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又上悬崖——写在小盘股疯狂之际

用户头像
一头超超牛
 · 广东  

一、市场正在重复同一出闹剧。

我们先看8 月 15 日收盘,这一组数字:

万得微盘股指数年内涨幅 55.7%,过去 11 个月涨幅 124%;

上证 50、沪深 300 同期仅涨 5.5%、6.8%,估值却不到前者十分之一;

中证 2000 日成交额 7000 亿元——已相当于 2015 年 6 月创业板指巅峰时的水平。

十年前,“看基本面就输在起跑线上”的段子在营业部里此起彼伏;十年后,一句“怕高都是苦命人”成了新的咒语。口号换了,剧本没变:资金抱团—估值上天—情绪癫狂—雪崩收割。

二、估值、盈利、流动性的三重背离。

1. 估值:

上证 50 市盈率 11.5 倍,中证 2000 高达 148 倍,微盘股整体亏损。

2. 盈利:

上证 50、沪深 300 的 ROE 仍维持在 10% 左右;而中证 2000 仅 1.6%,分红率 0.77%,不够覆盖隔夜拆借成本。

3. 流动性:

中证 2000 日成交 7000 亿元,换手率 5% 以上,量化私募、DMA 策略、游资接力,把“小票”当成高杠杆赌桌上的筹码。

历史上,每一次估值与盈利长时间背离,最后都用暴跌来“填坑”。2015 年创业板从 4038 点跌到 1185 点,跌幅 71%,用时仅 8 个月;当年罪魁是融资盘,如今换成了更隐蔽、更高频、规模更大的量化对冲。

三、量化,是把双刃剑,也是新杠杆!

2015 年,两融余额 2.27 万亿,成为雪崩时的第一块骨牌;2025 年,量化私募管理规模 2万亿,叠加券商 DMA、收益互换、雪球期权,真实杠杆已不止于此。

1.高频策略趋同:小市值因子 + 低流动性因子,几千只产品在同一信号上抢跑;

2.交易拥挤:同一批微盘股被几百只产品同时持有,日成交里 30% 以上是量化对倒;

3.赎回共振:一旦净值回撤 3%—5%,触发风控批量降仓位,7000 亿成交额可在瞬间蒸发。市场把量化当“润滑剂”,却忘了润滑剂过量也会把引擎烧蚀。

四、谁在鼓吹“小票永远涨”?

1. 流量大 V:晒曲线、晒收益率,粉丝越多,管理费越肥;

2. 券商研究所:把“专精特新”标签贴在亏损公司上,用 PEG=1 的童话给 100 倍估值找理由;

3. 部分上市公司:蹭热点、改名、炒概念,减持公告发得比年报还勤快。他们共同编织了一个神话:流动性永远充裕,监管永远呵护,散户永远接盘。

2015 年 6 月之前,这个神话叫“互联网+”;今天,它换了马甲叫“AI 赋能”。

五、远离人群,回到价值。

投资的本质是“用合理的价钱买持续赚钱的企业”。

如果一家公司五年平均 ROE 低于 5%,却给你 100 倍市盈率,它不是股票,是彩票;

如果一条赛道只能靠“市梦率”续命,那它终有梦醒时分;

如果一种策略需要每天 70% 的换手才能维持收益,那它本质是庞氏。

与其在拥挤的赌桌上抢最后一棒(或许还不是),不如回到人少的地方:

– 低估值、高股息、现金流清晰的龙头;

– 行业格局稳定、盈利波动小、回购注销积极的公司;

– 那些不需宏大叙事,也能靠分红把投资者“养肥”的资产。

六、写在结尾:致监管者、机构、散户。

致监管者:杠杆形式已变,风险监测模型不能停留在两融余额。DMA 规模、量化敞口集中度、私募赎回通道,需要每日动态穿透。

致机构:别把风格漂移包装成“绝对收益”,别把投资者教育做成流量生意。潮水退去,净值曲线会替你说话。

致散户:人多的地方,不去。你没法判断音乐何时停止,但可以提前离席。

2015 年 6 月 12 日,上证指数 5178 点那天,北京一家营业部的 LED 屏上写着“万点不是梦”;

2025 年 8 月 15 日,抖音上某大V铭牌上滚动着“怕高都是苦命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押着相同的韵脚。愿这一次,我们能提前醒来。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CPO延续强势,中际旭创再创新高# #近十年新高!沪指突破3731点!# $银行(BK0055)$ $保险(BK0056)$ $证券(BK0057)$ @摸索fhy @邢台草帽 @否极泰董宝珍 @追随投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