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景:万亿市场的崛起
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人形机器人与固态电池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宛如两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道路。
先看人形机器人,从最初仅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到如今逐步走进现实生活,其发展历程令人惊叹。2024 -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7.6 亿元攀升至 379.70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60%。在工业制造领域,它们能够承担起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工作,如汽车生产线上的零部件组装,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工伤风险;在物流行业,人形机器人可以灵活地穿梭于仓库之间,完成货物的搬运与分拣,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在医疗领域,它们能协助医护人员照顾患者,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生活帮助,甚至在手术中扮演助手角色,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正在打破行业边界,重塑各个领域的生产与服务模式。
再把目光转向固态电池,这一被誉为 “电池终极形态” 的技术,正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焦点。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等显著优势,有望解决长期困扰新能源行业的续航和安全两大难题。2024 - 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54 亿元增长至 1.2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80%,中国市场规模届时也将增长至 200 亿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搭载固态电池的车辆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体验;在储能领域,固态电池可用于储存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与高效利用,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在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能让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轻薄的机身,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随着人形机器人与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这两个领域的商业价值正呈指数级增长。然而,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中,并非所有的潜力都被充分挖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那些在人形机器人和固态电池领域中,被市场暂时低估的 10 家公司,揭开它们隐藏的价值密码。
被低估公司探秘
扬杰科技:半导体与机器人的跨界先锋
扬杰科技在半导体器件领域早已声名远扬,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在功率半导体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兴起,扬杰科技凭借在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产品上的技术积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遇。
在人形机器人的电机驱动系统中,IGBT 和 MOSFET 是核心的功率开关器件,它们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扬杰科技的相关产品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小型关节电机和步进电机对功率器件的严格要求,为机器人的精准运动控制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在一些需要精确定位和快速响应的机器人动作中,扬杰科技的功率器件能够快速切换电流,实现电机的高效运转,使得机器人的动作更加灵活、精准。
同时,扬杰科技的 ESD(静电放电保护器)、TVS(瞬态电压抑制器)等产品则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有效保护机器人的电子元件免受静电和瞬态电压的损害,确保感知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实际应用中,当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时,可能会遭受静电干扰,而扬杰科技的保护器件能够迅速将静电能量释放,避免对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造成损坏。
在固态电池领域,扬杰科技也积极布局。公司的部分半导体产品可应用于固态电池的管理系统,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目前,相关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一旦通过验证并实现大规模应用,将为扬杰科技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冠盛股份:汽车与机器人的产业纽带
冠盛股份长期深耕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业务,在汽车后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客户资源,其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随着汽车产业与机器人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冠盛股份果断出击,与四川天链机器人展开深度合作。
双方共同开发人形机器人专用轴承,这一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轴承作为机器人运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冠盛股份凭借在汽车轴承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四川天链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研发领域的专业知识,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机器人专用轴承。这种专用轴承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和更高的转速,同时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除了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冠盛股份还在固态电池业务上有所突破。公司与吉林东驰新能源合资开展固态电池相关业务,充分利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冠盛股份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还将为固态电池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新赛道布局
万向钱潮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巨头,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其产品涵盖等速驱动轴、传动轴、轴承等多个关键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品牌,在汽车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
面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万向钱潮积极布局。公司凭借在精密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精密轴承和丝杠等关键零部件。精密轴承在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部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关节的灵活转动和精确控制,使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万向钱潮生产的精密轴承采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对轴承精度和可靠性的严格要求。
丝杠则是实现机器人直线运动的关键部件,它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为机器人的行走、抓取等动作提供动力支持。万向钱潮的丝杠产品具有高精度、高刚性和高效率的特点,能够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固态电池领域,万向钱潮通过参股万向一二三公司,深度参与固体电池的研发工作。万向一二三公司在半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通过 350Wh/kg 电芯级别全针刺以及 pack 级别热失控实验。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其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半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量产进程的推进,万向钱潮有望在固态电池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科达利:电池与机器人结构件的专家
科达利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供应商之一,也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之一,在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其产品涵盖电池外壳、盖板、连接件等多个关键部件,为众多知名电池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在固态电池领域,科达利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固态电池相关客户紧密合作,进行配套生产。公司凭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为固态电池提供高精度、高性能的结构件,满足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例如,科达利生产的固态电池外壳采用了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内部组件,还能减轻电池整体重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科达利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在高精密减速器、关节模组等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有所涉足,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套生产。高精密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能够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转化为机器人关节所需的低速大扭矩运动,对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负载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科达利生产的高精密减速器采用了先进的齿轮设计和制造工艺,具有高精度、高传动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对减速器性能的严格要求。
大洋电机:电机业务的机器人拓展之路
