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信(LX)$ $小赢科技(XYF)$ $奇富科技(QFIN)$
中概互金板块,是所有中国股票里面估值最低的板块,2-3PE/10%+的股东回报率在当前牛市中非常罕见;10.1正式执行的助贷新规,是压制该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其中,关于24%-36%贷款利率的监管政策,又是助贷新规里面对该板块估值影响最重要的因素。24%-36%是否还能继续干的准确预判,对应的是丰厚的投资收益。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判24%-36%的贷款还能否继续干下去。
先上结论: 一定(索性下个武断的吸引眼球的结论,但其实我不能百分百确定政策制定层的水平,所以该结论描述为“十有八九”更严谨)会默许(应该也不会明文规定,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4%-36%继续干下去。具体怎么干,是24%+权益,还是24%+担保,还是24%+会员,交给助贷平台牛B的创新能力去解决,最后监管逐渐把各平台逼向最和谐的方案。 事是同样的事,干可以换个方式继续干,但不要提36%,我们要的是从36%前进到24%,社会更加和谐。
为什么会下这个结论? 分3个步骤来回答:
1、高利率贷款平台(特指24%-36%)背后的社会真相,产业链的利益划分;
观点总结:a)互联网金融已经是非常高效的利率市场化,产业链各部分都只赚取了合理的利润,高利率贷款平台是和谐社会的有效组成部分。 b)高利率背后的根因是次级、再次级的贷款群体违约比例太高(可达10%),而并非平台暴利(约4%)。c)36%贷款利率利益链上,切蛋糕最多的是税收(7%左右),如要有效降低该群体的融资利率,最有效的政策是对该产业链定向减免税; d)高利率贷款平台通过AI和大数据有效解决了社会底层人民临时性小额的融资需求,即便不给予奖励,也不应该成为社会底层违约率高的背锅侠被喊打喊杀。 社会底层违约率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能解决吗?
2、和谐社会的诉求;
观点总结:a)这数千万社会底层群体的小额、临时性的全年数千万笔的贷款需求(代价是平均每笔仅增加600元左右的融资成本,看起来利率高,其实增加的利息总额很低),是满足了社会更和谐还是不满足社会更和谐?b)汉朝上游封顶,唐朝下有保底,长期和谐社会应该上有封顶下有保底,高利率贷款平台其实是保底措施之一;c)在特殊灾难(比如疫情)时底层人民有有效的救急渠道;
3、高利率互金平台的积极面;
观点总结:a)AI的重要场景,科技高点;b)促进就业和科技人才培养;c)有效减少民间高利贷,促进社会更加和谐;d)一带一路出海的重要场景。传经金融是一带一路当地利益团体的蛋糕,互金是金融领域我国能切入的少数领域;e)传统金融系统的有效补充;f)在特殊灾难时对输血反哺社会(比如疫情期间承担坏账带来的亏损)。
4、政策考量。
a)如果一刀切限定贷款利率不得超过24%,那么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对贷款群体来讲:仅小赢、嘉银2025年的助贷总额就有2800亿,对应2800万人的融资需求,毛估估全中国1年至少5000万人次(总额5000亿)的小额短期融资需求, 无法得到满足,转向民间高利贷。
对助贷平台来讲将无利可图,将聚焦更高的客户群体,贷款规模大幅萎缩; 做36%贷款的银行,有几家有破产风险。
民间高利贷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些年用互联网+大数据+AI 已经疏通了不少,一旦强制限定贷款利率在24%以内,相当于又把问题抛回去了,历史的倒退。
高利贷的危害主要在于大额高利贷,继而发展成为长期大额高利贷,那就成为社会祸乱之源。 单笔1万期限1年36%的贷款,等额本息的利率总额共计2000元左右。 即便降到24%,单笔节省600元,少600有多大的好处或者说一年多600有多大的危害?
好处是: 面子上我们消灭了36%的贷款,和谐社会。 坏处是年5000万底层人民便利的融资需求不能满足了。 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b)如果明确允许贷款利率可达36%,那么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年最高院关于贷款利率的指导标准,24%-36%一直是灰度地带, 明确允许与该政策不符;与降低社会底层生活成本融资成本的大政方针不符。
面子里子兼顾的方案: 不明确36%是否合规,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市场继续干(过去几年)。但24%-36%的贷款利率投诉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前进半步,(未来)贷款利率限定在24%以内,只要投诉少,24%+权益还是24%+担保或者24%+会员, 你们平台创新个方案出来,哪种最优就采用哪种,市场自己学习。 直至哪天底层劳动人民都有钱了,24%+的市场规模自然萎缩,到一定程度,彻底进入24%时代。
当然,对于路子野问题多还不解决的中小高利率融资平台,监管有动力规范甚至取缔。因为即便取缔了这些平台,仍然能通过大平台满足这部分需求。
民间高利贷已经诞生几千年, 政策制定层已经非常清楚背后的脉络,出最佳政策的概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