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大幅压降的启示!

用户头像
一头超超牛
 · 广东  

西安银行曾经是关注类贷款的一哥,但是通过一年快速压降,西安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提高,俨然化险为夷,资本市场也逆势给出涨停!研究西安银行的化险,对于目前其他关注类贷款高企的银行有重要意义。
2024年上半年,西安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122.28亿元,较2023年末的88.74亿元增加33.54亿元,增幅高达37.79%,占比从4.37%上升至5.69%;同时,逾期贷款余额从2023年末的46.38亿元大幅增加至108.07亿元,增幅达133.02%,占比从2.29%飙升至5.03% 。这种快速增长趋势使得西安银行面临严峻的资产质量压力,关注类贷款的压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关注类贷款大幅增长原因。
西安银行关注类贷款在2024年上半年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受内需不足、预期低迷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 。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银行自身信贷管理存在薄弱环节。2024年上半年,西安银行重组贷款余额达到82.5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84%,较2023年末的41.19亿元增长了100.27% 。这表明银行在前期信贷投放中可能存在调查不深入、风险评估不准确等问题。
最后,重点领域风险暴露。西安银行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高,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而这两个行业在2024年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导致相关贷款质量下降。
目前关注类贷款较大的银行,基本原因就是上面三条,当然还有部分原管理层不作为的原因。
二、西安银行关注类贷款压降的策略与措施
面对关注类贷款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西安银行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压降策略体系。见到总结几个字就是:收、控、新增、数字赋能、加快出清!
1.优化风险管控机制,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收和控!
西安银行从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入手,全面优化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了"防新增+化存量"的双重机制 。
重塑风险管理部门架构和职能定位。2025年上半年,西安银行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管理、协同化运营"原则,对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整 。通过这一调整,实现了风险管理的主动前移,构建了"风险前置防控、授信专业审批、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
完善信贷风险考核问责机制。西安银行强化了对信贷风险的考核力度,将风险管理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对风险管理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同时,该行优化了轻微违规行为积分标准,不断强化全行合规意识,从制度上防范新增风险。
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风险的防范化解。西安银行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对高风险客户采取一户一策的风险化解方案 。同时,严格坚持实施"黑名单"管理,实行授信禁入,坚决防范特定领域风险 。
强化贷后监管,提升机构贷后检查质量。西安银行建立了清收进度工作榜,全力推进清收工作;开展风险排查,制定考核方案,压降潜在风险;加强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力度,积极防范化解业务风险。
2.聚焦重点领域支持,优化信贷结构,放大优质贷款基数!
西安银行紧扣陕西省深化"三个年"活动和西安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实体经济 。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从源头上减少贷款风险。
加大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支持力度。2024年,西安银行为航空航天、光伏、清洁能源等省市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超过160亿元,向制造行业投放新增贷款近5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该行新增发放省市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贷款64.81亿元,制造业贷款规模超100亿元,支持了全省光伏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 。
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创新。西安银行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完善科创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推出了"硬科技投易贷""人才经营贷""薪资管家"等特色金融产品 。针对科创企业研发转化痛点,推出"科创研发贷";围绕西安区域大飞机规模化产业链融资需求,推出"航空产业订单贷";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成为"秦知贷"首批合作银行 。这些创新产品有效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优化了银行的信贷结构。
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西安银行持续深化"做小额、做大数"的普惠发展布局,通过明晰普惠金融定位、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产品供给、强化队伍建设等举措构建"总行统筹、条线协同、区域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 。同时,在绿色金融领域,该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绿色金融贷款增幅达15.48% 。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效。西安银行通过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覆盖面,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仅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 。
3.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数字赋能!
西安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
启动新核心系统与新信贷系统建设。2025年,西安银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技术根基,启动了新核心系统与新信贷系统建设 。这一举措将为银行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持和风险管理工具。
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夯实数据技术底座。西安银行推进手工报表压降工作及大数据技术平台升级,持续提升EAST保送质量 。通过构建覆盖对公、零售及分支机构的客户全景视图,为精细化业务分析、个性化营销推荐、智能化风险防控等核心场景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
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西安银行上线非零售内评系统,同步拓展智能业务安全中枢平台、反洗钱AI辅助系统等覆盖范围,风控体系更加全面 。同时,探索视频技术在远程银行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及AI多模态在语音通话、视频交互、双录过程等场景下的智能质检应用,激活运营效能"新引擎" 。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西安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更加精准的风险预警模型,能够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
4.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快处置!
