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与雪球好友 @博士王神经 ,共同学习美林时钟。结果我只学习了一半,就立刻放弃了。因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投资者,根本无法准确预判经济周期。所以根据经济周期进行资产配置,也就成了空谈妄想。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遇到了2020年那种的新冠疫情,美林时钟也会失效,因为当时的多数资产都在大跌!
仔细回忆了一下2020年我的抄底策略,突然觉醒了另外一种资产分配方案,那就是“啥便宜就买啥”!2020年负油价出现了,所以当时的我抄底了石油股。2020年金银跟着油价一起暴跌,所以我也顺带买入了白银期货。2020年股市暴跌至3000点以下,所以我在当时也满仓了股票。时至今日,“啥便宜就买啥”的策略似乎要比美林时钟更为成功!所以本文的主旨,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魔改一下“雪球三分法”,这样便可为己所用!
如果说“啥便宜就买啥”只是原始状态的资产配置理性,那么“雪球三分法”就是明确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偏债类、偏股类、商品类,直接“三分”,可谓是简单粗暴,我喜欢!
考虑到国内利率已经很低,未来降息的空间并不太大,所以“偏债类”资产还是降息空间更大的美国国债更具吸引力。“雪球三分法”默认推荐了两个,感觉还不错。但却要承担美元汇率的影响,所以也不能一味看好。
“偏股类”资产的选择更多,所以“雪球三分法”的默认推荐并不适合我。考虑到最近银行股暴涨,在我自己的投资体系里很多银行股已经接近高估了。所以不远的未来准备清仓银行股,并寻找红利基金作为“平替”。运用“添加更多基金”这个功能,输入“红利”二字,便可找到很多备选方案!
“商品类”资产的选择很少,“雪球三分法”的默认推荐喜忧参半。黄金涨得这么多了,还在推荐,不太让人放心。石油经历了暴涨之后的暴跌,“便宜”特征再次显现,结果默认只推荐了一个“南方原油”!好在“添加更多基金”这个功能可以输入关键词,仅需一个“油”字,便可找到很多备选方案!
不得不说的是,为了学习巴菲特,我发明了一个叫作“市赚率”的估值参数。其公式为:市赚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PR=PE/ROE)。考虑到ROE是个百分数,所以市赚率的真实公式其实是:PR=PE/ROE/100。当市赚率等于1PR为合理估值,大于1PR和小于1PR则为高估和低估。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两次建仓可口可乐。1988年,市赚率为0.474PR。1989年,市赚率为0.326PR。两年平均下来,刚好就是0.4PR。非常巧合的是,从那时起,用“40美分买入1美元”就成了巴菲特的口头禅。
针对“赚假钱”的公司,我又以50%股利支付率作为标杆,加入了N这个修正系数(PR=N*PE/ROE/100)。股利支付率≥50%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0(50%除以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修正系数为2.0(50%除以25%);50%>股利支付率>25%的企业,例如40%的企业,修正系数为1.25(50%除以40%)。历次熊市底部,银行股的修正PR普遍都能跌至4折5折。历次牛市顶部,银行股的修正PR普遍都能涨至1PR以上。由此可见,修正市赚率还算比较适用于银行股。
本周收盘,很多银行股的修正市赚率都涨到了1PR以上,红利指数基金则普遍只有0.8PR左右。后者还具备高抛低吸的定期调仓功能,所以作为“平替”还算不错。
最后要说的是,市赚率与巴菲特一直念叨的DCF现金流折现在理论上其实是相通的。考虑到低息环境下,折现率会降低,所以市赚率的合理估值也会从1PR上移至1.1~1.4PR之间。
考虑到我的投资生涯里,从未遇到如此低的国内利率环境,所以很多事拿不准!难道所有持仓都要涨到1.1~1.4PR才能清仓?似乎不太稳妥。所以目前来看,还是按照原定计划,1PR以上越涨越卖。所得现金,再借助魔改后的“雪球三分法”,再重新配置一下!
最最后要说的是,这篇是雪球征文。但“雪球三分法”确实提供了资产配置的明确思路。魔改一下为已所用,也是极好滴!
$工商银行(SH601398)$ $建设银行(SH601939)$ $农业银行(SH601288)$
@今日话题 @闭嘴吧超超 @曹国公李景隆 @直言不讳的勇敢 @平和宁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