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材料,谁是成长最快企业?

用户头像
兰板套利
 · 江苏  

固态电池:开启能源新变革

在全球都在追求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当下,新能源行业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而在新能源技术的 “竞技场” 中,固态电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新星,相较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就像是一位全面升级的 “能量战士”。在能量密度上,固态电池有着显著的提升,能够在相同的体积或重量下,储存更多的电能。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无疑是解决 “续航焦虑” 的一把关键钥匙。

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储能系统对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有效平衡电网供需,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正是看到了固态电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固态电池材料领域,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悄然拉开帷幕。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硅宝科技索通发展华友钴业三祥新材道恩股份凯盛科技中科电气利民股份道氏技术上海洗霸这十家企业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发展情况,看看谁才是其中成长最快的 “潜力股”。

群雄逐鹿,各展神通

硅宝科技:硅碳负极,开拓新局

硅宝科技在有机硅材料领域可谓是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2025 年中报数据显示,硅宝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7.07 亿元,同比增长 47.36%,归母净利润达到 1.54 亿元,同比增长 51.56%。在固态电池材料的赛道上,它凭借着独特的硅碳负极材料技术,成功吸引了众多目光。公司自主研发的硅碳负极材料生产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为其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其硅碳负极材料已经成功通过了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的测评,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 。

为了满足市场对硅碳负极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硅宝科技积极推进产能建设。2025 年,其 3000 吨 / 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生产线顺利投产使用,标志着公司在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和不断扩充的产能,硅宝科技有望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索通发展:硅基负极,崭露头角

2025 年上半年,索通发展实现营业收入 83.06 亿元,同比增长 28.28%;归母净利润达 5.2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568.52%。索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将硅基负极材料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的重点布局方向,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可谓独具慧眼。

在业务协同与产业链布局方面,索通发展通过子公司欣源股份切入负极材料领域,目前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公司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投资建设的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 5 万吨)正在稳步推进中,这将为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量产提供强大的产能支持 。

不仅如此,索通发展还紧跟绿色能源发展趋势,其战略右翼以 “绿电 + 新型碳材料” 为方向,利用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提供电力支持,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优化成本,这一模式与固态电池的低碳化趋势高度契合,有助于提升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随着研发的深入和产能的逐步释放,索通发展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华友钴业:正极材料,全面布局

华友钴业作为一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十分全面且深入。2025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71.97亿元,同比上升23.78%,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上升62.26%。

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方面,华友钴业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上已实现产品全覆盖,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先进地位。公司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半 / 全固态电池的中镍高压 /(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以及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中半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已成功实现量产 。凭借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发上的优势,华友钴业的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合作,积极拓展市场 。

从产能与市场应用来看,其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供货给蔚来小米等车企的千公里续航车型,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远期规划中,印尼 80 亿美元电池项目(2027 年建成)将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提供强大支撑,目标覆盖储能、eVTOL 等新兴市场 。华友钴业凭借全面的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三祥新材:锆系电解,加速研发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2.71亿元,同比上升31.5%,归母净利润2014.12万元,同比上升84.54%。三祥新材作为锆系列产品的重要生产商,积极投身于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研发,在固态电解质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氯化物电解质开发方面,三祥新材已建设环境温度及湿度可调控的锆基氯化物材料制备工艺小试开发线,制备出适用于氯化物电解质合成所需的锆基氯化物材料,并提供给下游客户及相关科研院所进行验证,整体性能表现优良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锆基氯化物材料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表明其产品已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

三祥新材还积极与科研团队合作,向中科大等科研团队提供样品,目前处于实验验证开发阶段。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逐步拓展,三祥新材有望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市场中抢占先机。

道恩股份:HNBR 材料,前景可期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8.81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增加5.59亿元,实现2年连续上涨,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24.08%。归母净利润为8404.47万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增加1723.43万元,实现2年连续上涨,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25.80%。道恩股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其产品 HNBR(氢化丁腈橡胶)有望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当前的国内外论文研究成果,HNBR 具有优异的耐油性、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这些特性使其有望应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 。目前,固态电池已实现工业化产出,道恩股份紧紧紧盯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 HNBR 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可能性 。

凯盛科技:传统转型,积极探索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7.65亿元,同比上升24.7%;归母净利润5150.74万元,同比上升23.7%;扣非净利润2884.27万元,同比上升196.24%。凯盛科技在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面对固态电池发展的浪潮,也在积极探索转型和业务拓展。

