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落幕已一周,资本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热情却持续升温。北京亦庄会展中心内,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的信号,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强烈。这场被业内称为 "机器人军备竞赛" 的盛会,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场关于量产能力与商业化实力的生死竞速。
机器人头部企业差异化竞逐产业落地
本届大会以“具身智能:从感知到行动的跨越”为主题,45个国家600余家企业参展,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120亿元,其中具身智能项目占比高达65%。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2024年营收已近2400亿元,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7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882.4万套,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如今头部企业已形成泾渭分明的商业化路径,优必选科技推出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5实现全球首次在汽车总装线与人类协同作业,其搭载的多模态感知系统可精准识别工具类型并调整操作力度;宇树科技凭借运动性能与成本革命破局。H1机器人以6分34秒完成1500米长跑,抗冲击关节通过10万次测试。更关键的是其将消费级价格压至9.9万元(仅为美国同类1/10),2024年交付量超1500台,工业订单达32亿元。
而极智嘉(Geek+)作为全球仓储AMR机器人第一股,连续6年稳居全球AMR机器人市场第一。2024年营收24亿元,业务覆盖40余国、服务超800家客户,客户复购率高达75%,其自研的大规模多机协同能力可调度超5000台AMR协同作业。这种成熟的全球化渠道与场景资源、AI算法实力、为其进军具身智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技术路线分野本质是功能导向的选择,优必选追求复杂场景适配,宇树专注动态性能,极智嘉则卡位仓储物流场景,将该场景的积累转化为具身智能的独特筹码。
用物流场景反哺算法优化,极智嘉(02590)的 "反向逻辑"
很多散户还在纠结极智嘉是不是 "硬件公司",这就犯了认知错误。在机器人产业,硬件是躯壳,算法才是灵魂。极智嘉的厉害之处,在于用十年物流场景的数据,训练出了一套能适应复杂环境的 "具身智能大脑"。
当人形机器人厂商扎堆比拼运动控制时,极智嘉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以仓储AMR机器人为基座,向具身智能延伸。这种战略背后是对商业化节奏的精准预判。
2025年8月,极智嘉设立具身智能科技公司,聚焦机械手拣货技术研发。这是其技术演进的必然选择:具身智能在B端落地存在天然路径依赖,与生产制造场景的碎片化不同,仓储环境具备高度一致性,项目规模大,更易实现技术复制。行业共识是:具身智能将率先在仓储场景规模落地,再向制造、商用领域延伸。
极智嘉的AMR机器人解决方案已成为仓库自动化的核心驱动力,根据灼识咨询预测,全球AMR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390亿元跃升至2029年162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3%。而头部效应日益显著,作为行业龙头的极智嘉正处于“赢家通吃”逻辑的中心。业绩与资本的双重背书,具身智能赛道的“潜力股”逻辑
极智嘉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预告,随后资本市场也积极看好:招银、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等机构密集覆盖,集体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招银国际更给出26.7港元目标价(基于7.7倍2026年市销率),较当前股价存在可观空间。
当前市销率仅约9倍,显著低于港股机器人板块同行。随着具身智能业务突破和盈利拐点到来,戴维斯双击条件日趋成熟。
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什么机构在悄悄加仓?
资本市场从不缺热点,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本质是渗透率提升速度的较量。根据智元机器人提出的四阶段演进模型:从L0阶段开发者平台,到L2工业服务,再到L4家庭全功能助理。当前行业整体处于L2向L2+跃迁的关键期。
从机构持仓变动看,2025 年二季度,南向资金增持极智嘉(02590)2300 万股,全球最大机器人产业基金 Robo Global 将其持股比例提升至 5.8%。当具身智能成为行业共识,谁掌握更多真实场景的数据,谁就能在算法竞赛中占据主动。
在这场竞速中,极智嘉已占据先手。其AMR产品本质上就是具身智能的初级形态——通过视觉感知环境、路径规划决策、机械执行动作,形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
当同行还在为单台人形机器人量产挣扎时,极智嘉凭借成熟的物流机器人业务,早已实现数千台规模的集群部署。这种工程化能力,恰是具身智能从Demo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跳板。
机器人产业的投资,最忌讳用短期股价波动判断长期价值。从世界机器人大会传递的信号看,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极智嘉凭借物流场景炼就的算法实力,正在打开从 "物流机器人龙头" 到 "具身智能赛道核心玩家" 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