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今年4月份写过天坛的长文之后,4个月时间几乎没有再发表关于天坛的内容。此外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讨论区里上蹿下跳的人全部拉黑了。
有个朋友问我,你把别人都拉黑了,有什么重要信息你看不到怎么办?我说,随着我对天坛这家企业的深入研究,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早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我不需要看他们,我不要被他们干扰就行了。
自负盈亏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
今天为什么要说天坛,我认为2025年将成为天坛历史上最大的拐点之一。这家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这段时间里,将彻底的把所有同行全部甩开,成为真正一枝独秀的“血茅台”。
很多道理之前说过,我不要求别人相信。你不喜欢天坛,你尽管卖出就行了。
我欢迎你卖,有的是人买。
但我可以断言的是,天坛生物这只股,在年内不会有新低了。
而且下半年天坛的股价一旦爬上坡去,再就不会下来了。这就叫拐点。
接下来说一下最近甚嚣尘上的几个问题:
第一:艾滋病疫苗的问题。
天坛的疫苗业务已经被中生剥离,天坛以后也不会有疫苗业务。
有人说艾滋病疫苗乌龙指,这个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是哪股资金进来,从结果来看,两天收市下来总共也只推动了5%的收盘涨幅,对天坛股价的未来稳定性不构成较大风险。
天坛现在的股价仍在阶段底部,没有因为这个乌龙指而出现高估。
第二:拒绝收购派林的问题。
中生和天坛早就签有反同业竞争协议,按协议中生要收购同业竞争公司派林,必须跟天坛打招呼,让天坛享受优先收购权。但直接让天坛收购派林,对上市公司肯定是不利的。派林这家公司内部问题多多,要把他吃下来消化掉是很麻烦的事情,天坛没有那么多现金和精力。
其实管理层内部早就照会过了,不吃派林,眼看着派林找其他买家,不管是海尔还是华润,天坛的行业老大地位都会消失。中生把派林吃下来,是对天坛的一种保护。后面怎么剥离,怎么注入,那是后话。但第一,断了对手的路。第二,没给上市公司添负担。
所以大股东中生对天坛这家上市公司,其实是非常关爱的。
第三:稻米白蛋白的问题。
奥福民上市会不会给天坛带来打压?
我负责任的说,奥福民上市最可能推动的是白蛋白禁止进口。
大家都知道人血制品是国家重点管制资源,长期禁止进口。给白蛋白开个口子,是因为国内供不应求。但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供应在逐步增长,尤其是稻米白蛋白的出现。
为什么一家靠进口血制品吃饭的公司——上海莱士会猴急的收购南岳生物?因为大家判断,国家有可能切断人白进口的口子。如果莱士不收购南岳,进口以切断,莱士就要停业。收购了南岳,进口切断,莱士还能自产。这就是莱士收购南岳的战略必要性。
而一旦进口的口子堵上,人白就会回到他应有的价值——和稻白互补。
说白了,有钱用人血,实在没钱用稻白。
第四:集采的问题。
集采压价,是大家都关注的血制品行业风险。
其实现在血制品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压价,而是供应。
第一是采浆量,由于群众对献血献浆的不信任,血浆原料采集数量数年来增长缓慢,停滞不前,采浆成本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停止进口国外白蛋白,血制品的价格不可能跌。
就算集采也压不下去价。
事实上血制品集采真正要解决的也不是压价,而是控价保量——保证不会出现价格暴涨,保证供应充足。
第五:总经理的问题。
副总何彦林代履总裁职务已经很久了,正式的总经理任命一直不下。
这说明大股东中生乃至更上面的国药,对天坛这家上市公司极为重视,他们不会随随便便给天坛任命一个总经理的。
我觉得这是好事。这件事悬得越久,闻到腥的猫儿越多,最终的博弈赢家越强。
说完了这句五件事,我再来说一下天坛的未来,为什么天坛的未来必然是一枝独秀。
首先,血制品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几个因素,第一国家对献血和血制品行业的大规模整治。反腐败斗争即将深入献血和血制品行业,国家层面对行业的重整,口碑的重塑,最晚明年就会大面展开。献血献浆这两个行业的口碑将会全面回升。
第二是国际局势的加剧和美国脏血问题的发酵。
全球人血供应主要来自美国,而美国人血供应主要来自黑人和吸毒者。中美贸易战和脏血问题不断发展,封闭进口白蛋白这个口子是必然结果。
第三是不可遏制的老龄化和各种新生疫情的不断反复。
白蛋白作为营养品,丙球作为免疫补剂,其普及率将无可避免的扩大。
而行业春天到来的同时,必然还会伴随着管制的全面加强。
因为我国独特的ZZ环境,血制品行业未来不可能放松监管,而会随着国家对人血产业的重视而变得更加严苛。在严苛的监管环境下,只有规模化的央资企业能够应对复杂的监管形势。规模较小的公司将会举步维艰。而在严管下,为了保证血制品的供应,国家将不得不和血制品公司签订保供式的集采合同,大型血企收益于保供,其生产规模将日益稳定,并且不断稳步扩大。这样一来,天坛这样的行业龙头,未来将会走向强者恒强,越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