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2025年以来国内对平台经济监管从“规范”转向“鼓励创新”,叠加“新质生产力”政策加码,为科技企业提供制度红利。AI专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如算力基建补贴、数据要素市场化,加速技术落地。
其次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超9000亿港元,其中机构资金占比达70%,险资、公募成为主力,提供长期支撑。同时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配置已处历史低位,近期挪威主权基金、高盛等加仓港股科技,外资回流成就增量。
最后AI技术革命及商业化落地加速恒生科的盈利释放。Deepseek推出之后,国产大模型的持续开源化降低技术门槛,推动AI应用爆发,覆盖60%的恒科成分企业,直接拉动云服务、广告、游戏等业务的毛利率提升。恒科成分股中腾讯、阿里、美团等龙头正将AI技术深度融入核心业务,包括腾讯通过AI优化广告精准度,阿里云业务因AI算力需求扩张,美团则提升本地生活服务调度效率。
预测2025年恒生科技EPS增速预期达35%,ROE约14%,显著高于A股核心指数。当前恒科动态PE约19-20倍,处于近十年7.3%分位,较纳斯达克100指数折价超50%。若2025年盈利增速兑现,叠加AI叙事下的估值重塑,可能触发“戴维斯双击”,PE修复至25-30倍区间具备合理性。
我们认为恒生科技深度折价亟待修复。若中报进一步验证AI贡献,板块有望开启估值切换行情。密切关注8月13日盘后即将公布腾讯中报,市场预期Q2营收同比增长11.7%,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7%,AI对广告与云业务的拉动效果若超预期,或提振板块整体情绪。建议投资者在震荡中分批建仓,聚焦指数基金或AI核心标的,规避短期事件扰动,把握中长期AI产业红利。$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W(09988)$ $小米集团-W(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