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冲突升级对铀市场的核心影响
1.供应紧缩加剧
以色列空袭摧毁伊朗纳坦兹铀浓缩设施,导致伊朗铀供应能力短期瘫痪(占全球潜在供应的12%)。
伊朗反击可能进一步扰乱霍尔木兹海峡物流,影响哈萨克斯坦铀矿出口(占全球产量40%)。
2.铀价长牛确定性强化
冲突前铀价已因结构性短缺涨至85美元/磅(16年高点),高盛预测2025年缺口扩大至2000万磅,2040年达1.3亿磅。
战事推动避险资金涌入铀资产,业内预期2025年铀价将突破100美元/磅,中长期看150美元/磅。
3.核电战略地位跃升
冲突凸显能源自主重要性,全球31国承诺2050年核电装机翻三倍(COP28协议)。
美国加速摆脱俄罗斯铀依赖(年进口10亿美元),万里石海外资源成替代选项。
二、万里石铀矿的核心价值
1. 资源储量:24万吨铀的稀缺卡位
通过收购哈萨克斯坦(阿诗阔乐等矿区)和纳米比亚(MCS项目)铀矿,权益储量达24万吨金属铀,为中广核矿业(港股)储量的8倍。
按当前现货价85美元/磅计算,资源理论价值440亿美元(未扣成本),若铀价涨至100美元/磅,价值重估至520亿美元。
2. 技术壁垒:生物提铀降本增效
生物浸出技术将尾矿利用率提升3倍,使可采储量增至72万吨 ,且降低开采品位门槛(成本比传统法低30%)。
哈萨克斯坦首矿(阿诗阔乐1号)计划2026年投产,首期产能3000 5000吨/年,净利润率达15%以上(对标Cameco)。
3. 战略协同:绑定国家队降低风险
参股中核资源(纳米比亚)21%并获优先收购权,借力中核集团技术及政策资源。
铀矿开发受国家“两战一高”政策扶持,开采阶段可获配套资金支持,缓解资本压力。
三、业绩兑现路径与市值弹性
情景1:2026年首矿投产(铀价100美元/磅)
产量 :3000吨铀(权益产量约1200吨,按50%权益折算)
净利润 :1200吨 × 23万美元/吨(100美元/磅净利)× 6.5汇率 ≈ 18亿人民币
市值贡献 :给予30倍PE(资源稀缺溢价),增量市值540亿元(当前市值80亿)。
情景2:2030年全面达产(铀价120美元/磅)
产量 :1.5万吨铀(权益6000吨)
净利润 :6000吨 × 27.6万美元/吨 × 6.5 ≈ 108亿人民币
总市值 :加锂业务贡献(3.5亿净利),按25倍PE可达2800亿元。
短期催化(2025下半年)
铀价破百预期 + 纳米比亚采矿许可证落地 → 市值150 ~200亿元 ;
若冲突推升铀价至120美元/磅,市值弹性翻倍。
投资逻辑总结
万里石铀矿投资的本质是“地缘冲突放大资源稀缺性+技术降本兑现产量”的双击逻辑:
1.冲突溢价: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直接摧毁潜在铀供应,全球缺口扩大推动铀价长牛,公司资源储量价值重估迫在眉睫;
2.量产拐点:2026年哈国首矿投产恰逢铀价峰值期,生物提铀技术保障利润率,净利润或爆发式增长;
3.战略卡位:绑定中核集团规避政策风险,24万吨铀储量成为A股唯一可交易稀缺标的。
操作建议:短期(2025Q3)关注铀价破百及采矿证落地,目标市值150亿;中期(2026)跟踪首矿达产进度,市值300亿+;长期需防范资金压力及权益稀释风险。$核电(BK0501)$ $万里石(SZ00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