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义一下本文老登的范畴:指醉心于白酒投资,期望白酒行业重现辉煌,对于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视而不见的中老年投资者。
加一段:如果你是那种逢年过节聚会上都要男性小辈们端起酒杯敬你几杯,想以茶代水就是不尊重你 若是听到一句我干了您随意就更满足了的人 那你就是老登
先来简单说一说价投的逻辑:
核心是 “内在价值” ,寻找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并长期持有,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从而获取稳健收益。不追逐短期市场热点或价格波动,而是聚焦于资产本身的基本面价值,本质是 “买资产,而非买股票的价格走势”。
那么内在价值是什么呢?怎么算的呢?主流的就是DCF模型,将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转换为现值,然后加起来,这个值小于市值就卖出,大于市值就买入。可以朴素的理解为一个公司未来能挣的钱,折算到现在值多少,市值就应该是多少。
DCF模型的重要三个变量: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资本开支),永续增长率,折现率。公式写起来比较复杂就不贴了,简单来说现金流越高、永续增长率越高、折现率越低,公司的内在价值越高。
从这个模型就可以看出来,DCF模型只适合成熟行业的稳定型企业,科技股因为自由现金流波动大,增速不稳定,几乎不可能合理估计,传统的金融理论下,必选消费就是合适的行业之一,其中就包含了老登们的最爱白酒。
要计算出一个合理(没有精确的估值)的估值,就需要对上述三个变量做合理的估计,消费行业经营稳定的公司,往往报表数值波动不大,中短期内线性外推没有太大毛病,永续增长率可能与GDP增速差不多3%-5%,折现率一般都用WACC(可以近似看做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和企业债/银行贷款利率的加权平均值)。
所以对于成熟企业来说,DCF模型非常简单,初中数学水平就能搞定,报表一拉公式一套十分钟完事儿。然后你就可以买入那些内在价值高于市值的公司,持有十年就好啦。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就好像老登们总说科技股高增长不可持续一样,低增长就一定能持续吗?50%-100%的增速不可持续,15%-20%的增速就能持续了?比如$五粮液(SZ000858)$ 净利润增速从2019年的30%降到了2024年的5%,$泸州老窖(SZ000568)$ 从2019年的33%降到了2024年的2%,当然了$贵州茅台(SH600519)$ 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速。免得老登们杠,折旧和应收应付比例稳定的话,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近似可以认为保持同比变动。
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折现率,WACC中债务成本比较简单,股权成本的计算模型CAPM不能说是没有用吧大概也是一千个人可以算出一千个股权成本,模型本身只是一个理解风险定价逻辑的纯理论模型,好比光滑平面上小球可以一直滚下去一样,没有现实意义,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平面。所以拍脑袋的折现率又能算出多么准确的内在价值呢?
如果内在价值都如此的主观,那拿着内在价值的尺子去量一只只股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投资从来都不是仅仅靠金融理论。仅仅靠着价值投资的理论却不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盲目的线性外推,跟高位接盘科技股指望业绩持续爆发的小登又有多大区别呢?一个慢慢亏,一个快速亏罢了。
好了,说回老登为什么爱价投,因为简单呀,只要选一个财报稳定的公司,加上一个线性外推的假设,初中水平都能做的事情。但老登们不去思考增长的线性外推假设是否合理,不去考虑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合理的折现率,以为价投就是买入持有等着财富从天而降,不说愚蠢吧,也是单纯了。
有人要说了,老登们总是在说股息,这DCF里也没这东西啊。这就要提到另一个估值模型DDM了,跟DCF唯一的区别,就是把自由现金流换成了股息,背后的逻辑是股票的价值等于未来所有的股息,折现到现在的价值。在这个模型框架下,股息越高的公司价值越高,而DCF有的弊端它也有,增长率、折现率同样需要估计。
老登们在这里的叙事又不一样了,不是变成买公司了,而是拿股息了,买了高股息公司的股票,每年都有5%的分红,一劳永逸,不香吗?投资变得更加简单了是不是?
在解释分红投资逻辑漏洞之前,先要科普一个热知识,以免有人不知道。公司分配股利是要除权除息的,比如10块钱的股票,每股分红1块,分红后股票价格自动变成9块,也就是说,分红本身并不带来财富增值,5%的分红不等于5%的利息。如果考虑到股利交税而资本利得不交税,分红甚至会使得财富减值。要想分红=利息,就需要实现股价填权,也就是说分红1块后,股价上涨1块,实现填权,那么分红的这1块股息就成为了持有股票的“利息”。如果公司本身股价持续下跌,分红并不能减少你的亏损,“我持有相同数量的股份的同时,账户里还多了分红的现金”是虚幻的认知。
为什么老登们爱高分红的股票呢?因为在老登们的逻辑里,填权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就好像过去的高送转概念一样,10送10就等于资产翻倍,不能说是无知吧至少也是疯狂了。
价值投资之所以受人吹捧,是因为其背后的定价模型(成长股投资则没有相应的教科书式的理论模型)简单易懂,符合金融理论,并不是因为他是多么牛逼多么高大上的东西。从上面的介绍也能看出来,定价模型的准确是建立在对相关变量的准确估计之上的,而这必然包括了对行业未来和公司发展的准确预判。
我之所以嘲讽把投资白酒当价投而支持其他必选消费品以及银行保险等价投行业,就是因为在房地产繁荣不在,经济结构,消费习惯已然完全转型的当下,还指望白酒作为社会发展的润滑剂,认为白酒低估也好,认为白酒股息可以提供安全垫也好,都是自欺欺人。
白酒老登们不关注社会的变化,不去认真考虑白酒行业的未来,不接收新事物,听不进不同意见,还要倚老卖老,愚蠢且不自知。
欢迎老登们在评论区秀出自己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