触问题,量产初期 100kWh 电池包成本控制在 15 万元以内(仅比锂电池高 30%)。依托山东极电新能源基地,吉利已形成固态电池量产能力,技术代差优势显著。

品牌护城河: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格带,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占比 51.5%(140.9 万辆中 72.5 万辆),同比增长 126%,远超行业 40% 增速。银河品牌成为增长引擎,上半年销量 54.8 万辆(同比 + 232%),8 月单月销量突破 11 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 59%。极氪高端化成效显著,8 月交付 1.76 万辆,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 17.3%,较整合前提高 5.8 个百分点。

全球化护城河:波兰工厂 2025 年 3 月投产极氪 001,本地化率突破 40%,100% 绿电生产可抵消 60% 欧盟碳关税成本,享受 4% 关税减免。巴西合资公司(持股 26.4%)利用雷诺现有产能,2025 年底前将实现吉利电动车本地化生产,规避拉美贸易壁垒。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出口 4.05 万辆(同比 + 146%),全球化布局进入收获期。

安全边际:当前市盈率 11.16 倍(TTM)(2025.9.2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14 倍,市净率 1.9 倍处于历史 18% 分位,市销率 1.25倍。DCF 模型显示合理估值约 2500 亿港元(当前市值 1885 亿),分部估值(燃油车 PB 0.8 倍 + 新能源车 PS 1.2 倍)合计 2600 亿,存在 32%-38% 低估空间。

2. 霍华德・马克思:风险与机会平衡

技术路线风险孚能科技计划 2025 年底量产 60Ah 硫化物固态电池,宁德时代 2027 年小批量生产,若吉利量产进度落后可能削弱技术溢价。需关注 2025Q4 极氪车型搭载固态电池后的市场反馈,以及 2026 年慕尼黑车展竞品技术动态。

政策风险:欧盟碳关税 2026 年全面实施,预计使出口欧洲燃油车成本增加 1200 欧元 / 辆,但吉利通过波兰工厂绿电改造和沃尔沃 “零废弃电池” 计划(碳足迹追溯)可抵消 60% 成本。国内新能源补贴 2026 年完全退出,预计单车利润下降 3000 元,需通过 SEMA 架构(模块化生产降本 30%)和规模效应(2025 年目标 300 万辆)对冲。

市场风险: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不足 70%(中国新能源车产能过剩率超 40%),比亚迪宋 LEV 等新车型定价激进(17.99 万元起),可能挤压吉利市场份额。需关注 2025Q3 银河 A7/M9、极氪 9X 等 6 款新车订单转化情况,以及下半年价格战强度。

机会点:固态电池量产将推动极氪 / 领克车型续航突破 1000 公里,2025 年慕尼黑车展深蓝 S05/S07 或成短期催化。低空经济领域,沃飞长空 AE200 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2026 年取证后有望在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商业化,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3. 芒格:跨学科思维与能力圈

智能驾驶:全系标配 “千里浩瀚” 智驾系统(覆盖 L2-L4),2025 年智驾车型占比提升至 30%,星睿智算中心算力达 23.5EFLOPS(国内第一),依托 750 万辆 L2 级车型积累的百亿公里数据,AI-Drive 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30 倍。H3 方案(400TOPS 算力 + 3 激光雷达)已搭载于银河 A7,2025Q4 将推出无图城市 NOA,避开高精地图依赖。

卫星导航30 颗在轨卫星构建 “安全天网”,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可提前预知自然灾害并规划最优路线,增强智驾安全性。

低空经济:与航天科工合作研发 eVTOL 飞行器,沃飞长空 AE200 获工银金融租赁 120 架意向订单,2025 年启动载人试飞,2026 年取证后预计首批应用于文旅领域。

管理效率:管理层果断调整战略(如极氪私有化整合),2025Q2 极氪 + 领克毛利率达 17.3%,较整合前提升 5.8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从 2024 年的 4.85% 提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5.6%,但通过技术授权(SEA 架构收入超 80 亿)和供应链整合(中央集采零部件通用化率 70%)优化投入产出比。

4. 彼得・林奇:PEG 与成长股挖掘

成长性:2025 年上半年核心归母净利润 66.6 亿元(同比 + 102%),假设未来 3 年复合增速 30%,对应 PEG 约 0.8(低于 1),具备成长股潜力。银河品牌销量 54.8 万辆(同比 + 232%)成为增长引擎,极氪 2025Q4 单季净利润转正,估值逻辑将从 “转型期” 转向 “盈利兑现期”。

估值修复:当前市盈率 11.16 倍低于行业平均 14 倍,市净率 1.91 倍低于历史均值 2.5 倍,若 2026 年新能源渗透率达 60% 且毛利率提升至 18%,估值有望向 15 倍 PE 回归,对应目标价 26 港元(较当前 + 40%)。

5. 费雪:研发与管理层洞察

研发投入: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 73.3 亿元(同比 + 21.3%),占营收 4.9%,重点投向千里智驾 H 系列和 GEA Evo 架构。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 2000 亿元,拥有专利超 2.7 万件(其中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占比 15%),但发明专利占比(46.7%)略低于比亚迪(50.9%),需加强原创技术突破。

管理层调整:李书福推动 “一个吉利” 战略,整合多品牌资源,2025 年上半年销售与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1.8 个百分点至 7.5%,但高端化(极氪 / 领克 2026 年目标 100 万辆)仍需时间验证。

6. 格林布拉特:神奇公式应用

高回报与低估值2024 年 ROIC 约 12%(高于行业平均 8%),市盈率 11.16 倍(低于行业 14 倍),符合 “高回报 + 低估值” 筛选标准。警惕沃尔沃汽车业绩下滑导致其技术反哺和品牌协同达不到预期的影响。

