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轻重卡龙头的盈利之殇

用户头像
金桥小虎
 · 上海  

毛利率直观反映了一个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产业链地位等等因素,但国内轻重卡的龙头公司,在毛利率、净利率等盈利能力上,表现出了“卖废铜烂铁”的水平,直接看下面的结果:

(1) 竞争优势是否较弱?

重汽在重卡行业的市占率接近30%,福田在轻卡行业的市占率接近25%,但二者的毛利率水平显示不出任何竞争优势,我们还是从需求、供给与规模经济三个方面来看看:

1 需求:国内轻重卡产品偏中低端市场,产品力方面拉不开差距,想不出太多能产生客户黏性的地方,可能渠道优势是一个方面,重汽和福田大概也是依赖一定的渠道优势占据了这个市场份额;但这个行业内为了份额的价格战非常的普遍,很大程度上反噬了企业利润。

2 供给:核心部件发动机和变速器多为外资占据,如康明斯、法士特、采埃孚等多采用合资的方式国内建厂,国内这些主机厂更多像OEM的组装厂(可能不太恰当),没太多核心技术带来供给端的竞争优势。以前流行这样一个说法,行情景气的时候,主机厂买发动机要去潍柴找关系,产业链地位可见一斑。

3 规模经济优势:固定成本占比均不高,原材料成本占比在90%以上,体现不出来太高的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为了应付每隔几年的排放升级以及电动化的威胁,企业还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和资本投入。

总结来看,上游的强势,下游的议价能力弱,这样一个产业链地位决定了毛利率水平低,竞争优势孱弱,ROE的波动更多的来源于经济周期和政策带来的周转率的变化。

问题又来了,在一个竞争优势不高的行业,经营效率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这些商用车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经验管理的能力和效率都是国企的通病,毕竟谭旭光这样的掌门人都是稀缺的资源。未来随能在国企改革以及效率提升上一马当先,或许是个看点。

(2) 提升的空间在哪里

1 高端化:海外像工程机械的卡特彼勒,农机的迪尔,卡车的帕卡,由于集中在高端市场的需求,整体的毛利率较高;国内的高端化暂时应该挺难,因为下游客户的一个较大群体是跑运输的个体户,对于价格过于敏感,福田跟奔驰的合资公司,目标是做高端重卡的国产替代,这两年也是碰了壁,目前这个大环境下企业想通过高端化拉开差距还是比较难的。

2 后市场、国际化:这个还是可以期待的,福田的后市场利润也快接近利润的20%,重汽的海外收入已经占比50%以上,像丰田叉车这样的后市场已经占到收入的大头了 。

3 电动化的机会:乘用车、客车、叉车等等都通过锂电化迎来了中国制造的弯道超车,那在重卡和轻卡领域能否卷出一个新王,现在至少还看不清楚,以电动轻卡为例,目前就是个神仙打架的局面,有传统的王者福田,也有比亚迪宇通、三一等其他领域的王者,这个笔者后续会继续跟踪电动化格局的变化。

(3) 股票的角度:

以重汽为例,前期估值低,自由现金流高(高经营性现金流,低资本开支和营运资金占用),碰上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是一个有安全边际同时行业基本面有变化的投资机会。

现在的福田,“宝沃”之后,在“奔驰”重卡上面又栽了一个跟头,现在也算又一次轻装上阵了,目前190亿市值,而现在重汽A大概225亿市值,相比之下,福田所面对的市场空间要大的多,后市场,国际化,智能化前期都投入了不少,后续的成果可以跟踪。

以上仅是初步投资思考,不做投资推荐,欢迎探讨。

$中国重汽(SZ000951)$ $潍柴动力(SZ000338)$ $福田汽车(SH600166)$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