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锚定ROEer
 · 广东  

$牧原股份(SZ002714)$ $神农集团(SH605296)$ $温氏股份(SZ300498)$ 四季度生猪趋势最准确分析
七禾会议-涌益咨讯郑丽丽总分享原文
我把生猪相关情况分两部分来讲,第一部分先过一下价格、成本等数据,第二部分是结论。
先看2025年猪价情况。2025年上半年猪价走势平稳,基本在13-15元/公斤区间震荡,很少突破15元/公斤,也未跌破13元/公斤。7月3号猪价达到15.46元/公斤,这是全年高价,之后便一路下行。十一期间猪价创下年内新低,行业均价已跌破12元/公斤。今天最新报价显示,河南12.3元/公斤,东北11.7-11.8元/公斤,广西10.9-11.3元/公斤,广东作为相对高价区,价格在12.6元/公斤,其他区域基本都在12元/公斤以下。
从养殖成本来看,自繁自养模式的成本低于外采仔猪育肥模式,尤其是今年仔猪价格偏高。行业主流的自繁自养成本在12.5-13元/公斤,部分企业成本达13-13.5元/公斤,极少数管理出色的企业能控制在11.8-12.2元/公斤。目前猪价跌破12元/公斤,意味着卖商品猪已出现亏损,这种全面亏损从9月下旬开始显现,9月20号前全国均价还在13元/公斤以上,之后便持续下跌。
卖猪苗同样处于亏损状态。7公斤的断奶猪苗,市场价格普遍在180-230元/头,其中品质一般的180-200元/头,优质外三元220-230元/头。但头部企业的断奶猪苗成本在256-278元/头,行业内部分企业成本甚至达280-300元/头,卖猪苗同样亏钱。
综上,不管是卖商品猪还是卖猪苗,整个养猪行业目前都处于亏损期。由此可得出结论:行业当前处于下行周期,且这轮下行周期尚未结束,预计未来大半年仍会处于生猪供应饱和的状态。不过,商品猪和仔猪同时亏损,已具备能繁母猪去化的前提,而能繁母猪去化是下一轮周期启动的关键。但根据涌益截至8月底的数据,尚未看到明显的能繁母猪去化迹象。
关于短期、中期行情,短期来看,从10月份到明年7月份之前,猪价行情会非常偏弱,生猪供应充足。这是因为当前猪价持续下跌,反映出存栏量较大;且按母猪生长周期测算,即便接下来出现母猪去产能,最早也要到明年七八月后商品猪供应才会减少,所以明年六七月份之前,生猪供应不会减少。
官方要求头部企业将能繁母猪存栏从4050万头降至3950万头,若商品猪和仔猪的亏损持续,可能会带动行业减少100万头能繁母猪,中小企业或许会在接下来几个月跟进减产。但淘汰母猪会使当下猪肉供应增加,对短期行情是利空,因此下半年行情并不被看好。
对于能繁母猪减产100万头的影响,需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减产何时开始,二是对行情的影响幅度。经测算,减少100万头能繁母猪仅对应生猪出栏减少2.7%-3%,若行业生猪平均体重增加2公斤,这3%的出栏缺口就会被填补。而且经历非洲猪瘟后,母猪生产成绩提升,原先PSY(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在22-23,现在已达28-29,母猪数量减少但生产效率提高,很难仅凭100万头的减产就判断上行周期来临。
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处于近几年的相对高位。去年6月行业母猪场产能栏舍利用率仅60%,今年6月已升至90%,部分区域达100%,说明母猪场已充分利用,进一步扩产空间有限。判断能繁母猪是否去化,可结合两方面数据:一是官方及第三方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趋势,二是河南、山东等主产区淘汰母猪屠宰场的屠宰量。这两个省份的淘汰母猪屠宰样本量占全省80%,具有代表性。十一期间,河南淘汰母猪屠宰量已出现增加,且涵盖集团厂、中型厂及散户,若10月、11月这一趋势持续,可能意味着产能开始去化,对应明年八九月份后行情或有起色,但明年8月前供应仍偏多。
今年政策对生猪行业的管控较多,包括限制跨区域二次育肥和小散户补栏的跨省调运,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十一期间,猪价跌破6元/斤(即12元/公斤),5.5-6元/斤的价格区间仍有二次育肥进场,这会导致四季度生猪体重增大。集团厂虽在调控生猪体重,但因存栏量大、销售困难,且天气转凉后生猪日增重上升,体重也呈低位回升趋势,四季度生猪体重会明显增加,因此对四季度行情同样不看好。
截至十一前,行业尚未出现明确的上行周期信号,唯一积极的信号是商品猪和仔猪同时亏损,为周期切换奠定了基础,但真正的上行周期尚未显现。且由于这两年新增的母猪多为高效能母猪,并非三元回交母猪,养殖户去产能的意愿和速度不会像往年那样激进,10-11月很难出现大量母猪去化。
整体来看,明年7月份之前,生猪行情都会偏差,亏损期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明年八九月份后,受今年母猪产能去化的影响,行情或许会略有反弹,但受母猪生产成绩提升的影响,很难出现明显反弹或可观利润。目前虽具备商品猪、仔猪同时亏损的周期启动前提,但真正的上行周期暂时还难以看到。
问:行业现金流成本
答:我们测算的整体养殖成本接近完全成本,自繁自养模式主流成本在12.5-13元/公斤,头部企业部分能降至12元/公斤。外采仔猪育肥模式的成本更高,10月份出栏的生猪多为5月份补栏,当时仔猪价格500-530元/头,对应的养殖成本起码在6.7-6.8元/斤(即13.4-13.6元/公斤)以上。
问:重点能繁母猪去化的省份
答:其实重点应按企业梯队来看,而非省份。官方要求头部企业带头减产,从6月份开始,头部5家企业已启动减产,但头部20-30家企业仍在坚持,头部40-100家企业中甚至有部分在扩产。中型场暂无政策强制要求减产,此前头部企业减产给了中型场机会,不少企业计划自建母猪场减少猪苗依赖,但十一后商品猪和仔猪同步亏损,中型场和散户或许会开始控制产能。这四个梯队的产能调整时间存在差异,需分别关注。
问:关于广西猪价持续下跌的原因
答:主要有三点:一是产能持续增加,23年底北方因疫病减产时,广西未受明显影响,24-25年持续增产,且吸引北方企业入驻,母猪场产能利用率接近100%;二是跨省调运政策影响,9月1日农业农村部出台的跨省调运政策对两广影响最明显,广西生猪难以调往广东,省内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三是疫病影响有限,8月中旬广西部分与越南接壤地区受疫病影响,但多为疫苗毒,发现较晚但可控,未造成大规模产能去化。综上,广西生猪供应充足且外销受阻,导致猪价处于全国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