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描述光启:
未来AI是一个技术革命,超材料是另一个技术革命,光启技术是引领超材料技术革命的垄断型龙头平台公司,已经实现工程化量产,国内没有竞争对手,技术含量领先于国外同行,独冠于全球,目前处于业绩连续爆发的扩张拐点期,快则3年,慢则5-8年,光启就能见到万亿市值。
9月30日,国庆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光启发布了两个公告,一是再次大宗交易累计1%,二是战投二取消。这两个公告意味着公司的化债即将步入尾声,困扰市场近一年时间的战投成败也终于尘埃落定,不确定性基本消除,光启也将正式结束接近一年的震荡期。
公司这一年多也非常的不容易,不仅要完成几百个顶尖研发任务,还要进行三个新基地的建设以及709基地二期的量产,而战投和化债牵扯了公司太多的精力,前前后后忙了一年多。好在公司最后在相关权力部门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了化债,妥善的解决了三个战投问题,到国庆节前,整体化债进行的非常顺利,目前基本接近尾声了,公司和大股东即将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
这里大概梳理一下这一个多月的信息,帮助大家理清投资思路。
公司于2024年9月-11月实施了三次战投,截至2025年9月30日,三个战投的成败全部公告:其中战投一株洲成功过户,战投三、战投二终止取消。
战投三终止的原因明确披露是协议超期未履行。战投三的转让价格是37.13,如果加上中介费用,资金参与方的成本将是40多,去年11月之后光启股价一直保持窄幅震荡波动,资金响应寥寥,战投三中介因此无法按时完成资金募集。
战投二终止的原因公司没有明确披露,只是提及了未来将采用非协议转让方式合作。很多人无法理解战投二终止,认为战投二17的转让价格,获利丰厚,天津不会退出。这个理解合乎逻辑,因为站在天津的角度,按目前的股价和未来走势,这笔交易已经成为无风险的获利巨大的交易,没有特殊的理由断不可能放跑到嘴的鸭子,公司能量再大也不可能让天津主动放弃。但是战投二过户时间拖了近一年,最后的结果是终止取消,恰恰说明了取消的原因不在公司和大股东,而是天津方面。这个事情历经一年,其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复杂博弈和反复拉扯,已经不是普通投资者能想象的到的。这里就不多猜具体原因了,有心的可以翻翻我3、4月份的文章和短帖。
而且这里再去探讨具体原因也没有太大意义,关键点在于战投一二三的事情全部结束了,不确定性消除了。资本市场最讨厌的不是失败,而是不确定性,光启股价连续横盘一年多,就是公募、私募、北向面对战投可能的失败进行的规避动作,主要是观望为主。
所以,战投二取消的公告属于利空落地,大家对此不用紧张,对盘面的影响可能就是9号开盘的一分钟。而且,战投二取消,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公司实实在在的利好,因为大股东不用付出5%的股份数量,按目前股价只需要2%左右的股份数量即可完成化债,有利于加强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我在之前的系列文章27中也有过分析。
公司引进战投的根本原因是化债,我在系列27《光启引进战投的前因后果》中专门写过相关因果,请参阅网页链接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通过战投一化债18.5亿,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了8600多万股,化债41.6亿,合计60亿。
公司董秘曾在雪球上说过“化债总额可以参考之前三次战投的金额”,公司三个战投合计金额77亿,因此还有17个亿的化债余额,如果加上拖了近一年的利息,最多还有20个亿的化债金额,基本上就是化债总额的四分之一。而转让之后的税收,我倾向于认为公司原来的化债总额77亿也已经包括在内了。至于有些人认为化债到此为止,不会再有大宗,目前看这个理解是错的,公司的目的大概率是全部还债,所以董秘才会告知大家具体的化债总额。
不过即使再有大宗,我这里也可以说化债工作已经基本上接近尾声了,因为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只剩四分之一的化债金额已经不算啥了。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感觉,雪球上很多人评价公司化债和大宗也用了这句诗,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感受。
战投二终止取消,那么化债还需要通过大宗交易来解决。按照20个亿的剩余债务金额,50多的平均股价,还需要大宗交易4000万股左右,按照每天500-600万股左右的速度,大概还需要7、8个交易日。这个时间也很快了。
网上很多人看不懂公司的大宗交易,我这里也解读一下:
一是公司每天保持500万股左右的交易规模,保持克制,目的就是呵护股价,减少对盘面的影响,当然也希望大宗能卖个好价格。公司近一个月的日换手率基本在1.5-3%之间,这个大宗交易的股份数量占比也不算很大。
