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隐形巨人”

用户头像
兰板套利
 · 江苏  

万向钱潮的崛起之路

万向钱潮的故事,要从 1969 年说起。在钱塘江畔,鲁冠球带着 6 名农民,怀揣着 4000 元资金,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便是万向钱潮的前身。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鲁冠球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带领团队在农机修配领域艰难摸索,逐步积累技术与资金。

1979 年,鲁冠球读到人民日报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从中嗅到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巨大商机。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尚处起步阶段,零部件供应严重依赖进口,且质量参差不齐。鲁冠球毅然决定将企业重心转向汽车万向节的生产,集中资源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质量。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生产的万向节以过硬品质在市场崭露头角,逐渐打破进口产品的垄断,为国内汽车企业提供了可靠的零部件选择 。

1984 年,万向开始尝试股份合作制,虽股份制申请未获批,但鲁冠球土法上马,搞内部职工入股,极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1990 年 1 月,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成立,鲁冠球担任副会长,其在企业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1991 年 5 月,鲁冠球登上美国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让万向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

1992 年,鲁冠球提出 “花钱买不管”,和政府明晰万向产权,这一举措在共和国企业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让万向成为产权明晰的现代化企业,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年,万向在跨国并购和金融领域实现更深层次扩张,成立万向美国公司,聘请原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叔叔担任顾问,为开拓国际市场搭建桥梁 。

1994 年,是万向钱潮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万向集团将零部件业务剥离,组建 “万向钱潮” 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000559。上市不仅为万向钱潮带来大量资金,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技术设备,还促使企业快速建立现代公司治理体系,董事会引入外部独董,财务采用 IFRS 准则,供应商体系实现量化考核,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

上市后的万向钱潮,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启全球化扩张与多元化发展的征程。2000 年,万向钱潮收购美国舍勒公司,成功打入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迈出国际化关键一步。此后,万向钱潮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在墨西哥、美国、意大利等 18 国设生产基地或分支机构,形成 “贴近客户” 的全球化供应链网络,产品出口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 。

在产品多元化方面,万向钱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最初专注万向节,逐步拓展到传动轴、等速驱动轴、轮毂单元、轴承、制动器、汽车电子等多个汽车零部件领域,为汽车零部件模块化提供系统化、协同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 。

2025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10亿元,同比增长8.57%;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9.30%;扣非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0.76%。

全球知名车企背后的 “隐形巨人”

在汽车产业的庞大版图中,整车品牌往往备受瞩目,而零部件供应商则像幕后英雄,默默为汽车的品质与性能提供坚实保障。万向钱潮便是这样一位 “隐形巨人”,凭借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实力,成为奔驰、宝马、丰田、大众等全球知名车企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

在万向节领域,万向钱潮拥有全球领先的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其生产的万向节,凭借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型的传动系统中,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实现平稳、高效的动力传输,为驾驶者带来流畅的操控体验。

在传动轴产品上,万向钱潮同样表现出色,在国内市场规模位列前三,市场占有率达 20%。其生产的传动轴,具备高强度、轻量化的优势,能有效降低车辆能耗,提升动力传递效率。丰田汽车在部分车型中采用了万向钱潮的传动轴,不仅优化了车辆的动力性能,还降低了碳排放,符合丰田汽车对环保与节能的追求 。

等速驱动轴、轮毂单元、轴承等产品,万向钱潮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生产的轮毂单元,集成度高、密封性好,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大众汽车在多款车型中选用万向钱潮的轮毂单元,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

万向钱潮与这些全球知名车企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万向钱潮便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进入奔驰、宝马等车企的供应商体系,开启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之旅。多年来,双方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紧密协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如今,万向钱潮已成为众多知名车企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为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提供坚实支撑 。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万向钱潮深知这一点,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

2024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5.2亿元,同比下降5.8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4%,相比上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

万向钱潮拥有完善的创新平台,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支撑。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汇聚了一大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人才,他们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前沿技术研究,为产品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与方案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则吸引了众多优秀博士后进站研究,他们带来了最新的学术成果与研究思路,为企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认可实验室,配备了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与专业的检测团队,能够对产品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万向钱潮主导、参与制定了多款产品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累计达 72 项。在万向节国际标准制定中,万向钱潮的技术专家凭借在万向节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丰富实践经验,提出多项创新性技术指标与检测方法,被国际标准采纳,提升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在国家标准制定中,万向钱潮积极参与等速驱动轴、轴承等产品标准制定,推动国内行业规范发展,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技术遵循 。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万向钱潮敏锐捕捉机遇,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目前,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已超 30%,为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提供优质零部件。在电驱动系统研发上,万向钱潮投入大量资源,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发出高效、稳定的电驱动系统,能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与续航里程 。在智能化底盘部件方面,万向钱潮布局空气弹簧等产品,其空气弹簧样件已通过内部试验,具备高承载、低摩擦、长寿命等优势,能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驾乘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 。此外,万向钱潮还通过参股万向一二三,间接布局固态电池领域,目前万向一二三已围绕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构建多项专利储备,研发与量产进程正常推进,有望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带来新突破 。

值得一提的是,万向钱潮在机器人领域也积极布局。公司围绕直线执行器相关行星滚柱丝杠轴承等精密核心件成立技术攻关组,相关产品处于研发阶段。这些零部件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运动精度和稳定性的关键,一旦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将为公司开拓全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例如,行星滚柱丝杠轴承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其高精度、高负载能力的特点,能满足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动作执行中的需求,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多元化业务布局与未来展望

如今,万向钱潮的业务布局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而是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在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战略眼光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万向钱潮的成绩有目共睹,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已超 30%,为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提供优质零部件。在电驱动系统研发上,万向钱潮投入大量资源,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发出高效、稳定的电驱动系统,能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与续航里程 。在智能化底盘部件方面,万向钱潮布局空气弹簧等产品,其空气弹簧样件已通过内部试验,具备高承载、低摩擦、长寿命等优势,能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驾乘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 。

在固态电池领域,万向钱潮主要依托参股公司万向一二三展开,持股比例 10.74% 。万向一二三致力于固态电池研发工作,技术路线覆盖硫化物与聚合物双路径,多元化技术布局能更好地满足未来市场多样化需求,适配无人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eVTOL)等新兴场景 。目前,万向一二三已研制出能量密度达 350Wh/kg 的固态电池样件,成功通过针刺、热箱(200℃)、250% 过充等严苛安全测试 。万向一二三计划 2026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目标能量密度提升至 400Wh/kg 以上,并配套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场景 。

在机器人领域,万向钱潮重点布局精密轴承和丝杠 。在精密轴承方面,公司有客户在对接开发;丝杠是公司未来计划突破的产品之一,目前已经成立了研发队伍,产品尚处于开发验证的阶段 。其中,丝杠产品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至关重要,它能够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力的传递 。万向钱潮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仅能够拓展公司的业务领域,还能借助其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机器人产业提供高质量的核心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 。

总结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汽车零部件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万向钱潮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