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为了赚钱,有人说,为了利润增长,也有人说,为了为社会创造价值……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和逻辑,但是在我眼里,一家公司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垄断。
看看伟大的公司如苹果,可口可乐,微软,茅台,伟星股份,格力电器,比亚迪,英伟达等等,这些伟大的公司,不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吗?
这些公司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搞多元化,而是专注与一个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绝对寡头,而且一提到这家公司,普通人都知道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所以,一家处于成长型的公司,所有战略目标,资源分配等等都要向着垄断这条路走下去。
曾经的伟星股份和浔兴股份的拉链王者之争,还有福耀玻璃和耀皮玻璃的公司汽车玻璃王者之争,还有格力电器和春兰空调的空调王者之争……最后都是专注于他们熟悉领域的公司胜出,并坐上了行业王位。
而那些在途中搞多元化的,如今被前者压制得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多元化在竞争中必然失败的原因了。一家公司如果没有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降维压制就盲目多元化,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容易在竞争中落败,这些都是有历史数据证明的。
浮躁者做不成企业,必败无疑!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
以历史的角度,寻找当今有没有哪些公司重演以上败局?我目前只发现了凯莱英和赣锋锂业,非常符合以上败局。
但是相对来说,赣锋锂业更为符合,因为好歹凯莱英负债率没有那么高。
根据量化历史数据,如果锂价还继续维持低位,赣锋锂业家底怕是耗不起,容易资不抵债,最后变卖资产,天齐收购,成为绝对寡断,就看天要怎么整了!
凯莱英也是一样的逻辑,在自己小分子没有成为龙头,就去搞新分子,把重心放在新分子,从募资用途变换到新分子业务就能看出它对核心业务是很不屑的。
彼得林奇老师说过,投资来源于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
小分子大多都是口服药,大分子和CGT大多都是注射的,从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现在市面上大多治疗患者的药物都是口服药,很少看到有人打注射吧,所以小分子不是没有市场的。
然而,丢西瓜捡芝麻,轻内重外,经营大忌,此非本人主观观点,而是有大量历史数据佐证的。
凯莱英和博腾的小分子王位之争,让我想起了伟星股份和浔兴股份的拉链王者之争,当初浔兴股份看不起没有什么前景,处于存量市场,技术含量以及竞争激烈的拉链,但是现如今,结果如何?一个小小的拉链,人家伟星照样能做起来,还高速发展起来。当然,伟星的业绩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压制同行的基础上的,如果浔兴股份崛起,业绩开始高速增长,那么伟星的业绩就不稳了。
当今社会,除了英伟达,所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化,所以不存在巴菲特老爷子所说的护城河,唯一的护城河就是竞争,把一件非常细微的事做到极致,就是护城河,就是伟大?
拉链有护城河吗?没有吧,但是人家照样做起来了!东鹏特饮有护城河吗?没有吧,但是人家懂得把高成本罐装换成低成本塑料瓶装,再加上开盖有奖,再加上独有的防尘盖涉及,细致这种程度,所以把红牛卷下去了。
虽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差异化,但是别人没想到的,自己想到了,别人没做的细节,自己做了,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差异化,这就是护城河!
理想董事长高中生,为什么能把汽车做起来,皆出此理,他说过,自己懒,懒就会取巧,取巧就是做别人不做的事,别人想不到的事。
一件事,大家都去做,那么这件事不值得做,同样,大家都不做这件事,就自己做,那么这件事成功率很高,因为竞争小了。
拉链也是如此,大家看不起拉链,自然屏蔽了很多竞争对手,构建起无形且自然的护城河,这道护城河恰恰是从企业家看不起而来。
货殖列传有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如今的小分子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专注于小分子的公司都在拓展其他行业,典型如凯莱英,而博腾正是在捡它不要的东西,恰恰是因为这样,它才容易成功!
我这个也是量化投资,量化历史数据,找出共同点,做出投资决策。只是我的量化是量化价值,而非主流的量化价格。
此次投资,对我意义重大,如果我输了,那么我好不容易形成的投资逻辑,投资理论,理念都会被巅峰。
不过截止目前,博腾股份的股价涨幅高于凯莱英了,中报马上出来了,股价长期跟着基本面走,我相信博腾中报小分子业务增速肯定会比凯莱英好。拭目以待吧!
总结就是:一家成长型公司,要以垄断为终极目标,投资者应该跟着它走向垄断,待到它达成终极目标,也是自己离开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