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官宣!我国核聚变装置BEST主机开建,2030年发电,这些A股锁定核心订单

用户头像
智轩前沿
 · 陕西  


2025年10月1日,央视新闻以《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主机全面开建》为题重磅报道:我国核聚变装置BEST杜瓦底座成功完成吊装,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正式进入主机组装的全新阶段,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发电点亮第一盏灯! 这一消息距离发布仅两小时,便引发资本市场对核聚变产业链的高度关注。结合这一最新事件,我们再次聚焦产业链核心标的,拆解“真机会”与“伪概念”。
一、央视新闻定调:BEST装置成2030发电里程碑核心载体
央视新闻的报道明确了BEST装置的战略地位——国际上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的关键装置。该装置依托EAST(东方超环)1亿℃等离子体稳态运行技术积累,采用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计划2027年建成,2030年实现“点亮第一盏灯”的目标。这一进程将直接带动超导材料、核心部件、整堆集成三大环节的订单释放,相关标的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二、超导材料:BEST装置“心脏”,这两家企业已进入供应链
BEST装置的磁体系统对超导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永鼎股份(600105) 和西部超导(688122) 已率先进入其核心供应链。
- 永鼎股份:其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是BEST装置磁体系统的关键材料,目前已完成首批供货,2025年相关订单金额预计超2亿元。公司同步启动的5000公里产能扩建项目,将完全匹配未来聚变装置的爆发式需求。
- 西部超导:为BEST装置提供低温超导线材,技术参数达到ITER标准。依托在EAST、中国环流三号等项目的成功经验,公司在超导磁体集成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凸显,2025年三季度新接BEST相关订单1.5亿元。
新增央视新闻关联标的:联创光电(600363) 作为“星火一号”项目的核心供应商,其高温超导磁环技术获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与BEST装置形成“聚变双路线”布局,技术稀缺性极强。
三、核心部件:央视“大国重器”镜头里的隐形冠军
央视新闻画面中,BEST装置的杜瓦底座、真空室等核心部件制造工艺引发热议,安泰科技(000969) 和国光电气(688776) 正是这些“大国重器”的幕后功臣。
- 安泰科技:为BEST装置提供全钨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核心部件,其钨材料抗中子辐照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央视报道中明确提及的“极端环境材料突破”,正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直接印证,2025年来自BEST项目的订单已超3亿元。
- 国光电气:其真空检测设备、高真空阀门是BEST装置“超高真空环境”的保障。作为ITER中国区核心供应商,公司在央视新闻中被点名“实现国产替代”,2025年核聚变业务收入占比预计提升至25%。
央视画面关联标的:合锻智能(603011) 承制的BEST装置真空室在央视新闻画面中亮相,其超级螺栓、电子束焊接技术突破国外垄断,该订单金额2.09亿元,标志着公司进入聚变核心部件第一梯队。
四、整堆集成:两大央企扛鼎“主机组装”国家任务
央视新闻中“主机组装”的重任,由上海电气(601727) 和东方电气(600875) 两大央企承担,彰显其在工程化领域的绝对优势。
- 上海电气:负责BEST装置磁体系统、真空室的集成制造,其自主研发的“磁体冷态测试平台”为央视新闻重点报道对象。依托在核电装备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2025年核聚变相关订单同比增长120%。
- 东方电气:参与BEST装置主机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其聚变堆包层模块技术在央视新闻中被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同步推进的“聚变+超临界发电”一体化方案,为2030年演示发电后的商业化路径埋下伏笔。
五、真伪标的再辨析:以央视报道为“照妖镜”
央视新闻的报道为投资者提供了“照妖镜”——被央视点名、参与国家级项目、有明确订单的标的才是真核心。部分仅通过“技术合作”“实验室探索”蹭概念的标的,在央视的“真金火炼”下将原形毕露。
例如,某公司宣称“布局核聚变”,但未出现在央视新闻的产业链环节中,且业务收入占比不足0.5%,这类标的需警惕炒作风险。
结语:央视定调+订单落地,核心标的进入主升浪
央视新闻的重磅报道,为核聚变产业链注入了最强催化剂。永鼎股份、西部超导、安泰科技、国光电气、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核心标的,兼具“央视背书+订单落地+技术领先”三重优势,是把握2030年演示发电里程碑行情的关键。
投资逻辑上,短期可关注BEST装置组装、“星火一号”建设的节点事件驱动;长期则需跟踪氚循环、材料寿命等技术突破进度。在这场能源革命的主升浪中,唯有聚焦真技术、真订单的核心标的,才能分享核聚变产业从0到1的爆发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