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凯尔达的2025年二季度报告

用户头像
大爷开眼看世界
 · 贵州  

戳蓝字,关注我!想看那个,下方留言!

咱们来聊聊杭州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55,简称“凯尔达”)这份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我会尽量用大白话,像朋友聊天一样,把关键信息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

一、 公司是干啥的?

简单说,凯尔达是做工业机器人焊接设备的。想象一下工厂里那些自动焊接汽车零件、自行车架或者金属家具的机械臂,还有工人手里拿的电焊机,这些都是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汽车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自行车厂、医疗器械厂这些需要焊接的制造业企业。

公司有两个核心业务:

工业机器人业务:尤其是焊接机器人。他们不光卖机器人手臂,还自己研发控制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以及机器人专用的高端焊机。亮点是他们有超低飞溅焊接伺服焊接技术,能焊得更精细、更快、飞溅(焊接时溅出的金属渣)更少,帮客户省钱。

工业焊接设备业务:就是各种手工、半自动的电焊机,应用范围更广。

二、 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压力山大

用一句话总结2025年上半年:收入微降,利润大跳水。

收入: 赚了大约 3.16亿 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的3.22亿少了 1.81%。基本算持平,但没增长。

利润: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也就是真正赚到口袋里的钱)只有 236.5万,相比去年同期的2351万,暴跌了 89.94%!接近九成!

如果扣除掉一些偶然性收入(比如政府补助、投资赚的钱),实际的主营业务利润是 亏损273.42万,比去年同期的盈利1873万,更是暴跌了 114.6%。这意味着核心业务上半年是亏钱的。

为啥赚得这么少?公司解释了原因(重点看):

花钱多了: 公司觉得竞争激烈,得加大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研发费:花了2111万,比去年多了375万(+21.62%)。钱主要花在研发新的协作机器人、新型焊机、传感器(特别是六维力传感器)上了。

管理费:花了2275万,比去年多了613万(+36.87%)。人员工资、日常运营开销增加了。

股权激励费用(股份支付):这个花了979万,比去年多了564万。简单理解就是给员工发股票激励的成本,当期要算进费用里。

赚钱能力(毛利率)下降了: 公司整体卖东西的毛利率是17.51%,比去年同期的19.75%下降了2.24个百分点。可能是市场竞争更激烈了,产品卖不上价,或者成本涨了。

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仓库里积压的原材料和产品,因为市场变化或者产品更新,有些可能不值原来那么多钱了。上半年为此计提了 813万 的减值损失,比去年多提了544万。这直接减少了利润。

利息收入少了: 存在银行的利息收入只有211万,比去年同期的462万少了251万。说明要么账上现金少了,要么存款利息降低了。

三、 业务拆解:机器人和焊机都卖得少了

工业机器人: 卖了 2371台,比去年少了105台。收入约 2.17亿,下降2.7%。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己生产的机器人本体只卖了975台(比去年少174台),但比2024年下半年(只卖了319台?)好多了,说明自产机器人的推广在努力,但还没达到理想状态。外购安川的机器人整机占比仍然很高(58.88%)。

工业焊接设备: 收入约 7509万,下降4.19%。

四、 亮点与努力:研发投入加大,布局未来

虽然利润难看,但公司没躺平,在研发上真金白银砸钱了,这是为未来铺路:

研发投入占比提高: 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去年的5.4%提升到了6.69%。

重点研发方向:

协作机器人: 这是当前热点,更安全、灵活,能和人一起工作。公司在研发末端中空的协作机械臂(更灵活)、便携式焊机(配合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焊接应用技术。

新型焊接设备: 开发大功率切割机、更节能高效的手工焊、气保焊、氩弧焊等,完善产品线。

传感器(尤其是六维力传感器): 这是机器人的“触觉神经”,对精准控制、人机协作、人形机器人至关重要。公司通过子公司凯维力传感在重点攻关基于MEMS技术(微机电系统)的智能传感器,目标是降低成本,实现批量生产。目前还在研发阶段。

新增专利: 上半年新增了15项专利(10项发明!),还有1项软件著作权。累计拥有172项知识产权,发明专利50项。

五、 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公司认为自己有技术、有人才、有品牌、有渠道:

