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免集团(SH600185)$ 珠免中报出来,总体上机会大于风险,大致归纳一下一些看点。
负债水平仍然较高,但是已经完全进入掌控,免税现金流充分应对负债的利息支出。房地产业务稳步出清,免税业务稳步扩张。2025年全年有扭亏的可能和希望。
华发集团拥有全牌照金融资源和科技产业投资布局,可为珠免提供供应链金融、智慧免税场景(如AR试妆、智能仓储)等技术支持,华发城市运营投资出身的郭凌勇升任华发集团董事长,推动集团向运营转型,珠免集团战略上更加受益。
郭凌勇作为华发城市运营板块的核心操盘手,主导过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等标志性项目,其 “产城一体” 的运营逻辑已被验证具备 “从 0 到 1” 的战略落地能力。在珠免集团,这种能力体现在:
政策红利捕捉:提前布局横琴 “即买即退” 新政,推动拱北口岸免税店客单价大幅提升。
数字化转型:与阿里云合作建设 “数实一体化平台”,将跨境物流时效压缩至 48 小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资源整合:通过华发集团在欧洲的物流网络构建 “全球 72 小时达” 体系,供应链成本有望降低 15%-20%。
珠免集团虽未正式开展免税业务,但其在海南的 “投资 + 运营” 模式已初现雏形:
三亚湾壹号项目:与全球最大旅游零售商 Avolta 集团合作,引入 Gucci、雅诗兰黛等高端品牌,目标年收入超 10 亿元。
岛内免税探索:与三亚旅投合作商场,瞄准未来岛内免税政策落地后的先发优势;
政策卡位:海南 2025 年全岛封关后,免税商品清单将从 1900 种扩容至 6600 种,珠免通过三亚合联 CBD 项目提前布局,有望承接年销售额 30 亿元以上的增量空间。
下一步,珠免在海南大概率会开启免税业务,但是业务内容会和中免有差异。
大湾区口岸流量的垄断性优势
珠免旗下拱北口岸免税店年客流量超 1 亿人次,占澳门通关量的 60%,且境外旅客占比达 47%,与离境退税新政目标客群高度重叠。横琴封关后,珠免可享受 7% 综合税率优惠及 “即买即退” 政策,预计将释放 30 亿元增量空间。这种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的叠加,形成中免集团难以复制的区域性壁垒。
高毛利业务的盈利能力保障
珠免免税业务毛利率达 66.02%,显著高于中免集团的 50%,核心原因在于:
口岸免税的天然溢价:高频次、高净值客群支撑高毛利品类(如香化、精品)占比提升至 50% 以上。
供应链优化:通过华发集团物流网络降低采购成本,叠加数字化库存管理,存货周转率有望从 0.12 次向行业均值靠拢。
管理层变动的战略执行挑战
李向东于 2025 年 6 月接替郭凌勇出任珠免董事长,其任期稳定性存在以下隐忧:
历史变动频繁:珠免近半年内经历陈辉(2025 年 4 月离职)、郭凌勇(2025 年 6 月离职)两次董事长更迭,管理层频繁调整可能影响战略连贯性;
专业背景差异:李向东此前主要负责商业经营管理(如华发商都运营),其对免税业务的理解深度与资源整合能力待观察,而珠免正处于海南布局、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期。
中免集团已在海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占率超 90%),且加速布局市内免税店,会极大程度抑制珠免的业务。珠免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差异化定位:避免与中免正面竞争,聚焦健康保健品、葡语系国家特色商品等细分领域。
政策卡位:尽快获得离岛免税牌照,否则三亚湾壹号项目可能沦为 “有税商业体”。
珠免负债合计约 192.81 亿元,资产负债率 78%,流动比率 1.41,短期偿债压力突出。尽管免税业务现金流可覆盖利息,但需警惕:
地产业务退出的现金流缺口:存量地产项目去化进度可能继续拖累流动性。
政策调整风险:若离境退税新政力度减弱,口岸免税销售额可能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