二是盘面看承接良好。除了9月初的三根大阴线,反应了大宗交易刚开始时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其他交易日基本保持了横盘稳步向上的态势。公司的大宗交易对象可能是大机构,也可能是过桥资金,但不管是什么资金,即便全是过桥第二天全部卖出,目前看也没什么,因为盘面语言显示承接力量是很强的。尤其是近一周,大单卖盘放出来就被资金吃掉,说明场外资金已经在进场了。如果场内资金都是闻风而逃,盘面就会是阴跌不止的k线,最近因为大股东减持的股票多半走出A字,一路向下。而进场的资金里大机构不在少数,大机构无论是通过大宗还是二级市场直接买,都显示了他们对光启基本面的看好。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于化债和大宗了,这个事情的负面影响基本已经被消化了,未来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将占据盘面主导因素。
具体到盘面,这里分析一下技术面。
大盘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构筑了强势的平衡型日线级别上涨中枢,目前处于日线出中枢阶段,节后向上突破创新高的概率大。从均线角度看,一个月的调整形成了均线粘合,目前处于向上发散的多头趋势中。
同样,光启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也构筑了日线级别的上涨中枢,目前处于日线出中枢阶段。从均线角度看,同样一个月的调整形成了均线粘合,目前处于向上发散的多头趋势中。
与大盘不同的是,光启近一周的走势强于大盘,30分钟级别形成了盘整三买走势,显示了近一周有资金逐步进场,跌不动了,市场对于公司化债接近尾声给出了乐观判断。
补充一下,盘整三买的意义在于,盘整过程向下时,由于买盘强劲,没有进入前中枢高点就被买盘拉起,形成三买,进而脱离盘整走势,转为上涨趋势。
公司的基本面一如既往的牛逼,905、906基地建设快马加鞭,明后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快看到了。光启股价在连续多日大宗的压制下,不断顽强上攻,都是基本面的功劳。因此有必要这里聊一下基本面的一些最新信息。
9月初,公司在回答调研者提问时介绍了量产技术2.0版本,简单说就是在控制资本开支的前提下实现“产能柔性扩张”。
朋友们,大家知道这个信息对资本市场有多重要吗?我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就说过,光启的瓶颈在于产能,制约光启股价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产能。光启的超材料黑科技独步天下,是我国空中优势超越老美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超材料行业是全新行业,光启以一己之力创造了整个超材料产业链,且产能从中试几百公斤到深圳基地8吨到709基地一期的40吨,再到709基地的二期100吨,整整经历了10年。2025年公司在709基地的建设经验基础上,新建了905、906、106基地,资本市场一直在等光启的产能放量。而现在不用进行大规模资本投资,直接在原有基础上内部挖潜,提升生产效率,就可以扩大产能,快速满足下游嗷嗷待哺的需求,这个量产2.0版本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因为这将会直接提升光启估值。
公司在公告中介绍,“重点突破了几大核心环节”,“本轮技术升级已涵盖上下游160余项工艺改进,不同生产环节效率提升幅度超过30%”,“孵化周期约为10个月”,“预计年底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升级目标,明年半年度实现全体系技术迭代。”有网友现场调研的信息显示,光启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集体上岗,直接提升了量产效率,这是光启自己开启的一场自动化技术革命。
这个30%以上的效率提升和明年半年度实现技术迭代的时间点,为2027年的产量、收入、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兴业证券原预计2027年净利润约30亿元,这个量产2.0,将可能使公司2027年净利润在现有预测基础上提升30%,到40亿元,这也正是2026年的翻倍数据。
国庆节后不久,将公布十五五规划,市场也在热议有哪些行业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形成共识的有AI、人形机器人,但是有预期差的是航空航天产业。
