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andyding
 · 广东  

$晶泰控股(02228)$ 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例子表明某个药物从头完全由 AI 发现 + 设计,并且已经 上市/获 FDA 完全批准。也就是说,“AI 发现药物”这个领域已有不少进展,但真正完成从 AI 初步设计 → 临床试验 → 最终批准上市的案例尚未出现。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接近/相关案例,以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上市的原因。
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药物完全由 AI 发现并上市
几个关键障碍与原因:
药物开发周期长、风险高
从靶点发现 → 分子设计 → 动物/毒性/安全性试验 → I/II/III 期临床 →审批 →上市,这整个流程常常要十年甚至更久。AI 在早期阶段加速的是靶点发现与分子设计,但中后期(临床、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等)仍需大量实验验证。
AI 设计药物/候选分子未必能在人体中表现出优异性能
分子在体外或动物模型里有效,但在人体中的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毒性问题可能非常复杂,AI 目前还难做到完全预测这些。
监管审批要求严苛
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包括制造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纯度)都必须得到临床与监管机构(如 FDA、EMA 等)的验证。AI 的贡献方式(设计/预测)被看作一种辅助,但要走完全程仍需丰富的实验数据和长期验证。
AI发现与“AI原创”的区分
很多所谓 “AI 药物发现” 的案例是 AI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辅助(例如从已有药物中找新用途、优化已有分子、候选分子设计),而不是完全原创且未有人类参与的大部分早期设计阶段。这种“辅助 vs 完全设计”的区别也影响能否称作“AI 药物”。
所以结论
截至目前(2025 年中/末),尚无 已经获批准上市的药物是完全由 AI 新发现 + 设计的。
有很多“AI 参与/AI辅助”的候选药物已经進入临床阶段,比如 INS018-055。
未来几年(2025-2030 年)业内多数人预计会看到第一个真正“AI 新药上市”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