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特朗普威胁对华加征100%的关税,至于原因,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新闻了。
受此影响,美股大跌3.56%,台积电跌超6.4%,阿里巴巴跌超8%。
不少人今天心里都慌了,本来周五A股就跌了不少,今天又来贸易战3.0,下周一的日子不好过了。
但是,我认为外部风险不足为虑,加征关税不是第一次遇到了,而且,如果只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出口商完全可以通过转口贸易回避,对A股的影响并不大。
与关税威胁相比,我更担心内部裂痕。
9月30日晚,东方财富发布公告,股东陆丽丽、沈有根计划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减持2.378亿股,占总股份的1.5%。
10月9日,该笔交易完成,成交价24.4元/股,两位股东套现58亿。
陆丽丽和沈有根非寻常股东,前者为东方财富大股东其实(原名沈军)的妻子,后者为大股东父亲。
因此,这笔转让,某种意义上就是大股东减持。
一般而言,大股东减持是重大利空,但东方财富节后首个交易日仅下跌1.3%,市场似乎对这笔减持毫不在意。
然而,复盘历史,沈有根上次大手笔减持发生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共套现27.5亿,减持完不久,东方财富、创业板指数就迎来了长达近4年的熊市:
东方财富是国内券商龙头,大股东其实是券商行业老兵及传奇人物,2010年上市至今,大股东家族鲜有减持,唯二的两次,就是上文所述时间。
券商被誉为牛市风向标,大股东又极其了解市场行情,加上沈有根上次减持后不久,股价及市场便见顶,不得不让人担忧本轮牛市命运。
从估值上看,东方财富市净率为4.8倍,远低于2021年牛市时的10倍:
对比海外,美股网红券商Robinhood的市净率为16倍:
老牌券商嘉信理财市净率为3.9倍:
东方财富的盈利能力远胜Robinhood和嘉信理财,因此,无论与历史比,还是与海外同行比,东方财富当下的估值都算不上贵。
但为何在创业板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东方财富却始终没能超越去年11月创下的高点呢?
券商的业绩和股市成交额息息相关,虽然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都已远远超高去年9月牛市高点,但成交额却始终没有新高:
为什么指数节节新高,成交额却停滞不前?
答案是这轮牛市和2015年、2021年都不一样,前几次牛市,是全面牛市,无论是消费股,还是科技股,都有不错的涨幅,但是本轮牛市大不相同,没有买科技股、锂电股的投资者,不仅没有收益,甚至还有不小的亏损。
分化,极度分化,与之前的行情结构相似,本轮牛市本质上还是结构性行情,只不过,本次结构性走牛的是权重股,对指数拉动作用强,而此前结构性行情中,涨的是高股息,涨的是AI,涨的是外贸,虽然相关个股涨的热火朝天,但指数不为所动。
因此,即使后续半导体、CPO、PCB、锂电继续上涨,A股恐怕也不会迎来全面牛市,也无法吸引存款搬家,最终不过是老登股流的血成为小登股的养料。
这样的行情,A股成交额或难以再上一个台阶,于券商股而言,怕也再难像此前牛市那样业绩大爆发!因此,东方财富大股东家族选择此时减持,绝非随意而为,绝对是深思熟虑后采取的动作。
无独有偶,9月5日,同花顺发布减持公告,大股东易峥、重要股东凯士顺宣布减持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易峥是同花顺创始人,上市至今从未减持过。虽然计划减持的股份来自2022年熊市时增持,且随后取消了减持计划,但不得不说,同花顺、东方财富两大券业巨头不约而同选择此时减持,让人不得不对牛市的未来心生疑虑。
从估值上看,同花顺的市盈率超过100倍,历史最高值:
同花顺并无券商牌照,业绩弹性远不及东方财富,这样的市盈率,换谁当大股东也想割韭菜啊!
除了两大券业巨头外,CPO巨头新易盛在9月30日也公布了大股东减持公告,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套现37亿,大手笔减持!
从估值上看,新易盛市盈率只有58倍,今年二季度的营收增速高达295%,按道理来说,CPO业绩非常亮眼,估值不算昂贵,但大股东此时巨额减持,当然是值得注意的信号。
除了这几个明星股外,半导体公司近期更是多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总而言之,CPO、券商、半导体这几个明星板块,集体出现了估值高、大股东减持的情况,作为权重股,如果减持意味着见顶信号,本轮牛市或有结束的风险。
作为普通投资者,一方面要对相关板块抱有谨慎,另一方面,可以好好思考如果科技股牛市行情结束,下一个能迎来结构性牛市的板块会是谁呢?$东方财富(SZ300059)$ $同花顺(SZ300033)$ $新易盛(SZ3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