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现状:危机与机遇并存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不过,当下的光伏行业正处于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时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产能过剩成为笼罩在行业上空的一片乌云。过去几年,由于光伏市场前景广阔,大量资本涌入,使得行业产能急剧扩张。据相关数据显示,仅 2024 年,国内硅料产能就达 257 万吨,而实际需求仅 100 万吨出头,产能利用率不足 40% 。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卷入残酷的价格战。从 2023 年起,硅料价格便持续下跌,致密料价格从年初的 65 元 /kg 跌至 39.5 元 /kg,跌幅近 40%,众多企业因此陷入现金流亏损状态。组件价格同样承压,单晶 PERC 组件均价跌至 0.65 元 / W,接近现金成本线,部分企业为去库存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整个行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在 2025 年一季度合计亏损就高达 57.84 亿元,全行业超 40% 上市企业陷入亏损,17 家企业毛利率为负,裁员潮也随之席卷产业链,隆基、晶科等企业累计裁员超 7 万人,中小产能更是加速出清。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际贸易摩擦也给光伏行业的海外拓展之路增添了重重阻碍。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加征最高 3500% 关税,使得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间接出口的路径受阻;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等政策,也对中国光伏产品设置了诸多贸易壁垒,2024 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下降 29.2%,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营收。
不过,危机之中也蕴藏着无限机遇。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并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国家能源局表示 2024 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 2 亿千瓦左右,显示出政府对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国际上,许多国家也纷纷出台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技术创新更是为光伏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尤其是 N 型电池技术如 TOPCon 和 HJT 的发展,光伏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光伏发电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日益增强。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突破 33%,协鑫、隆基等企业中试线建设加速,预计 2025 年底吉瓦级产线投产,一旦实现量产,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在市场需求方面,尽管传统欧美市场因贸易壁垒和经济下行需求减弱,但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快速补位,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 2025 年增长 10%,达 596GW,新兴市场贡献主要增量 。
在这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刻,捷佳伟创、奥特维、晶盛机电、阳光电源和通威股份这五家核心企业,凭借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它们又有着怎样独特的优势与发展潜力呢?
五家核心企业亮点速览
在光伏行业的复杂格局中,有五家企业犹如闪耀的明星,它们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中突围,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希望之星。这五家企业分别是捷佳伟创、奥特维、晶盛机电、阳光电源和通威股份,它们在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产品多元化等方面各有千秋,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它们的独特魅力。
逐一点评五家企业
捷佳伟创:技术全面的光伏设备领军者
捷佳伟创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整线交钥匙方案提供商,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卓越。公司在湿法设备和真空设备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电池片各技术路线以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是在 TOPCon 技术路线上,其 PE - poly 技术路线布局及优势的设备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效率和良率不断提升,助力 TOPCon 电池技术加速扩张,该技术的原位掺杂时间仅为传统 LP 路线的五分之一,有效解决了传统 TOPCon 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绕镀、能耗高、石英件高损耗的固有难点 。在 HJT 技术路线上,板式 PECVD 的射频 (RF) 微晶 P 高速率高晶化率沉积工艺取得突破,基于双面微晶的 12BB 异质结电池平均效率达到 25.1%,电池良品率稳定在 98% 以上 。
市场份额方面,捷佳伟创在光伏设备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其营收和利润在行业内排名前列。在 PERC 工艺设备领域长期占据 50% 以上市占率,2023 年其 TOPCon 整线设备市场份额超过 60%,覆盖通威、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订单与财务表现出色,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达 181 亿元,存货 213 亿元,显示订单储备充足。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123.44 亿元(同比 + 92.7%),归母净利润 20.23 亿元(同比 + 65.5%),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捷佳伟创未来将继续深耕太阳能光伏电池装备领域,坚持长期主义,扩大领先优势,致力于成为世界先进的新能源装备服务提供商。不过,公司也面临一些挑战,如 HJT 技术管式 PECVD 量产进度慢于预期,可能错失 HJT 爆发期红利;钙钛矿设备仍处中试阶段,而部分对手已抢占先机;资产负债率 72%,存货周转率 0.45 次,资金链压力相对较大。