公司凭借在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技术积累,开始涉足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公司生产的纳米氧化锆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可做为三元锂电正极和固态电池电解质的掺杂材料。在研发投入上,凯盛科技也在逐步加大对固态电池材料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提升自身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底蕴和积极的发展态度,凯盛科技未来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有望取得一定的突破和发展。

中科电气:负极材料,稳步前行

2025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36.1亿元,同比上升59.6%;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上升29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2亿元,同比上升219.0%。中科电气在负极材料领域已经有了多年的深耕,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上也在稳步推进。

公司在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硅基负极等适合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中科电气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等关键指标上不断取得进步 。

在产能建设方面,中科电气也在逐步扩大负极材料的产能,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中科电气的负极材料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份额,与多家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固态电池市场的逐步扩大,中科电气有望凭借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利民股份:跨界布局,初露锋芒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4.52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增加1.54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6.69%。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增加2.37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747.13%。利民股份原本主要从事农药、兽药等业务,但近年来也开始跨界布局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展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眼光。

公司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涉足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虽然进入该领域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例如,利民股份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其研发的部分材料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

为了加快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发展,利民股份还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 。尽管目前其在固态电池材料业务上的规模还相对较小,但随着研发的深入和市场的拓展,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利民股份的跨界布局也为其他传统企业提供了一种发展思路,通过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道氏技术:多元材料,协同发展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上升108.16%。道氏技术在陶瓷材料、锂电材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业务布局,在固态电池材料方面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在锂电材料方面,道氏技术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导电剂等多个领域 。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各材料的性能,以满足固态电池对材料的高要求 。例如,在正极材料方面,道氏技术开发了多种适用于固态电池的新型材料,在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 。

在业务协同方面,道氏技术充分发挥自身在不同材料领域的优势,实现多元材料的协同发展。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市场,与多家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固态电池材料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道氏技术凭借多元化的材料布局和协同发展的优势,在固态电池材料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上海洗霸:水处理专家的跨界逆袭

2025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25亿元,同比下降15.9%;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上升15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22万元,同比下降51.3%;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554万元,同比增长306.5%。上海洗霸原本是国内水处理与环境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在 2022 年果断跨界,进军固态电池领域,开启了一场令人瞩目的转型之旅。

2024 年,上海洗霸牵头建设的吨到 10 吨级 / 年锂离子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产线已经稳定运行了一年以上,其量产进度在业内遥遥领先,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2025 年 7 月末,上海洗霸更是以约 1.1 亿元的价格竞拍获得了有研新材的硫化物电解质技术、专利、设备等资产,这一重大举措使其成功完成了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的固态电解质全面布局。值得一提的是,有研新材的硫化锂生产工艺优势极为突出,其吨级量产及客户验证进度都走在行业前列,这无疑为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大的 “助推剂”。

在布局氧化物及卤化物技术路线的同时,上海洗霸还通过子公司积极布局硅基负极。目前,上海洗霸硅碳负极材料(近零膨胀)年产 10 吨级产线已于 2023 年初完成安装与调试,并已稳定生产一年以上,产品性能与品质测试结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合格样品已得到国内消费电池大厂的技术和商务认可,放大百吨级产线也已安装结束,正处于设备调试的最后阶段。不仅如此,2024 年,上海洗霸通过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领硅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65%)进一步拓展硅碳负极业务;2025 年 4 月,山东复元引入了宁德新能源战略投资,并对山东复元核心团队进行股权激励,加速了业务的拓展步伐。

机遇与挑战并存

固态电池材料行业正站在时代的风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将固态电池纳入了重点发展领域,鼓励企业加大对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

市场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固态电池材料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安全性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固态电池材料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储能领域 。

尽管固态电池材料行业前景广阔,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瓶颈是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 。目前,固态电池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成本压力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固态电池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昂贵、生产工艺复杂以及生产设备投资大等 。市场竞争激烈同样给企业带来了挑战。随着固态电池材料市场的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涌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仅有传统的电池材料企业加大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还有许多新兴企业凭借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进入市场 。

未来之星,花落谁家?

通过对这十家企业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市场布局、成长能力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家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

未来,固态电池材料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这十家企业都在全力以赴,力争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中脱颖而出 。作为关注行业发展的我们,不妨持续关注这些企业的动态,共同见证固态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期待能看到更多创新和突破,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你认为哪家企业最有可能成为固态电池材料领域成长最快的企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