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雷军发文: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说实话,“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现在想想,都会感慨,当时哪来这么大的勇气。
回过头看,造车时,雷军拒绝代工,坚持自建工厂,只为核心技术自主。如今看,这步棋走对了,“代工厂”成了很多新势力挥之不去的隐痛,不仅品控难以保障,还被人嘲笑为“甩锅”。
造芯时,11年投入超135亿,团队超2500人,每代芯片研发投入近10亿美金,如今也能追赶苹果了,成了高端化最大的底气。
雷军说,再难也要干,因为“要想成为硬核科技公司,这些坎必须过”。没有谁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小米的每一步,都是拼出来的。
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走出来后,发现几乎已经没有对手了。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中兴名臣,他是一个霸蛮的人,除了自律极严之外,“扎硬寨、打死仗”的死磕精神帮他迈过了一个个坎。同侪之中不乏优秀之人,但与他相比,都黯然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