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行业现状速览
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中,火电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火力发电,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煤炭、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在中国,截至 2024 年 9 月,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达 31.6 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约为 14.2 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44.90% ,尽管占比随着新能源的崛起有所下降,但仍是电力供应的关键组成部分。
从 2019 - 2023 年,中国火电发电量持续上扬,2023 年更是达到 6231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1% ,彰显了火电在能源供应上的稳定性和重要性。但火电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环保要求日益严苛,促使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等环保技术改造;煤炭价格的大幅波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利润空间,当煤炭价格上涨,火电企业成本压力剧增,利润被严重挤压。
随着 “双碳” 目标的提出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快速增长,不断挤压着火电的市场份额。不过,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火电仍是保障我国新能源消纳(深度调峰)和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 “压舱石” 和 “顶梁柱”。也正因如此,市场对火电企业的成长能力愈发关注,到底谁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成长?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广州发展、大唐发电、粤电力 A 等十家企业,探寻它们的成长密码。
候选企业登场
广州发展(600098):作为广东省地方综合能源龙头企业,实控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构建了电力、能源物流、燃气、新能源及能源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火电领域,煤电控股装机稳定,且围绕煤电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气电方面,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燃气产业链完备;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在多地实现项目突破,装机容量大幅提升。
大唐发电(601991):是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重要火电上市公司。2024 年业绩亮眼,营收微增,归母净利大幅攀升,经营性净现金流良好 。火电业务是利润主要来源,随着煤价下滑,火电板块效益有望持续改善,且在建及核准装机总量可观,为未来业绩增长筑牢根基。
粤电力 A(000539):身为广东省能源集团境内发电资产整合的唯一上市平台,装机容量全省居首 。火电业务因电煤成本改善、电价提升,盈利修复反转可期,且装机具备高成长空间;在绿电领域积极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有序推进。
甘肃能源(000791):主营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业务 。控股股东积极推进火电资源注入,已完成部分注入,提升了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近半,且在手新能源指标丰富,潜在成长空间巨大。
宝新能源(000690):是广东省民营火电企业,发电、投资双轮驱动 。业绩受煤价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如广东陆丰甲湖湾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等,随着装机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淮河能源(600575):以电力、煤炭、天然气三大能源产业为核心 。电力业务不断优化升级,煤炭业务保障稳定供应,天然气业务拓展市场份额,在区域能源市场具有重要地位,且积极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上海电力(600021):积极布局火电、风电、光伏等多种能源业务 。在火电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成果显著,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并且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能源项目,提升国际影响力。
天富能源(600509):作为新疆地区重要的能源企业,集火电、水电、光伏发电等业务于一体 。在保障当地能源供应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且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增长,不断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
建投能源(000600):专注于电力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火电业务稳健发展,不断优化机组性能,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积极响应能源转型政策,探索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
京能电力(600578):是京能集团旗下的电力上市公司,火电业务规模较大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在新能源领域逐步布局,实现多元化发展。
多维度影响因素探讨
(一)政策扶持与限制
政策在火电行业发展中扮演着 “双刃剑” 的角色。在环保政策方面,“双碳” 目标的提出,促使火电企业必须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像大唐发电、上海电力等企业积极响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大唐发电在部分火电机组上应用了先进的碳捕集技术,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从长远看,不仅满足了环保要求,还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政策支持 。
电价政策同样关键。2024 年开始实施的煤电容量电价制度,对火电企业收入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过去单一依靠电量电价,转变为电量电价与容量电价相结合。这一政策使得火电企业盈利稳定性增强,像京能电力、建投能源等企业,凭借装机规模优势,获得了可观的容量电价补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水平 。但部分企业也面临挑战,若不能满足政策对机组灵活性改造、参与调峰调频等要求,将无法获得足额容量电价补贴。
(二)成本控制之道
成本控制是火电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燃料成本是火电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煤炭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亏。当煤炭价格上涨时,宝新能源、粤电力 A 等企业成本压力剧增,利润被严重压缩 。为应对这一问题,企业各显神通。华能国际等企业采用 “长协为主、市场为辅” 的燃料采购策略,与煤炭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确保煤炭供应稳定和价格相对合理 ;一些企业还通过优化煤炭运输路径、提高煤炭存储管理水平等方式,降低燃料采购和储存成本。
运营成本控制也不容忽视。广州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发电流程,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生产、输送和销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三)市场供需博弈
电力市场供需关系时刻变化,对火电企业影响深远。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电力需求旺盛,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需求持续增长,为当地火电企业带来机遇 。广州发展、粤电力 A 等企业通过提升机组发电效率,增加发电量,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但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火电市场份额受到挤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政策支持下,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其发电量增加导致火电市场空间缩小 。面对这一情况,火电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大唐发电等企业加强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利用火电稳定性优势,为新能源发电提供调峰调频服务,实现互利共赢;部分企业还拓展海外市场,上海电力在东南亚等地投资能源项目,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成长之王揭晓
综合营收复合增长、扣非净利复合增长以及经营净现金流复合增长这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在广州发展、大唐发电、粤电力 A 等十家火电企业中,大唐发电堪称成长最快的企业 。
从营收复合增长来看,尽管只有 0.86%,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并且通过业务拓展,如新能源发电业务的推进,为营收增长开辟了新路径 。扣非净利复合增长方面,大唐发电以 695.69% 的惊人数据一骑绝尘,2024 年业绩大反转,净利润飙升 229.7% ,这得益于电力供需结构优化、市场改革政策推动,以及自身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和投资收益增加等多方面的努力。在经营净现金流复合增长上,23.01% 的成绩也较为亮眼,燃煤成本下降,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有力保障了企业资金链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
展望未来,大唐发电前景广阔。火电业务作为利润主要来源,随着煤价持续下滑,成本进一步降低,效益有望持续改善 。在建及核准装机总量可观,这些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提升发电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和项目建设,也将助力其实现多元化发展,在能源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成长为更具影响力的能源企业 。
行业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火电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火电企业将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加快向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方向转型。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关键,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若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有效降低火电碳排放,使其更符合 “双碳” 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将成为趋势,火电企业可利用自身调峰能力,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协同互补,共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战略调整,将有助于把握火电行业的发展脉搏。这十家火电企业在成长之路上各显神通,它们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命运,也将深刻影响我国能源格局的未来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