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拉普拉斯这个专利,其实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行业趋势:光伏制造已经从 “蛮荒扩张” 进入了 “精工时代”。
早些年,大家比的是扩产速度、是规模效应,设备能满足基本工艺要求、能稳定运行就不错了。但现在,行业产能过剩,卷到头了,下一步比的是什么?是 “工艺精细化” 和 “制造一致性”。
这个“精工时代”,有两大特征:
第一,从“制造”到“智造”,关注点从通量转向结果。
过去比的是PECVD管子的数量,是每小时能处理多少片硅片(通量)。而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你生产出的每一片电池片,颜色是否一致?有没有肉眼可见的缺陷?最终组件的良率是多少?
拉普拉斯的专利,正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它通过引入PVD对PECVD进行“精修”,牺牲的可能是一点点通量,但换来的是产品外观和良率的大幅提升。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天,却成了抢占高端市场的必然选择。
第二,设备商角色从“供应商”变为“解决方案伙伴”。
以前,设备商把机器卖给组件厂,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但现在,组件厂需要设备商提供一整套能解决最终问题的工艺方案。拉普拉斯这个专利,提供的就不只是一台PECVD或一台PVD,它提供的是一套 “如何高质量制备全黑组件”的完整工艺包。
这意味着,设备商需要更懂下游的应用、更懂终端的市场。从天眼查看到拉普拉斯参与59次招投标,这本身就是深度介入客户工艺需求的体现。
结论很清晰: 在光伏这个行业里,未来能活得好、估值高的设备公司,一定是那些能向下游输出“精密工艺”而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公司。拉普拉斯通过这项专利,展示了它在这方面的思考和能力。
这就像从“大锅饭”时代进入了“米其林餐厅”时代。厨师(设备商)光有灶台不行,还得掌握精准的火候、独特的酱料(专利工艺),才能做出让食客(终端消费者)愿意付高价的菜肴(高端组件)。
所以,我们关注拉普拉斯,不仅仅是关注一项专利,更是关注它能否成为光伏“精工时代”的定义者之一。这个定位,远比单纯的订单增长,更具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