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储能:中报业绩大幅增长的6家公司

用户头像
兰板套利
 · 江苏  

固态电池与储能:新能源时代的双子星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固态电池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两大关键支柱,犹如闪耀的双子星,备受瞩目。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出色的安全性以及更长的循环寿命 。这使得它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储能技术,则是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关键。无论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存储,还是电网的调峰调频,储能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像是能源的 “蓄水池”,在能源过剩时储存,在能源短缺时释放,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赛道上,有 6 家公司脱颖而出,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策略,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它们就是科力远远东股份豪鹏科技博力威中科电气索通发展。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 6 家公司的独特魅力和成功之道

科力远:多元布局,厚积薄发

科力远作为新能源领域的老牌企业,在固态电池和储能业务上进行了深度且多元的布局 ,成果显著。

在固态电池方面,科力远针对核心零部件开展干法电极技术开发,已实现自支撑膜的成卷成膜。其中,三元正极自支撑膜压实密度可达到 3.6g/cm³,磷酸铁锂正极自支撑膜压实密度可达到 2.6g/cm³,电池能量密度可提升 10% 以上 。并且,公司与中固时代、太行研究院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固态电池技术联合开发路径,将干法电极技术与超大容量固态电池技术融合,加快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储能业务上,科力远通过储能产业基金投资建设独立储能电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的 200MW/400MWh 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和河北望都 100MW/200MWh 独立储能电站已成功并网运营,投资收益优于预期。公司还计划拓展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构建完整的储能生态。

科力远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8.22 亿元,同比增长 23.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5121.87 万元,同比增 187.23% 。这得益于其在 HEV 动力电池配套、消费类电池、储能等板块的全面增长。

远东股份:技术创新,客户至上

远东股份在锂电铜箔和储能系统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锂电铜箔方面,远东铜箔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持续研发高强高延伸率极薄系列锂电铜箔新产品,同时积极探索研发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等技术。其 4.5μm 极薄锂电铜箔可降低铜箔在电芯中接近一半的使用成本,提高 5 - 9% 的能力密度,更大幅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铜材损耗与能源浪费,已成为宁德时代核心供应商,助力推动动力电池低碳化。

储能系统上,远东电池实现了从电芯到储能系统的全线布局,场景覆盖源网侧、用户侧。公司自主研发的 PowerSTROM 5000 系列液冷储能集装箱,搭载大容量 314Ah 电芯,单套容量达 5.016MWh 。产品采用标准 20 尺单侧开门设计、多级消防架构和智能温控系统,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远东电池已累计参与 50 余个储能项目建设,实际交付累计超 3GWh。

技术的突破也让远东股份与众多客户达成了深度合作。公司储能业务已覆盖源网侧、工商业及户用场景,为沿海企业提供绿电消纳支持,还与宝马、保时捷等车企合作开发超快充固态电池,15 分钟可充电至 80% 。今年上半年,远东股份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智能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1 亿元,同比增长 116.30%,获超千万合同订单 11.20 亿元,同比增长 414.96%。

豪鹏科技:消费与储能双轨并行

豪鹏科技在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系统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消费类电池方面,豪鹏科技作为行业领先者,始终紧跟前瞻技术研发趋势,重点开发在高安全基础上具备高比能量优势的消费级固态电池产品应用 。目前,公司半固态电池在体积能量密度比指标上可达到 950Wh/L,循环寿命大于 500 周 ,并通过针刺和过充等相关安全测试,适用于 AI PC、AI 手机和 AI 眼镜等对体积能量密度有较高要求的领域,已陆续向海内外品牌客户送样测试。

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豪鹏科技积极布局 AI + 端侧硬件市场,深度渗透 AI 服务器电源(BBU)、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构建起覆盖 AI + 端侧全场景的电池产品矩阵 。针对 AI 设备高能耗、高散热、轻量化的技术痛点,豪鹏研发团队开发了超高空间利用率的方形钢壳叠片电池,并正在推进高硅 / 纯硅负极的技术应用,综合能量密度较传统产品进一步提升 。

在储能系统方面,豪鹏科技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公司申请了 “混合功率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功率分配方法、设备及介质” 专利,解决了长时储能系统中电池短时功率不足的问题,可有效改善能源利用率,提升系统的功率上限 。还获得 “一种家用储能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通过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对电池模组和整体线路进行保护,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凭借在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拓展能力,豪鹏科技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 。2025 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 9000 万元 - 10200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228.03% - 271.77% ;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308.80% - 378.88% ;营收同比增长 15.72% - 20.90% 。