奥特维:串焊机领域的隐形冠军
奥特维在全球串焊机市场份额超 70%,竞争优势极为明显。其串焊机具有显著工艺壁垒且技术迭代速度快,公司 2012 年以串焊机为切入口进入光伏组件设备领域,陆续推出双轨、高速、超高速、多主栅串焊机,九年经历七代技术升级。现阶段公司主流产品多主栅串焊机 MS100B 经历两代产品过渡,具有高产能(6400 片 / 小时)、高兼容(适用于 156 - 230mm 全系列的电池片尺寸)、高自动化(上料到出料全自动加工)、高良率(良率≥98.5%)四高优势,综合性能居于行业前列 。
除了串焊机,奥特维还在硅片分选机、贴膜机、激光划片机等光伏设备领域有所布局,并积极拓展半导体设备和锂电设备业务。在半导体设备方面,布局封测环节的键合机、划片机等,逐步进入量产订单阶段;锂电设备领域,储能模组 PACK 线设备订单增长,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提升交付效率。多元化布局使其横跨光伏、半导体、锂电三大赛道,2023 年营收 63 亿元(5 年 CAGR 达 60%),有效降低了单一行业波动风险 。
财务数据显示,2024 年三季度奥特维营收 69.21 亿元(同比 + 63.27%),净利润 11.66 亿元(同比 + 36.91%),毛利率 33.14%,盈利能力居行业前列。机构预计 2024 - 2026 年营收分别为 93.1/127.9/143.4 亿元,归母净利润 16.9/26.0/28.8 亿元,年均增速超 30% 。
奥特维当前滚动市盈率约 8 - 9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25 倍以上,具备估值修复空间。然而,公司也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的风险,2024 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达 1120GW,远超全球需求(约 500GW),开工率不足 50%,可能影响设备商短期订单节奏;技术迭代风险也不容忽视,若 HJT、0BB 等新技术推广不及预期,或竞争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可能削弱其市场份额;国际贸易政策方面,欧美对华光伏产品限制措施可能影响其海外市场拓展 。
晶盛机电:平台化发展的光伏与半导体设备龙头
晶盛机电是中国领先的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供应商,深耕于新材料、半导体、光伏三大产业。在光伏领域,其全自动单晶炉产品占据全球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超过 80%,是全球光伏硅片龙头企业如 TCL 中环 、晶科能源 、晶澳科技等的核心供应商。除晶体生长设备外,还提供智能化加工设备,如切片机、磨床等,形成了覆盖硅片生产 “长晶 - 切片 - 抛光 - 外延” 等多个核心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解决方案 。
在半导体领域,晶盛机电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 8 - 12 英寸大硅片生长及加工设备产业化和国产替代的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半导体级单晶炉、区熔炉、外延设备、减薄抛光设备等,已向有研硅、上海新昇、奕斯伟等国内主流半导体硅片企业批量供货。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已成功研发并量产 6 - 8 英寸碳化硅长晶、外延、切片、减薄、抛光及量测等一系列设备,并实现了向下游头部客户的批量交付和验证,同时推进碳化硅衬底材料的产业化项目,旨在打造从设备到材料的垂直一体化能力 。
不过,受光伏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 “碳中和” 共识的深化,以及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行业长期增长确定性高,技术迭代将催生存量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半导体设备行业国产替代浪潮汹涌,晶盛机电在大尺寸半导体硅片设备方面已占据国内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将持续受益于国内晶圆厂和硅片厂的扩产和国产化替代需求 。
阳光电源:光储领域的双龙头企业
阳光电源作为全球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系统的双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优势突出。在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技术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达 7%,研发人员占比 40% 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重点布局构网型储能、氢储耦合等前沿方向,累计获得专利 4906 项,覆盖电力电子、电网支撑等关键技术 。
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方面,阳光电源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龙头地位稳固。光伏逆变器业务全球市占率达到 23%,仅次于华为居全球第二;储能系统业务在全球市场上也位居前列,2023 年全球储能系统领域市占率达 10.9%,位居全球首位,产品先后荣获 “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球新能源企业 100 强等多项荣誉,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 60 多个国家 。
其全球化销售及服务网络完善,在海外设有印度生产基地,并已在全球建设了 20 多个分公司,50 多个售后服务网点,产品销往 60 多个国家。公司还凭借光储充领域的全栈自研能力,成功整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充电桩,动态满足大功率充电需求,无需依赖电网扩容,其工商业光储充方案已在国内、欧洲、澳洲广泛应用 。
在行业亏损背景下,阳光电源凭借技术密集型环节的竞争优势实现 “量价齐升”,储能业务爆发式增长有效对冲光伏周期性。不过,公司也存在应收账款增速高于营收增速,需关注回款风险;美国关税政策导致部分地区发货暂停等问题。但长期来看,储能业务预计 2025 年全球需求达 150GWh,公司目标市占率提升至 15%,对应营收增长 50% 以上,且布局了构网型储能、氢电耦合等下一代技术,支撑长期竞争力 。
通威股份:硅料与电池片的双料龙头
