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金融和数字货币,但不愿看见它成为收割的工具

用户头像
程序员投资哥
 · 上海  

上海确实是国内一个高度金融化和与时俱进的城市。

这会儿在商场的瑞幸咖啡等人,旁边两位大姐的聊天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士,正向一位约摸六十岁的大姐热情介绍某种“私募币”。满口都是比特币,稳定币、公链、美国财政部认证、USDT、USDC、U、币安…听得我一阵恍惚。
她滔滔不绝:这个币已经涨到80块,投多少钱就能买多少币,挖多少币就能赚多少,而且拉人可以加速挖币…语气老练,词汇前沿。

这位年龄稍长的大姐,感觉也懂一些,不停的在问一些专业的问题,以及拉人头进来,如何加速挖出私募币,能换多少美金的问题。
我们当然要拥抱金融创新,但当“前沿概念”开始流向信息不对称的群体,我不禁警惕:这不该是又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收割。金融创新,绝不能重蹈P2P的覆辙。
愿新金融照亮前路,而非成为少数人的敛财戏法。@钟本聪Dy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