大洋电机的业务涵盖建筑及家居用电机、汽车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在电机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其生产的电机产品具有高效节能、低噪音、高可靠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器中。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洋电机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积极向机器人领域拓展。公司设立人形机器人电机项目组,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电机及相关技术的研发。经过不懈努力,大洋电机已经完成机器人关节模组方案设计,该方案集成了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多个关键部件,实现了机器人关节的一体化设计和控制。这种一体化的关节模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控制精度高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灵活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大洋电机还投资参股卡梅曼德机器人公司。卡梅曼德机器人公司在机器人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双方的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为市场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大洋电机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机器人硬件到软件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长安汽车:整车巨头的电池突破
长安汽车作为国内知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其产品线丰富,涵盖了轿车、SUV、MPV 等多个细分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推动下,长安汽车积极布局电池技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公司成功完成半固态电池装车,这一成果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半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安全性。搭载半固态电池的长安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高安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同时,长安汽车还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研发出 “金钟罩” 全固态电池,并预计在 2027 年逐步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作为电池技术的终极目标,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一旦全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将彻底改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长安汽车在电池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还将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
华友钴业:钴业龙头的电池材料升级
华友钴业在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业务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全球知名的钴产品供应商。公司拥有完善的钴产业链布局,从钴矿开采、冶炼到钴产品深加工,形成了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华友钴业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巴莫科技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巴莫科技研发的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采用了先进的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和长循环寿命的优点。
目前,巴莫科技的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经实现十吨级批量出货,并且出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这表明巴莫科技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固态电池市场的不断扩大,华友钴业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将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
威孚高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器人转型
威孚高科在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其产品涵盖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威孚高科积极寻求转型,联合研发人形机器人 “艾德”。“艾德” 集成了威孚高科在传感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灵活的运动能力。在机器人关节模组方面,威孚高科投入大量研发资源,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关节模组。其研发的关节模组采用了先进的传动技术和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实现机器人关节的精确控制和灵活运动,使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更加精准、高效。
同时,威孚高科还布局毫米波雷达产品,毫米波雷达在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导航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实时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为机器人的运动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威孚高科的毫米波雷达产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能力的特点,能够满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为了拓展国际市场,威孚高科与意大利公司展开合作。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威孚高科能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美的集团在智能家居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了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多个品类,以高品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近年来,美的集团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推出人形机器人 “美罗”。“美罗” 身高 1.9 米、体重 68 公斤,采用轮足式底盘,融合了重型 AGV 技术,具备出色的移动稳定性和灵活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荆州洗衣机工厂,“美罗” 已正式投入工业场景应用,承担着注塑件拌匀、3D 质检、巡检、设备运维等多项任务。在注塑车间,“美罗” 通过单臂 3 公斤负载的双臂协同,能够稳定搬运 9 公斤的洗衣机后桶,并将其送至 3D 质检工站。完成送件后,它还能转身执行消防巡检、设备监测等其他任务,实现了工作的高效切换和多任务处理。
“美罗” 搭载了美的自研关节技术与六维力传感器,16 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可实现精准操作。其腕部六维力控传感器能够实时调节抓握力度及双臂姿态,确保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柔性灵巧手通过 10 倍抓重比设计,用 500 克自重实现 5 公斤抓取能力,大大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精准度。此外,美的集团还计划将 “美罗” 引入线下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在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美的集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在关节、传感器等零部件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提升零部件的性能和国产化率。目前,相关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达 85%,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自主性。
紫江企业:包装业务的电池材料延伸
紫江企业在塑料包装等传统业务领域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其产品涵盖了塑料瓶、瓶盖、标签等多个包装品类,为众多知名品牌提供包装解决方案。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紫江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固态电池领域的机遇,积极布局铝塑膜封装与电解质材料。铝塑膜作为固态电池的关键封装材料,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紫江企业的铝塑膜封装技术能够完美适配固态电池柔性封装的要求,有效保护电池内部组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紫江企业的铝塑膜产品已应用于清陶能源等中试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产品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良好的柔韧性和可靠的封装强度,能够满足固态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同时,紫江企业还在不断加大对电解质材料的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电解质的性能和稳定性,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材料支持。通过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紫江企业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拓展,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总结与展望
在探索人形机器人和固态电池领域这十家被低估公司的征程中,我们见证了它们独特的布局与发展潜力。从扬杰科技在半导体与机器人领域的跨界融合,到冠盛股份在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纽带的搭建;从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新赛道转型,到科达利在电池与机器人结构件的精研;从大洋电机电机业务向机器人领域的拓展,到长安汽车整车制造中电池技术的突破;从华友钴业钴业龙头的电池材料升级,到威孚高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器人转型;从美的集团智能家居巨头的机器人布局,到紫江企业包装业务向电池材料的延伸,每一家公司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两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中崭露头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和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人形机器人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工业、服务、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固态电池也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