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写到“买入银行股”,很多朋友说不是好的买入时机,位置太高了,时间太晚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在一口气读完丁昶(作者1980年生人,通过发明的“地效飞行器”炒壳在33岁就实现财富自由了)的上一本书《文明、资本与投资》之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接着读他的第二本书《买入银行股》。在读了前几页之后,我便在股市中挑了市值最高的银行,如工行、建行、农行等买入股票,准备定投长期持有。之前,我几乎不关注银行股,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就是对银行业的研究太难了。
关于银行,戴维斯有一段精彩论述,“银行不制造任何产品,因此不需要昂贵的工厂、精密的机械、仓库、研究室或者高薪博士。银行不会造成污染,所以不用花钱购买控制污染的设备。它不出售小器具或者成衣,因而无须聘用销售人员。它不用装运货物,因此没有运输费用。银行唯一的产品就是货币,而货币永远不会过时……”,银行是通过管理货币风险获利。
他的书写于2022年,作者认为银行业蕴含着价值10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第一,当时,A股银行业净资产19万亿元,净利润占全市场40%,但总市值仅9万亿元,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作者指出,这种估值水平已脱离基本面,形成"价值洼地"。
第二,中国头部银行ROE(13%)显著高于美国(10.8%)和日本(4.8%),但估值仅为美国同业的一半、日本的三分之二,折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银行业的严重误判。ROE(Return on Equity),中文译为净资产收益率,ROE = 净利润 / 净资产,反映的是投入的每一块钱,能赚回多少利润。底层逻辑是“资本的效率”。巴菲特曾公开表示:“如果只能选一个指标来选股,我会选ROE。”
因此,作者丁昶在书中提出,当前中国银行股同时具备业绩稳增基础和极端低估修复空间,将形成戴维斯双击(Davis Double Play)——股票在盈利增长 和估值提升 的双重驱动下,股价呈现几何级数上涨的现象。近10年中国银行业ROE稳定在10-13%,高于名义GDP增速(7-9%),"放水养鱼"政策下利润持续增长。"四元模型"(企业-地方-银行-中央)形成风险缓冲,不良贷款率已从2016年1.74%降至2022年1.69%。五大行股息率超6%(2022年),接近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3倍。
作者说,“在股票估值的至暗时刻,能与国家大势同行,是投资者无上的光荣”。
我统计了一下中国股市中银行股的价格变化图。假如这本书出来的时刻,听从作者建议,买入银行股,那么现在投资都将翻两到三倍,只需要三年时间,而且还不考虑分红。
截止到今天,2025年的8月份,A股银行业净资产25.8万亿元,净利润占全市场45%,但总市值仅13.2万亿元,平均市净率为0.6倍,平均ROE为10.5%,仍高于GDP增速(2025年预计5.2%)。
《买入银行股》的核心论断——"估值偏差创造10万亿机会",在2025年依然有效。希望诸君有空可以看看此书,早日实现财富自由,认知自由。
$工商银行(SH601398)$ $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风险提示:本文所载之信息仅供个人记录。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文作者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文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文推送内容做出决策。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