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复苏,这些公司脱颖而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旅游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随着各种利好因素的不断涌现,如今已强势复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出游人次达 56.15 亿、旅游总花费 5.75 万亿,平均每人次出游花费提升至 1024 元 ,实现 “人次 + 消费” 双增长;2025 年一季度,出游人次同比增速达 26.40%、消费增速 18.6% ,持续释放复苏活力,研学、康养等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行业增长新周期已然开启。
在这波旅游行业的复苏大潮中,有几家公司表现格外亮眼,它们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精准的市场策略,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它们就是九华旅游、岭南控股、祥源文旅、曲江文旅、桂林旅游和西藏旅游。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公司,看看它们在复苏浪潮中是如何乘风破浪,实现快速增长的。
九华旅游:文旅融合与康养度假的创新布局
(一)亮眼业绩
九华旅游在旅游行业复苏的浪潮中成绩斐然。2025 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约 1.42 亿元,同比增长 23.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 1.38 亿元,同比增长 26.63%,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创新举措
九华旅游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旅融合与康养度假领域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文旅融合方面,公司深入挖掘九华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餐饮品牌输出战略,打造 “新徽菜”、“九华健康素食” 标准化、特色化产品体系,通过运营九华健康素食馆、昭明九华府,深化 “文旅 + 餐饮” 融合,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还让他们品尝到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食。
在康养度假项目开发上,九华旅游依托池州 “富硒生态 + 负氧山水 + 禅修文化” 三大核心资源和公司产业链优势,积极策划诗歌文化、戏曲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手工、特色餐饮等旅游主题,开发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精品旅居路线和养老产品 。针对银发旅游市场,公司响应安徽省 “全龄服务、全链布局、全域统筹” 政策导向,为老年游客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享受慢生活的理想之地。此外,公司还结合市场需求,设计了研学游产品,将学习与旅游相结合,满足了学生群体对知识和体验的追求。
岭南控股:旅行社与酒店双主业的协同发展
(一)业务增长情况
岭南控股作为一家综合性旅游集团,旅行社与酒店双主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20.9 亿元,同比增长 8.52%;归母净利润约 4952.64 万元,同比增长 24.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 4788.29 万元,同比增长 24.77% 。
(二)策略分析
岭南控股在市场营销、产品供给、运营服务优化及品牌输出、新赛道拓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在市场营销上,公司积极拓宽线上营销渠道,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运营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视频营销新模式。
产品供给方面,旅行社业务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此外,还积极开发研学游产品,通过全国分支联动收客,吸引各地游客参与 。酒店业务则深度挖掘消费场景潜力,打破传统住宿边界,将酒店升级为融合目的地体验、文旅特色与休闲娱乐的主客共享空间。
品牌输出和新赛道拓展也是岭南控股的重要发展策略。公司持续推进品牌全域拓展,在全国多地新增酒店项目布局,初步形成了全国战略布局 。2025 年 5 月,岭南控股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免市内免税品(广州)有限公司,开拓广州市内免税店免税业务 ,打造 “大旅游 + 免税购物”“前游后购”“住购一体” 的一体化消费模式,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为公司开创新的业务增长点 。
祥源文旅:战略转型与模式复制的成功实践
(一)转型成果
祥源文旅的转型之路堪称文旅行业的典范。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成立于 1992 年的庆丰股份,主营中高档棉纺织生产、加工、销售 。此后历经多次更名与业务更替,2017 年祥源控股集团成为其实际控制人,更名为祥源文化,原本计划以 “动漫 + 文旅” 双轮驱动发展,但效果不佳 。2021 年 4 月,公司毅然决定向文旅产业转型,以激活文旅资产的价值为导向,探寻适合的项目定位、投资逻辑和产品运营模式 。
转型后的祥源文旅成绩显著。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22 亿元,同比增长 55.81%;归母净利润 1.51 亿元,同比增长 572.12% 。2024 年,营业收入达 8.64 亿元,同比增长 19.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7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1.44 亿元,同比增长 4.4%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0 亿元,同比上升 35.41%,归母净利润 9160.9 万元,同比上升 54.15%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祥源文旅转型的成功,也展示了其在文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二)模式复制
祥源文旅在转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布局,祥源文旅已构建起 “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 三大国际级旅游目的地体系,旗下文旅资源涵盖多处世界遗产地及国家 5A、4A 级旅游景区 。公司在文旅项目的投资、研发、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专业的团队,能够有效地推动项目的落地和发展 。这种模式复制不仅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规模,还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曲江文旅:文化资源驱动与市场复苏的双重红利
(一)增长表现
曲江文旅在旅游市场复苏进程中,增长表现独具特色。尽管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5.32 亿元,同比下降 30.95% ,但归母净利润为 -1388.07 万元,同比增长 92.58%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7074.02 万元,同比增长 62.49% 。
(二)驱动因素
曲江文旅的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其核心资产包括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海洋极地公园等知名景区 ,这些景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曲江文旅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公司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主题研学游、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投入,改善了游客的游览环境和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
桂林旅游与西藏旅游:特色旅游的崛起之路
(一)桂林旅游
桂林旅游在 2025 年上半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1.97 亿元,同比增长 0.33%;归母净利润约 800.77 万元,同比增长 141.94%,成功扭亏为盈 ;扣非后归母净亏损约 1609.84 万元,同比减亏 11% 。
桂林旅游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对独特山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利用。桂林以 “山水甲天下” 的美誉闻名于世,拥有漓江、阳朔、龙脊梯田等众多自然景观。桂林旅游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漓江游船观光项目,还推出了漓江徒步、阳朔骑行等特色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同时,公司还深入挖掘桂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线路,如靖江王城、象山公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以及漓江渔火、阳朔泼水节等民俗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营销推广方面,桂林旅游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强化品牌形象塑造,通过 “山水甲天下” 这一独特的品牌定位,使桂林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在宣传中,突出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激发游客的兴趣。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
(二)西藏旅游
西藏旅游同样在旅游市场复苏中表现出色。2024 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 6389 万人次,增长 15.8%,其中入境游客增长 188.2% 。2025 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3218.48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7%,游客旅游总花费超过 746 亿元,同比增长 14.5% 。
西藏旅游的增长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吸引力。西藏拥有雄伟的雪山、广阔的草原、独特的文化和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是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运营管理方面,西藏旅游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优化旅游线路规划,合理安排景点游览顺序,减少游客的等待时间和疲劳感。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注重旅游市场的拓展,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参加国际旅游展会等方式,提升西藏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
结尾:把握趋势,方能行稳致远
回顾九华旅游、岭南控股、祥源文旅、曲江文旅、桂林旅游、西藏旅游的增长历程,它们的成功既是对行业复苏机遇的精准把握,也是对自身战略布局的坚定执行。从 “文旅融合” 到 “康养度假”,从 “双主业协同” 到 “模式复制”,从 “特色资源挖掘” 到 “运营效率提升”,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旅游及酒店行业的增长逻辑 —— 唯有紧跟市场趋势、聚焦核心优势、持续创新突破,才能在行业浪潮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