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源(002529)自新股东金紫欣入主后,一系列动作预示海源未来发展有了巨大变化!
2025年5月,新余金紫欣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3.5亿元收购赛维电力14.29%股份,正式成为*ST海源控股股东,刘洪超、丁立中、刘浩三人成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金紫欣背后的股东结构极具看点,新余市国资委通过新余市高欣集团出资42.84%,江西省财政厅通过江西金融资产出资28.56%,强大的国资背景为$*ST海源(SZ002529)$ 后续的资本运作与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入主后,金紫欣迅速展开行动。财务上,2025年4月向上市公司提供1亿元无息借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极大缓解了ST海源此前紧张的资金链。在业务协同方面,更是成果显著。通过关联交易为 ST海源带来了高达6.3亿元订单,其中向新余市国资委采购1.3亿元光伏原材料,向紫创光科出售5亿元组件,直接增厚营收,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资产注入的可能性来看,市场预期强烈。紫创光科集团作为新股东实际控制人旗下的核心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工业照明、智能装备等领域,与ST海源现有业务存在高度互补性。紫创光科已签署《资产注入意向协议》,拟将半导体设备、储能系统等估值超10亿元的资产注入 ST海源,以解决上市公司技术短板。一旦完成资产注入,不仅能够丰富*ST海源的业务版图,提升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竞争力,预计还将大幅提升上市公司营收规模至30亿元以上,助力公司实现质的飞跃。
再结合中报情况分析,*ST海源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营收的大幅增长,以及新股东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初显,都为后续发展埋下了积极的伏笔。
ST海源明年摘帽可能性较大。公司在新股东的带领下,积极剥离亏损资产,如资不抵债的智能装备业务,终止了该业务对业绩的拖累,优化了资产结构。同时,公司光伏组件和复合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112%,主营业务的增长态势良好。若能持续保持这一增长趋势,并成功完成资产注入,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摆脱 ST的帽子将水到渠成。新股东作出的36个月锁定期。在国资的保驾护航下,*ST海源有望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华丽转身,成功摘帽,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个逆袭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