西安银行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针对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的信用减值23.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94% 。通过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提升资产质量。
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西安银行持续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通过法律诉讼、债务重组、资产转让等多种方式,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 。2024年4月,西安银行曾发布公告,对兴平鸿远发展建设公司、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公司及湖南金沙路桥建设公司提起诉讼,涉及借款本金7.3亿元及相应利息 。
加大减值计提力度。西安银行针对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的信用减值23.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94% 。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影响利润表现,但有助于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西安银行一方面加大信贷资产投放,贷款增速达25.39%,带动生息资产规模增长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低风险资产比重,降低整体风险水平。
加强重组贷款管理。西安银行对重组贷款实施严格管理,通过优化重组方案、加强贷后管理等措施,降低重组贷款风险 。
三、压降成效分析:数据变化与质量提升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西安银行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期间,关注类贷款压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关注类贷款占比显著下降
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末,西安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94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关注类贷款规模从57.75亿元收缩至50.37亿元,占比回落1.71个百分点 。这表明西安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压降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关注类贷款余额增长趋势得到遏制。2024年上半年,西安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22.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44% ;到2024年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10.05亿元,较上年末的88.74亿元增加21.31亿元,增幅为24.02% ;而到2025年上半年末,关注类贷款规模已从57.75亿元收缩至50.37亿元 ,表明关注类贷款余额的增长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开始出现下降。
2.不良贷款指标持续改善
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西安银行2025年6月末不良率为1.60%,较2024年末的1.72%下降0.12个百分点,降幅位居上市银行首位 。2025年上半年,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幅在A股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一 。
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70%,较2024年末的184.06%上升21.64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的提升表明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贷款拨备率稳步提高。截至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贷款拨备率为3.28%,较2024年末的3.16%上升0.12个百分点 ,进一步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贷款质量整体改善。西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60%,降幅居上市银行首位 。同时,该行上半年针对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的信用减值23.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94%,体现了对资产质量的重视 。
3.经营业绩稳步向好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总资产规模达5390.99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23%;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916.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2.94%;存款本金总额3488.8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34% 。
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05亿元,同比增长43.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2亿元,同比增长8.59% 。这一业绩表现表明西安银行的经营状况正在稳步改善。
净利差大幅改善。西安银行净利差大涨35个基点,一方面是西安银行加大信贷资产投放,贷款增速为25.39%,带动生息资产规模增长 ;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西安银行于2025年上半年发行4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和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优化负债结构,科学控制负债成本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四、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西安银行在2024-2025年关注类贷款压降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其他银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当然他自身也还面临一些挑战。
1.经验启示
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关键。西安银行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优化风险偏好管理、加强授权管理、推进授信管控、完善信贷流程等措施,构建"防新增+化存量"双重机制 。这一策略为关注类贷款压降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策略,其他银行也在学习,突出表现在新增贷款规模压降置换存量房产贷款。
深化区域特色金融服务是优势。西安银行紧扣陕西省和西安市发展战略,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实体经济 。通过服务地方经济,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优化了自身信贷结构,降低了风险。这个与地方经济特色相关。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支撑。西安银行启动新核心系统与新信贷系统建设,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 。这些数字化转型举措为关注类贷款压降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良贷款处置与风险预警并重是有效手段。西安银行一方面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另一方面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这种"处置+预防"的双重策略有效控制了关注类贷款增长。
2.西安银行面临的挑战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格局多变等挑战,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 。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这一背景下,银行间竞争加剧,西安银行面临优质客户争夺、贷款定价压力等挑战。
数字化转型与风险管理的平衡。西安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平衡技术投入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确保数字化转型能够真正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而不是带来新的风险。
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挑战。西安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6%,较去年末分别下降0.91个百分点。如何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维持充足的资本水平,是西安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五、结论
西安银行在2024-2025年成功压降关注类贷款,是其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重点领域支持、加强数字化转型、强化资产质量管控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通过构建"防新增+化存量"双重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预警与处置等措施,西安银行不仅实现了关注类贷款占比的显著下降,还改善了整体资产质量,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
西安银行的成功实践表明,银行关注类贷款压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关注类贷款压降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持续努力,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才能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向好。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西安银行(SH600928)$ $银行(BK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