大家还记得光启在4月8日召开的战略发布会吗?会议上公司已经明确的告诉大家,航空航天产业已经被列入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尤其是军机行业未来十年将超越美国,这也是公司将未来十年战略聚焦在军机领域的原因。而国庆节前最后一天中航沈飞涨停,带动了航空航天板块股价上涨,多半也是有资金在打提前量,这同时也体现了航空航天板块的业绩逐步走出低谷,开始步入上行周期。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角度看,未来十年是我国军事力量全面崛起超越老美的关键十年,老美将战略收缩回到美洲大陆,我国将会填补老美战略收缩形成的权力真空,世界将形成中美二分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军机的数量将会全面超越美国,这是4月8日发布会明确给出的信息;而军机质量,不用怀疑,新增的都是最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由光启全面加持,光启将充分受益于我国包括航空航天产业在内的海陆空军备全面升级。
因此,这十年将会是光启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光启也将会不断扩张,满足下游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光启的市值相应也肯定会到万亿,甚至是两万亿、三万亿,届时光启会成为大A真正的股王,世界瞩目,光启目前已经具备了这个实力。等到那一天真正到来之际,大A也将脱胎换骨,替代美股市场,成为真正的高科技资本市场。
光启的技术牛逼,铁粉都已耳熟能详,但是全市场还是知道的少,十年前光启甚至被列为四大骗,加上光启军工的保密属性,很多人买入后犹豫不决,遇到利空下跌时就会质疑光启的基本面是不是有问题。而近一个月发生的两件大事,足以打消大家的疑虑。
一是华为背书。在尊界的发布会上,华为将尊界通过光启的首个整车检测作为一大卖点大肆宣传,明确介绍了光启的“尖端军工”属性,余大嘴介绍的时候明显对光启推崇备至。这是华为直接为光启进行背书,华为作为通信起家的全球顶尖高科技企业,还需要光启进行通信检测,显示了光启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含量已经超越了华为;这一点我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也反复的提及过,华为的笔记本电脑采用了超材料技术加持,实现了270米超远距离的wifi连接距离,但是还是远远比不上光启的超材料技术。这次尊界的发布会就充分说明了光启的超材料技术的顶尖性。
二是央媒背书。最近央视解锁了歼35的技术秘密,在其中的隐身技术介绍中明确提及了“采用了我国独有的超材料技术”,实现了RCS小于一个手掌的面积。过去几年,网上对我国战机的隐身技术众说纷纭,从隐身涂料到等离子技术五花八门,有网友甚至认为等离子技术优于超材料技术,这也给很多光启的股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毕竟全靠公司自己嘴巴说,不免有王婆卖瓜的嫌疑。这一次,央媒直接下场,彻底给光启的超材料技术翻了案,一锤定音,光启超材料就是歼35最关键的隐身技术,光启的技术先进性不需要再质疑了。这也给很多场外的大资金吃了一颗定心丸,解决了投资光启的最基本逻辑基础问题,剩下的就是增长和估值差异的问题了。还有人认为央视只说了超材料,没有明确提及光启,这都是新股东才有的认知,建议先加强对光启的研究再说,简单说超材料领域光启一家独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说句题外话,央视能公开宣传五代机甚至公开歼35的生产线,说明我国六代机的研发即将结束,进入量产,光启在军机中的价值量将进一步提升。
这两个权威机构的背书,不仅给光启做了额外宣传,也彻底的让那些质疑光启技术先进性的空头闭了嘴,给资本市场打开了光启未来的想象空间。
光启连续横盘一年,不仅有战投化债的因素,2025年一季报和半年报的疲软也是一个原因,而业绩疲软是否与战投化债有关,我们也不用去妄加猜测。但目前处于化债即将结束的节点,公司的产能也正在放量,可以认为最坏的时间段也已经过去了,公司未来两年的业绩即将起飞,主要原因就是709基地二期即将满产,905、906基地即将投产,106基地的无人机将贡献业绩。
目前最确定的是2026年一季报,相比于2025年一季度低基数的净利润,明年一季度不出意外的将会形成净利润断层,届时也会吸引一大批做成长股和净利润断层的资金。
对于今年年报,兴业证券的盈利预测是9.7亿,较2024年增长50%左右,这是一个很好的增长速度了。不过要达到这个数据,意味着三季度和四季度都需要3个多亿的净利润。公司在进行股权激励的计划中,对于各年净利润的增长给的相对保守,大概是30%的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实际上也是一个不错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2025年的净利润大约是8.6亿以上,相信这个数据公司是有把握能够达到的。
至于三季报,相信会有增长,具体的增长数据目前暂时无法预测,因为这涉及到709基地二期的投产进度所带来的净利润增量。按照公司的披露,709二期在二季度已经产生利润,那么三季度自然也会有所贡献,至于数据大小,需要等待进一步的信息披露。2024年三季报数据基数比较高,是5.37亿元,因此今年的三季报,1-30%的增长均有可能。
说了这么多,总结就一句话,光启2025年最坏的时间段即将或已经结束,未来不会更差,只会更好,看涨。
飞翔的雄鹰
202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