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设备行业中报大揭秘:谁是隐藏的盈利王者?
风电设备行业:蓬勃发展的绿色引擎
在全球 “双碳” 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风电作为清洁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 年上半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38%,海上风电更是以 62% 的增速领跑新能源领域,成为拉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力量。风电设备行业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直接受益于下游装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无论是风机整机、核心零部件还是配套设备企业,均在行业红利中展现出强劲的盈利韧性。
明阳智能:龙头风范,稳中有升
作为国内风机整机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明阳智能在 2025 年上半年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展现出行业龙头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
(一)营收与利润增长
根据中报数据,明阳智能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43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5.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99亿元。明阳智能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收入达124.80亿元,同比增长57%;风机销售容量为8.10GW,较上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新增风机订单13.39GW。电站业务方面,明阳智能持续推进“滚动开发”模式,实现电站产品销售收入31.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仅12.1%,Q2更是降至11.2%。这说明:风机价格战仍在持续,以量换价策略正在侵蚀利润空间。截至2025年6月末,明阳智能在手风机订单高达46.4GW,其中海外订单达5GW。上半年新签订单13.4GW,同比增长10.5%,海外订单1.7GW,显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二)业务布局与创新
在业务布局上,明阳智能持续深化 “海内外双循环” 战略。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中标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合计容量达 3.8GW;海外市场成功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拿下德国北海 200MW 海上风电订单,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海外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交付能力的企业。
技术创新层面,公司上半年发布全球首款 16MW 漂浮式海上风机,单机容量再创纪录,可适配更深海域、更复杂海况,目前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预计 2026 年实现商业化应用。此外,公司积极推进 “风光储氢燃一体化” 战略,在内蒙古、新疆布局风光储一体化电站,配套氢能制储输设备,目前已落地 2 个示范项目,为长期盈利增长开辟新赛道。
广大特材:业绩飙升,黑马崛起
在 2025 年上半年的风电设备行业中,广大特材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黑马”。作为风电主轴、齿轮箱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凭借产品结构升级与客户拓展,实现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一)惊人的增长数据
中报显示,广大特材 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25.34亿元,同比增长34.74%;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2.67%。细分数据背后,是公司客户结构的优化 —— 上半年成功进入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头部客户营收占比从去年的 35% 提升至 58%,订单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公司海外业务实现突破,为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供应主轴产品,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
(二)盈利能力提升
广大特材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核心原因在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2025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 20.71%,同比提升 6.77 个百分点。
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产品结构升级,高毛利的大型化主轴占比从去年的 25% 提升至 52%,该类产品毛利率较传统主轴高 12-15 个百分点;二是原材料价格回落,上半年风电用钢价格同比下降 12%,叠加公司规模化采购优势,单位成本下降 8.3%。此外,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提升 15%,进一步降低了制造费用,推动净利率大幅增长。
时代新材:稳步前行,持续增长
作为横跨风电、轨道交通、新材料三大领域的多元化企业,时代新材在 2025 年上半年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风电业务与新材料业务协同发力,为业绩增长提供双重支撑。
(一)营收与利润双增长
中报数据显示,时代新材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2.56亿元,同比增长 6.87%;归母净利润 3.03亿元,同比增长 36.66%。风电叶片板块完成销售收入39.11 亿元,同比增长39.38%,稳居国内前二的行业地位。新材料及其他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50 亿元,同比增长116.71%,新签订单6.40 亿元,同比增长51.30%,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零部件板块完成销售收入33.93 亿元,新材德国(博戈)实现半年度持续盈利。轨道交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9.59 亿元,受创新中心建设及搬迁影响收入略有下降,但新签订单超12.60 亿元再创新高。工业与工程板块完成销售收入7.43 亿元,新签订单11.60 亿元,同比增长11.54%。
(二)现金流与市场布局
市场布局方面,国内市场上,公司中标新疆、甘肃等陆上风电项目,叶片订单量同比增长 20%;海外市场成功进入印度、巴西风电市场,海外风电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0%。新材料领域,公司在江苏、湖南扩建产能,预计 2025 年底新材料产能将提升 30%,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除上述三家企业外,其余 7 家企业在 2025 年上半年也展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既有整机企业的规模扩张,也有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突围。
运达股份:整机赛道的 “增速先锋”
作为国内风机整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运达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108.94亿元,同比增长26.27%;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2.62%。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整机装备制造、新能源电站投资开发与运营、综合能源服务、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工程总承包和新能源消纳六大板块,打造以新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为主的现代化一流新能源企业。
