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藏在公共事业里的 “科技猎手”
当人们提起大众公用(600635),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上海浦西南部家家户户的燃气阀门,或是默默净化城市污水的处理厂。这家深耕公共事业三十余年的巨头,早已凭借燃气供应、污水处理两大核心业务坐稳行业头部位置。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通过一条隐秘的投资链条,悄悄叩开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大门 ——通过参股深创投,间接持有冲刺 “科创板机器人第一股” 的宇树科技股份。
这种 “公用事业底盘 + 前沿科技触角” 的双重布局,正让大众公用的价值被重新审视。
一、硬核基本盘:燃气与污水的 “双引擎” 实力
在揭开科技投资的面纱前,我们必须先看清大众公用的基本盘有多扎实 —— 毕竟,稳定的现金流正是其布局创新赛道的底气所在。
1. 城市燃气:区域垄断的 “现金流奶牛”
作为上海燃气市场的核心玩家,大众公用在浦西南部、南通市区等核心区域手握独家运营权,服务用户超 300 万户,年燃气销售量连续五年保持 5% 以上增长。通过持续优化 2000 余公里的地下管网布局,其供气可靠性达 99.98%,在 2024 年极端寒潮中实现 “零停气” 纪录,彰显公用事业的强韧性。
更关键的是,公司正加速推进天然气对燃煤、燃油的替代,清洁能源占比已提升至 82%,既契合 “双碳” 政策导向,又为业务增长注入长期动力。
2. 污水处理:守护水脉的 “环保卫士”
在污水处理领域,大众公用同样存在感十足。其在上海、江苏运营的 12 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每日 150 万吨,相当于每天净化一座中等城市的全部生活污水。以嘉定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引入 MBR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污水净化效率提升 40%,能耗却下降 15%,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标杆。
这些业务共同构成了大众公用的 “基本盘”:2024 年营业收入达62.48 亿元,净利润稳超 2 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55% 以下,为多元化投资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投资暗线:从深创投到宇树科技的价值传导
如果说公用事业是大众公用的 “压舱石”,那么对深创投的投资就是它的 “望远镜”—— 正是通过这只国内顶级创投机构,大众公用间接握住了宇树科技这张科技牌。
1. 持股深创投:15%-18% 的战略卡位
大众公用与深创投的绑定早已不是秘密。截至 2025 年最新数据,公司通过 “直接持股 + 旗下基金间接持股” 的方式,合计持有深创投约 15%-18% 股权,是仅次于深圳市国资委的第二大股东。为维持这一核心卡位,大众公用在 2023 年深创投增资扩股时,果断追加 5 亿元投资,足见其对科技创新赛道的长期看好。
要知道,深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超 4800 亿元,投出了 150 余家上市公司,在硬科技领域的判断力堪称 “行业风向标”。大众公用通过这一持股,相当于间接分享了数千个创新项目的成长红利。
2. 穿透到宇树科技:潜伏人形机器人赛道
随着宇树科技启动科创板辅导,这条投资链条的价值开始凸显。具体持股路径可拆解为 “大众公用→深创投→宇树科技”:
深创投作为宇树科技多轮融资的参与者,直接持有其 0.3571% 股份,同时通过旗下 “红土智能基金” 等主体追加投资,体系内总持股比例推测达 6%-8%;
按大众公用持有深创投 14.24% 的明确持股比例计算,其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的股份约 0.03856%,若穿透基金则提升至 0.0637%。
乍看之下比例不高,但关键在于赛道的爆发潜力。宇树科技作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龙头,2025 年 C + 轮融资后估值已突破 120 亿元,腾讯、阿里、吉利等巨头纷纷入局,如今冲刺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一旦上市成功,其估值有望向优必选(市值 500 亿)靠拢。对大众公用而言,这部分股权将从 “财务投资”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估值弹性。
三、价值重估:公用事业股的 “科技溢价” 空间
大众公用的独特性在于,它把 “稳” 与 “进” 做到了平衡:
稳定性来自公用事业:燃气、污水业务受经济周期影响小,能提供持续现金流,支撑其在创新领域的长期布局;
成长性来自科技投资:除了宇树科技,深创投还布局了摩尔线程、飓芯科技等硬科技企业,大众公用相当于间接拥有了一个 “科技投资组合”。
市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种价值。有分析指出,仅按持有深创投 13.93% 股权计算,大众公用对应权益价值已超 200 亿元,而其当前总市值尚未充分反映这部分资产的潜力。随着宇树科技上市进程推进,这种 “公用事业 + 科技创投” 的稀缺属性,有望推动其价值重估。
结尾:不止于 “万家灯火” 的未来
从点亮城市的燃气管道,到净化污水的环保设施,再到潜伏人形机器人的科技布局,大众公用正在书写一幅 “传统行业 + 前沿科技” 的发展图景。对投资者而言,它既是穿越周期的防御标的,又藏着分享科技革命红利的惊喜。
当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踏上科创板,或许我们会重新认识这家 “不止于公用事业” 的巨头 —— 毕竟,能同时守护城市基础与科技未来的企业,从来都值得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