通威股份是硅料与电池片领域的全球 “双料” 龙头。在硅料环节,2024 年全年销量达 46.76 万吨,同比增长 20.76%,产销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成,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公司主动应对供需错配与价格下行压力,不断提升产品质效,精准把握 N 型发展趋势,全年 N 型硅料产出占比超过 90%,电子级多晶硅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并新增通过 4 家海外客户验证 。
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已连续八年位列全球电池出货量榜首,2024 年市占率约 14%。公司推动 PERC 产线升级,夯实研发体系,提升精益化运营水平,全年电池销量达 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 8.7%。积极把握 N 型技术迭代节奏,加速产能结构调整,目前 TNC 电池产能超 150GW,作为 TOPCon PECVD 技术的首批产业化推动者,成功促成该路线成为行业主流,市占率超过 50% 。
组件板块,2024 年销量达 45.71GW,同比增长 46.93%。主力产品获得 Tier1、EcoVadis 金奖、PV Tech 可融资 A 级等多项国际认证,在技术性能、成本控制与产品可靠性等维度维持领先。尽管行业面临流动性收紧,通威股份依旧保持了稳健的财务状况,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 400 亿元 。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通威股份以技术应变,通过系统性的降本增效与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为周期突围提供双重动力。在硅料环节构建降耗体系,综合电耗与硅耗已分别降至 46 度、1.04 千克以内,内蒙古基地的生产现金成本已控制在 2.7 万元 / 吨以内(不含税)。在电池与组件端,围绕 TNC 电池推进提效降本,TNC 与 THC 组件功率屡次刷新纪录,并推动 2025 年主流量产功率档位较现有提升 25W 以上 。同时,公司还建立起涵盖 HJT、TBC、钙钛矿等多条赛道的协同研发体系,多项中试成果显著突破,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抄底决策的多维度考量
在考虑抄底这五家光伏企业时,投资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从行业趋势来看,光伏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攀升,“碳中和” 目标成为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这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0 年,太阳能光伏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力来源 ,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尽管当前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困境,但这也正是行业洗牌、优胜劣汰的过程,优质企业有望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集中度。
企业基本面是抄底决策的关键因素。上述五家企业在各自领域都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如捷佳伟创的技术全面、奥特维的串焊机优势、晶盛机电的平台化布局、阳光电源的光储双龙头地位以及通威股份的硅料与电池片双料龙头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它们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稳定的财务状况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像通威股份在行业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仍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充足,为企业应对风险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市场估值是判断是否适合抄底的重要参考指标。奥特维当前滚动市盈率约 8 - 9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25 倍以上,存在明显的估值修复空间 。当企业的估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往往意味着较好的投资机会。然而,估值分析不能仅仅依赖于市盈率等单一指标,还需要结合市净率、市销率等多个指标,并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同时考虑企业的盈利增长预期、资产质量等因素,综合评估企业的估值水平。
投资者还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光伏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政策变动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财务稳健、市场份额稳定的企业;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关注一些具有高增长潜力但同时风险也相对较高的企业,如在新兴技术领域布局较深的企业 。在投资过程中,合理分散投资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策略,不要把所有资金都集中在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可以通过投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资产,实现风险的分散。
行业未来走向与投资展望
展望未来,光伏行业前景依旧光明。在政策大力支持、技术持续创新以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多重驱动下,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市场竞争格局的优化,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捷佳伟创、奥特维、晶盛机电、阳光电源和通威股份这五家企业,凭借其在技术、市场、产品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在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当然,投资决策需要谨慎权衡,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 。让我们共同期待光伏行业在未来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