7. 帕特・多尔西:行业结构与竞争优势

行业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 CR5 达 68%,吉利市占率 10.4%(自主品牌第二),但与比亚迪(32%)差距显著。在混动领域,雷神 EM-i 系统亏电油耗低至 2.62L/100km(银河 L6 改款),但智能化(当前智驾车型占比不足 30%)仍需追赶。

差异化优势:多技术路线布局(混动 + 纯电 + 换电)覆盖不同需求,极氪 001 欧洲工厂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但需在东南亚市场(印尼工厂投产)和拉美市场(巴西合资公司)复制成功经验。

二、行业估值方法与周期定位

1. 估值方法应用

市盈率法:2025 年预测 PE 10.8 倍,低于行业 14 倍,隐含预期差。若 2026 年净利润达 150 亿元(同比 + 30%),对应 PE 13 倍,仍具吸引力。

DCF 模型:假设 WACC=8%,永续增长率 2%,基于 2025 年自由现金流 180 亿元,合理估值约 2500 亿港元,较当前市值有 32% 上行空间。

分部估值:燃油车按 PB 0.8 倍(市值约 800 亿),新能源车按 PS 1.2 倍(营收 1500 亿对应 1800 亿),合计 2600 亿,存在低估。

2. 行业周期阶段判断

成长期中后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55.3%(2025Q3),处于成长期中后期。吉利新能源销量增速 126% 远超行业 40%,处于 “成长股” 象限,但需警惕 2026 年后渗透率增速放缓至 15%-20% 的可能。

产能过剩压力:全球汽车设计产能达 4500 万辆 / 年,远超 2025 年预计销量 3200 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 70%。中国新能源车产能快速扩张(比亚迪利用率 150%),但新势力普遍低于 60%,吉利整体产能利用率 64.4%,需通过海外本地化(波兰、巴西工厂)提升效率。

三、当前估值水平与未来十年成长性

1. 估值水平

横向对比吉利 PE 11.16 倍 < 比亚迪 20.36 倍、长城 15 倍;市净率 1.91 倍低于历史均值 2.5 倍,市销率 0.7 倍低于行业 1.1 倍。

纵向对比:PE 处于近五年 18% 分位,安全边际充足。

2. 未来十年增长驱动

短期(2025-2027):银河品牌冲击 100 万辆目标,极氪 / 领克高端化突破,出口市场恢复(2025H1 新能源出口 + 146%)。固态电池量产(2025 年)推动车型续航突破 1000 公里,智驾车型占比提升至 50%。

中期(2028-2030):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500Wh/kg,智能驾驶用户覆盖率超 70%,海外本地化生产(如巴西合资厂)贡献营收 30%。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AE200 年交付量达 1000 架。

长期(2031-2035):若固态电池技术领先,有望在全球市场(目标 2030 年出口占比 30%)与特斯拉比亚迪形成三足鼎立。低空出行网络初步建成,贡献营收 10%。

四、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核心风险

技术路线风险孚能科技硫化物固态电池若 2025 年底量产进度超预期,可能削弱吉利技术溢价。需加速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和钠离子电池布局,形成技术组合拳。

竞争加剧比亚迪宋 LEV 等新车型定价激进,吉利需通过 SEMA 架构(模块化生产降本 30%)和规模效应(2025 年目标 300 万辆)提升毛利率至 18%。同时,需在智能化(2026 年智驾车型占比 50%)上缩小与头部差距。

政策退坡:2026 年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出预计影响净利润约 20%,需通过商用车新能源化(远程品牌销量 + 55%)和出口(波兰工厂规避关税)对冲。

海外政治风险:欧盟碳关税使出口成本增加 15%,但吉利通过波兰工厂绿电改造可抵消 60% 成本。同时,需关注东南亚市场(印尼工厂)和拉美市场(巴西合资公司)的政策稳定性。

2. 应对策略

技术对冲: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2025 年),同时推进 800V 高压平台和钠离子电池研发,形成多技术路线储备。

成本管控:通过规模效应(2025 年目标 300 万辆)降低单车固定成本 15%,中央集采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 70%。

政策适配:布局商用车新能源化(远程品牌)和低空经济(沃飞长空),享受补贴延续红利和新兴市场增长。

五、结论与投资建议

1. 核心结论

吉利汽车 H 股当前估值隐含过度悲观预期,其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先性、多品牌矩阵及全球化布局具备长期价值。短期需关注 2025Q3 销量数据(尤其是极氪 / 领克交付量)及慕尼黑车展新车订单转化;长期需跟踪固态电池量产进度与智能驾驶用户体验。若 2025 年新能源销量达 150 万辆、极氪 / 领克整合超预期,估值有望向 15 倍 PE 回归。

2. 投资建议

战略配置者:可逢低分批建仓,目标价 26 港元(对应 2026 年 PE 13 倍),止损位 15 港元(跌破净资产)。重点关注 2025 年 9 月慕尼黑车展深蓝 S05/S07 预售热度、11 月固态电池量产节点。

交易型投资者:利用 2025 年 9-10 月三季报业绩窗口期,结合智驾车型销量占比提升(预计达 35%)和出口数据改善,波段操作。目标价 22-26 港元,止损位 18 港元。

3. 风险提示

若 2025 年新能源销量低于 280 万辆、极氪 / 领克整合不及预期,或孚能科技固态电池量产进度超预期,需果断止损。同时,需警惕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汽车需求下滑、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系统性风险。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雪球活动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吉利汽车(00175)$ #“牛市旗手”再走强,中信证券大涨# #储能板块再走强,阳光电源快速拉升# #金价再创新高!资源股全面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