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暴动!慢牛成色几何?三重裂变正在改写券商股的估值密码

用户头像
银杏君
 · 上海  

券商暴动了!这两天打开账户,发现证券板块红彤彤一片,中信证券东方财富这些大块头突突突往上冲,连平时半死不活的中小券商都跟着涨停。这剧本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牛市旗手又回来了!但这次不一样,我闻到了慢牛的味道 —— 不是 2015 年那种疯牛,而是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结构性行情。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波券商躁动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机会和风险。

券商暴动,信号意义重大

先看数据:7 月以来,Wind 券商指数涨幅超过 15%,49 只券商股全线飘红,红塔证券东兴证券中报净利预增 50%-80%,自营业务贡献了超 40% 的营收。港股那边更疯狂,国泰君安国际单日涨超 10% 创历史新高,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 287 亿港元。这种级别的爆发,在 A 股历史上往往意味着市场情绪的转折点。

技术面上,券商板块突破了近一年的高点,成交量放大到过去三个月均值的 1.8 倍,典型的量价齐升。资金层面,证券 ETF 单周净申购 12 亿份,杠杆资金加仓 18 亿元,左侧布局信号明确。更关键的是,这次暴动不是散户主导的,险资、外资等长期资金在悄悄扫货国泰君安国际年内涨幅 35%,背后是险资增配 H 股的核心推力。

三重裂变:政策、业绩、估值共振

政策礼包:证监会 7 月 11 日暂停转融券业务,直接斩断空头弹药,融券保证金比例提至 100%(私募 120%),量化交易账户年内减少 20%。更重磅的是,政治局会议定调 “提振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新 “国九条” 投资端改革箭在弦上,并购重组可能成为下一风口。这些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券商的估值逻辑。

业绩分化:自营业务成胜负手。红塔证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自营收入占比超 40%,净利暴增 52%;东兴证券债市投资收益翻倍,拉动净利增长 80%。但也有踩雷的,比如锦龙股份亏损 7290 万,中山证券地产债暴雷阴影未散。这种分化意味着,未来要重点关注固收投资能力强、风险控制好的券商。

估值洼地:板块市净率(PB)仅 1.08 倍,处于十年 3.6% 分位,25 家券商破净(海通证券 PB 低至 0.65 倍)。横向对比,港股券商平均 PB 只有 0.72 倍,中信证券 H 股 PB 仅 0.54 倍,折价幅度接近 30%。这种历史级低估,在全球资本市场都罕见。

慢牛成色:三大变量决定行情高度

政策落地节奏:8 月 1 日关税延期窗口、9 月转融券存量清零、Q4 美联储降息,这些时间点可能形成政策与流动性共振。但要警惕 IPO 重启速度超预期,引发市场抽血担忧。

盈利结构转型:券商正在从 “靠天吃饭” 转向 “三足鼎立”。财富管理方面,中证协数据显示,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 Q2 环比增 32%;投行增量上,华泰联合、中金等龙头项目储备增 40%;自营业务中,量化中性策略占比升至 35%,波动抵御力增强。这种转型如果成功,券商的盈利稳定性将大幅提升。

资金迁徙方向:7 月新增开户数环比升 22%,但公募仓位仍处历史低位(券商持仓占比 1.8%),一旦加仓将引爆逼空行情。外资回流也是关键,高盛测算,若 A 股纳入 MSCI 比例提至 20%,券商板块将获 430 亿增量资金。

我的配置策略:哑铃型布局黄金期

进攻端:狙击中报超预期的中小券商。红塔证券(自营护城河深厚)、东兴证券(债市收益翻倍)、国联证券(并购重组预期强烈)都是不错的选择。港股方面,国泰君安国际(稳定币试点直接受益)、兴证国际(外资扫货标的)弹性更大。

防守端:配置低估值龙头与特色券商。中信证券(投行 + 衍生品双引擎)、东方财富(天天基金市占率 28%,AI 投顾落地在即)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港股券商 ETF(513090)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单日成交额冲到 382 亿元,换手率超 300%,资金认可度爆棚。

风险对冲:警惕三只 “灰犀牛”Q3 债市回调导致自营占比过高券商业绩变脸、程序化交易收费细则超预期严格、两融余额跌破 1.4 万亿。建议用股指期货或期权对冲尾部风险。

结语:从政策 到盈利 的战略切换

当转融券暂停令空头缴械,当破净券商数量突破 25 家,这个被过度悲观定价的行业,正在迎来 “监管重塑 + 盈利重估” 的戴维斯双击。但要记住,这次不是 2015 年的杠杆牛,而是更注重质量的慢牛。散户的最佳策略是:短线狙击中报超预期标的,中线定投证券 ETF,长线死守财富管理龙头。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现在券商板块的恐惧情绪已经被政策驱散,贪婪的时候到了,但要保持理性,别在狂欢中迷失方向。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市公司滚雪球 #雪球星计划#

$红塔证券(SH601236)$ $东兴证券(SH601198)$ $中信证券(SH6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