技术优势: 同时掌握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焊接技术,是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拿过不少技术奖项。核心技术包括机器人运动控制、伺服焊接、超低飞溅焊接等。

产品性价比: 比如他们的伺服焊接设备,比国外品牌便宜,还能用更便宜的CO2气体达到好效果,帮客户省钱。

品牌与渠道:凯尔达”在焊接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经销商网络。

六、 行业趋势与公司布局

公司看好几个方向:

工业机器人是必然趋势: 尤其智能焊接机器人,能解决非标场景(如钢结构、船舶)焊接难题,市场潜力大。

伺服焊接是未来: 更精准控制能量,焊薄板、高速焊、低飞溅,符合轻量化需求。

智能化、柔性化、协作化: 机器人要更智能、更安全地与人协作。

国产替代深化: 国内企业在核心部件上不断突破,从“能用”到“好用”。

新技术与应用拓展: AI、传感器技术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扩大(如新能源、物流、智能家居)。特别提到“具身智能”(让机器人有物理交互和学习能力)是热点,人形机器人是重点方向。

公司战略: 在巩固焊接机器人主业的同时,把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尤其是传感器)作为新的战略方向进行重点布局。这从他们增资控股凯维力传感也能看出来。

七、 不可忽视的风险与挑战

业绩压力大: 利润暴跌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成本控制、提升毛利率、加快自产机器人推广是当务之急。

技术迭代风险: 如果激光焊等新技术成本大降,可能冲击他们主打的电弧焊市场。

核心部件依赖(安川): 工业机器人用的整机,超过一半(58.75%)是外购日本安川的。安川既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3.75%),又是大供应商。如果合作生变或安川涨价,对公司影响很大。关联交易占比高(采购额占57.12%)是个隐患。

自产机器人推广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对新品牌接受需要时间。如果卖不动,会影响公司提升利润和降低对外依赖的目标。

存货减值风险: 账上有1.68亿的存货(原材料占40%)。如果市场不好或产品过时,可能还要继续计提减值,影响利润。

研发投入产出不确定性: 砸钱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最终能否成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并带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比如人形机器人传感器还在研发中。

宏观与贸易风险: 国际形势复杂,公司有约10%的收入来自海外,贸易摩擦等可能影响出口。

八、 股东与治理

大股东: 控股股东凯尔达集团(持股34.4%)和一致行动人海南珍金(持股1.79%)的限售股在2025年4月25日解禁流通了。

二股东: 日本安川电机(中国)(持股13.75%)。

股权激励: 公司在实施2024年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这是绑定人才的手段。上半年相关费用也影响了利润。

九、 总结与启示

凯尔达的2025年上半年,过得挺艰难。 收入基本没涨,利润却几乎跌没了九成。主要原因就是:花钱多了(研发、管理、股权激励),赚钱能力(毛利率)弱了,存货跌价多了,利息收入少了。

但是,公司也在积极求变:

咬牙投入研发: 重点押注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传感器),布局未来趋势。

努力推广自产机器人: 虽然量还不大,但比去年下半年有进步。

完善产品线: 持续开发新型焊接设备。

关键看点与疑虑:

利润何时能恢复? 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率是核心任务。下半年能否改善?

自产机器人能否“挑大梁”? 这是降低对安川依赖、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推广速度和市场接受度至关重要。

研发投入何时结果? 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等新方向上的投入,能否顺利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带来回报?

安川依赖症怎么解? 关联交易占比高是潜在风险点。

对普通人的启示(像聊天结尾):

看一家科技制造企业,不能只看一时的利润涨跌。凯尔达现在确实遇到困难,利润很难看。但它敢于在行业低谷期加大研发,瞄准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前沿方向,这种“咬牙投入未来”的劲头值得关注。当然,风险也不小,技术研发有不确定性,新产品推广有挑战,对国外核心部件的依赖也是隐患。所以,这家公司现在就像在爬坡,爬得辛苦,但方向选对了(智能化、国产替代、新领域),如果能成功把自产机器人卖好、把新技术转化成产品,未来还有机会。咱们就静观其变,看它下半年的表现和这些战略布局的进展吧。$凯尔达(SH688255)$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