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浪潮
在全球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中,固态电池被视作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键发展方向,堪称行业的 “希望之星”。
由于固态电池在性能上的诸多优势,众多车企纷纷将其视为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攻关。这其中既有传统汽车巨头,它们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庞大的资金实力,试图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延续辉煌;也有新兴的造车势力,期望借助固态电池实现弯道超车,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一些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增长的强劲驱动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固态电池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增长最快的 10 家公司,探寻它们的成功密码。
十家公司逐一剖析
嘉元科技:铜箔技术先锋
嘉元科技堪称固态电池铜箔技术领域的先锋企业。在技术突破方面,公司展现出非凡的实力,其储备技术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在硫化物、高比表面拓界铜箔等方向成绩斐然。2024 年推出的高比表面拓界铜箔,精准地解决了固态电池负极集流体固固界面接触面积不足与界面阻抗的难题,如同为电池的能量传输开辟了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让电能的传导更加顺畅高效。2025 年推出的双面镀镍铜箔,又巧妙地攻克了固态电池中负极集流体不耐高温、不耐腐蚀的难关,为电池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德福科技:全 / 半固态电池技术布局者
德福科技在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业务上齐头并进,是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在锂电铜箔领域,公司以极薄高抗拉高模量高延伸为核心,进行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布局,4μm - 5μm 极薄锂电铜箔产品、高抗拉高延伸系列等高性能产品已对头部客户大批量稳定交付,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锂电铜箔的需求。在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公司积极布局高频高速等高端应用产品,高端 RTF 铜箔产品已批量供货,率先实现了进口替代,自主开发的 HVLP 产品也已通过客户在 5G 高速通讯领域的验证,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蓝海华腾:双重驱动潜力股
蓝海华腾在固态电池和锂电池领域实施双重布局,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投资的高能时代在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研发上成果显著,已经完成自动化生产试验线的搭建,并且在 5Ah 以下电芯的小批量生产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锂电池领域,蓝海华腾参股的云威新材正在进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试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作为锂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其试生产的推进为公司在锂电池产业链上的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驱动产品同样表现出色,主要产品包括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系统,涵盖多种类型的集成控制器,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德尔股份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全球化战略与新能源领域布局双轨并行。在全球化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其产品和技术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德尔股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新能源领域,德尔股份高度重视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公司成功研制出固态电池,并向日本本土客户提供样品,积极开展测试与匹配工作。日本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对汽车零部件技术要求极为严苛,德尔股份能够获得日本客户的青睐,足以证明其固态电池技术具备较高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深耕者
科力远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精耕细作,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公司与吉利集团、长安汽车、云内动力共同投资建设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技术平台 —— 科力远佛山工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项目总投资约 100 亿元,规划产能 100 万台 / 套,首期投产产能为 10 万台 / 套 ,规模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
远东股份:多领域布局
远东股份在能源、智能缆网等多领域进行广泛布局,这种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为公司在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能源领域,公司积极参与能源项目的投资与建设,涉及电力、储能等多个方面,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和基础设施支持。在智能缆网领域,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缆、智能电网设备等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城市建设等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和电力供应提供了关键的连接和传输保障。
豪鹏科技:锂电池业务突出
豪鹏科技在锂电池业务上表现卓越,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公司专注于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多个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在消费电子领域,豪鹏科技的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受到了众多知名品牌的青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提供了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在储能领域,公司的锂电池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储能需求,无论是家庭储能系统还是大型工业储能项目,都有出色的表现,为能源的存储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豪鹏科技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研发的半固态电池通过了安全测试,标志着其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公司还全面覆盖了三条主流固态电池路线,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英联股份:关联业务发展
英联股份的业务与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存在紧密的关联。公司主要从事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在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包装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在固态电池包装方面,英联股份凭借其在包装技术上的专业优势,为固态电池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包装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英联股份的包装产品也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包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涉及众多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合适的包装来保护其质量和性能。这种与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紧密关联,使得英联股份在行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公司有望在关联业务领域实现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杉杉股份:负极材料优势
杉杉股份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优势显著,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专注于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市场资源。其开发的硬碳、软碳、硅基等多种适用于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在性能上表现出色。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杉杉股份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行业的巨头,对供应商的要求极为严格,杉杉股份能够成为其供应商,充分证明了公司在负极材料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了行业顶尖企业的认可。
索通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
索通发展通过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的固态电池硅碳、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性能。硅碳、硅氧复合负极材料作为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的提升对于提高固态电池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产学研合作,索通发展充分利用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资源,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
未来趋势
以上这 10 家公司在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各自展现出独特的发展优势,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布局,从产品研发到产业链协同,它们的努力和突破共同推动着行业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预计在未来几年,固态电池将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性能将得到更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将继续扩大,行业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