新强联:轴承领域的 “隐形冠军”
新强联作为风电主轴轴承、偏航变桨轴承核心供应商,上半年实现营收 22.1亿元,同比增长108.98%;实现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496.60%。风电营收为16.76亿元,占比75.84%;风电锁紧盘营收为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05%;海工装备类产品营收为0.3亿元,盾构机类产品营收为0.33亿元。目前公司已与国内主流风电厂商全面建立合作,在手订单充足。
禾望电气:电控系统的 “技术派”
禾望电气上半年营收 18.84亿元,同比增长3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43亿元,同比增幅56.79%。禾望电气专注于电能变换领域,帮助客户实现高效、可靠、高品质的发电、用电和电能传输。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目前形成了以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技术、工业通信/互联技术和整机工艺/制造工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
受益于海上风电装机热潮,大金重工与海力风电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大金重工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109.48%,实现归母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214.32%,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海外业务实现突破性增长,海外项目交付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海力风电营收20.30亿元,同比增长461.08%;归母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增长90.61%,海上桩基、导管架产品在广东、浙江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泛应用,订单交付周期持续拉长。
三一重能:跨界玩家的 “规模化优势”
依托三一集团的制造与渠道优势,三一重能上半年实现营收85.94亿元,同比增长62.75%;归母净利润 2.1亿元。国内市场公司风机对外销售容量4.72GW,同比增长约44%,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新增订单1GW。公司规模化生产优势显著,风机单位成本同比下降 10%,毛利率维持在 17.5% 的水平,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整机市场中保持盈利韧性。
威力传动:传动领域的 “新势力”
作为风电齿轮箱传动部件新锐企业,威力传动上半年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上升113.17%,业绩高增主要因产品成功进入远景能源、运达股份供应链,传动部件销量同比增长 70%。同时,公司研发的高速传动齿轮箱适配 10MW 以上风机,目前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技术竞争力逐步提升。
盈利背后的行业密码
10 家企业的盈利表现,并非偶然,而是行业政策、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深入拆解这些 “密码”,才能更清晰地把握行业发展逻辑。
(一)政策东风:双碳目标下的确定性红利
国内层面,“十四五” 风电规划中期调整后,2025 年风电新增装机目标提升至 65GW,上半年国内新增装机 28GW,完成年度目标的 43%,政策驱动下的装机需求为设备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国际层面,欧盟 “绿色新政” 提出 2030 年风电装机目标提升至 320GW,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风电设备本土化生产给予税收抵免,为国内企业出海创造了机遇。明阳智能、广大特材等企业的海外业务增长,正是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的政策红利。
(二)技术革新:大型化与国产化的双重驱动
风机大型化已成为行业共识,2025 年上半年 6MW 及以上风机占比提升至 45%,较去年同期增加 15 个百分点。大型化风机不仅提升了单位千瓦投资效率(6MW 风机较 3MW 风机单位成本下降 20%),也推动设备企业产品结构升级 —— 明阳智能 16MW 漂浮式风机、三一重能 12MW 陆上风机的推出,既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也巩固了企业的技术壁垒。
同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新强联突破海上风电主轴轴承技术,禾望电气实现 10MW 级电控系统批量交付,广大特材大型化主轴实现进口替代,这些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国内设备企业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也通过成本下降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
(三)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结构性机会凸显
从市场需求来看,陆上风电呈现 “基地化、规模化” 特征,三北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集中开工,推动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等整机企业陆上订单增长;海上风电呈现 “加速化、深远海化” 趋势,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海上风电项目密集落地,带动大金重工、海力风电等配套企业业绩爆发。
竞争格局方面,整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5 从去年的 68% 提升至 75%),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等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在价格竞争中保持盈利韧性;零部件市场呈现 “细分领域龙头崛起” 态势,新强联(轴承)、广大特材(主轴)、禾望电气(电控)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建立技术壁垒,盈利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未来展望:谁能笑到最后?
基于上半年的盈利表现与行业趋势,风电设备行业未来将呈现 “头部稳增、细分突围” 的格局,不同企业的发展潜力需从技术、市场、成本三方面综合判断。
从整机企业来看,明阳智能凭借海上风电技术优势与海外市场拓展,有望在深远海风电领域占据先机;运达股份、三一重能依托陆上风电规模化优势,将持续受益于国内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但需警惕整机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的风险,若后续风机价格进一步下降,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零部件企业中,新强联(轴承)、广大特材(主轴)在大型化、国产化趋势下,技术壁垒将持续增厚,有望维持高盈利水平;禾望电气凭借电控系统与储能业务的协同,第二增长曲线优势显著;大金重工、海力风电则需关注海上风电项目开工节奏,若下半年海上风电装机超预期,业绩仍有提升空间。
对于威力传动等新兴企业,需加快技术研发与客户拓展,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时代新材等多元化企业,需平衡各业务板块资源投入,防止因业务分散导致核心竞争力弱化。
总体来看,风电设备行业在 2025 年下半年仍将保持高景气度,但若想在长期竞争中 “笑到最后”,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在市场布局上抢占先机、在成本控制上建立优势 —— 唯有兼具 “技术硬实力” 与 “市场洞察力” 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