博力威:储能爆发,动力加持

博力威在储能和轻型动力两大业务板块表现出色 ,成为业绩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在储能业务方面,博力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受益于南非户储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公司积极开拓北美储能客户,2025 年上半年出货量显著增加,带动储能业务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推出了一系列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储能电池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博力威还加大了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投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轻型动力业务同样为博力威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快速切入两轮车换电细分赛道,与共享换电领域的头部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了电芯产品与电池产品的产业化协同发展 。欧洲电踏车市场的逐步修复,也使得公司面向欧洲市场的出货量在上半年同比增长 。公司还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在 BBU、机器人等多个新兴领域展开探索与合作,为轻型动力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技术研发上,博力威也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系统性的技术战略布局,并与中南大学建立长期合作 。目前,公司在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上均有布局,在电极 — 电解质界面优化及一体化集成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已进入中试阶段,未来有望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凭借储能业务的爆发和轻型动力业务的有力支撑,博力威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主营收入 13.45 亿元,同比上升 62.25%;归母净利润 3601.71 万元,同比上升 259.56%;扣非净利润 3310.8 万元,同比上升 242.14% 。其中 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 7.25 亿元,同比上升 53.8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2338.16 万元,同比上升 1317.7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 1989.16 万元,同比上升 501.05% 。

中科电气:负极龙头,固态新篇

中科电气作为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产能布局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为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科电气研发的硅基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达 4200mAh/g,能量密度是传统石墨的 10 倍 ,完美适配固态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通过核壳结构设计、喷雾干燥工艺和界面改性技术,实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率控制在 150% 以内,循环寿命超过 4000 周 。

市场拓展上,中科电气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中,宁德时代是其最大客户,供应占比达 35% 。公司还成功打入三星 SDI 供应链,获国际知名车企电池子公司定点,2024 年海外营收占比已达 32%,国际化战略进入收获期 。

产能布局上,中科电气计划投资 80 亿在阿曼建设 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叠加摩洛哥 10 万吨项目,海外总产能将达 30 万吨 ,规避欧美贸易壁垒并抢占本土化先机。2025 年规划产能将达 54 万吨,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巩固其在硅基负极领域的竞争力 。

凭借技术、市场和产能的优势,中科电气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 。2025 年 Q1 单季营收 15.98 亿元,同比 + 49.92%;净利润 1.34 亿元,同比 + 465.80%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36.13 亿元,同比增长 59.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约 2.82 亿元,同比大增 219.04% 。

索通发展:炭材根基,储能新枝

索通发展作为一家在碳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以预焙阳极业务为坚实根基 ,近年来积极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在固态电池和储能业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固态电池方面,索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联合研发和自主研发等方式,对高能量密度新型负极材料进行持续研发 ,硅基负极材料是其重点布局方向,主要适配于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 。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以及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合作开发硅碳、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还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共同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与硅基负极界面匹配技术 ,致力于构建 “固态电解质 + 先进负极” 的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布局。

储能业务上,索通发展同样成果丰硕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索通新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程元徽教授领衔的团队联合研发的 5kW 级铁系液流电池电堆项目取得新进展,实现 80% 以上能量效率 。铁系液流电池具备低成本及高安全的特性,未来有望为新能源的消纳和参与市场化交易提供重要支撑。

索通发展在预焙阳极业务量价齐升的基础上,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和储能电池业务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也为业绩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3.06亿元,同比上升28.28%;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上升1568.52%;扣非净利润5.22亿元,同比上升364.53%。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5.64亿元,同比上升35.4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上升277.5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上升473.61%。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拓展,索通发展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科力远、远东股份、豪鹏科技、博力威、中科电气和索通发展这六家公司,在固态电池和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便是最好的证明。它们凭借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多元化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展望未来,固态电池和储能行业充满了机遇 。市场需求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对固态电池和储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进步也将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有望进一步提升,储能技术的成本将不断降低,效率将不断提高。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这六家公司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固态电池和储能的星辰大海中持续领航?又有哪些新的企业会异军突起,在这片赛道上崭露头角?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对固态电池和储能行业的看法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