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公告,全球有超过 600 万的.NET(C#)开发人员,有超过 100 万家企业在使 用 ASP.NET。根据微软 Visual Studio 的定价,个人订阅 540 美元/每年,企业订阅 3000 美 元/每年,取平均数 1770 美元/每年。根据测算,潜在市场规模为 106.2 亿美元,折合人民 币为 773.8 亿人民币。
目前全球已经投入市场的商业.NET IDE 仅三个:微软公司开发的 Visual Studio,JetBrains 公司开发的 Rider 以及Visual Studio for Mac。目前 SnapDevelop 2025 GA 版本现阶段面向全体用户免费开放,所有功能均支持免费使用,处于试用阶段。
券商观点:
大模型可以辅助编程,提高效率,但是在专业性和精度上有所欠缺。在专业用于评估代码生成模型的 Human Eval 和MBPP 的测试中:仅有 Claude 3.5、通义千问、GPT-4o 精度在 90%以上,而且在不同的运行中结果会有偏差,并且在模型使用成本上相较于专业的 IDE 平台更高。大模型类提供代码生成与补全功能;而 IDE 是完整的开发环境,提供完整的代码编辑、调试、测试、项目管理功能,是代码开发与管理的平台工具。公司的低代码 IDE 平台,本质上是专业编程平台,可以满足复杂和精准开发需求,具备较高的不可替代性。$卓易信息(SH688258)$
投资者交流:
海外方面,我们已在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地开展了产品推介及开发者论坛等活动,反响良好。国内方面,公司与Dcloud合作的支持DCloud软件生态的SnapDevelop专门版本目前有序开发中,开发完成将适时发布。为了适应更广泛的开发场景和用户需求,公司也正在积极推进对鸿蒙原生等开发的支持,付费版本还未发布。根据产品研发安排预计在9-10月期间发布正式版本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主客群不同?
目前字节Trae也在商业化,腾讯、阿里都有AICodingIDE产品,咱们如何打出差异化
首先我们很欣慰的看到整个行业的关注度都在提升,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卓易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在IDE领域深耕二十多年,产品有自主内核,掌握了核心源代码与高壁垒自主编译器,行业内的新进入者更多采用在开源平台上做插件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相比,基于开源平台做插件的方式切入赛道更快,但是在安全性、产品深度、功能拓展性上会有所欠缺。我们掌握核心编译器资源的IDE产品,程序员的代码采纳率会更高。第二,我们坚持“AI+IDE”和“IDE+AI”的双引擎战略,既能满足专业开发者的高效开发需求,也能覆盖非专业用户的轻量化开发场景,希望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第三,我们全面支持国产CPU、操作系统和鸿蒙生态,信创方面我们也是积累了很多年,是国际产品难以替代的;第四,在过去这么多年云计算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积累了大量覆盖政务、金融、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行业级应用模板,能够直接触达终端用户的痛点,加快从概念到落地的转化效率。
实际AI coding目前还处于规模化前期阶段。
除了之前有投资者朋友提问到的Trae等国产厂商的产品以外,Cursor、Windsurf等产品亦发展良好,一级市场估值快速增长。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Cursor虽然用户数和ARR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是实际利润兑现层面可能有部分的压力,我们认为可能正是其奉行的网红流量打法对于投资回报产生了反噬,过度追求流量指标,而吸引了一部分会导致巨亏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