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助贷新规的思考

用户头像
究竟法门
 · 四川  

$奇富科技(QFIN)$ $乐信(LX)$ $小赢科技(XYF)$ @今日话题

现在300亿以下的助贷平台不好拿资金,银行白名单主要是300亿以上的十来家助贷平台。 其实监管的意图,政策想达成的效果,已经很明确了:

1、助贷行业,正式由乱战的春秋时期进入战国阶段。 助贷新规的落地是标志性事件。

BAT、百度美团京东这几家,好比战国7雄。 其余的奇富、乐信、信也、洋钱罐、桔子、嘉银、小赢、宜人等十来家300亿以上的平台, 就好比郑宋卫中山等二三流国家。

2、好行业肯定还是好行业,市场往大平台集中,大平台受益。 大平台把小平台退出的市场接住,也避免了短贷引起的局部金融风险。

从今年开始,国家规定个人网贷上限由20万提升到30万(网贷平均1万/单,从这个额度也可以看出行业得需要十几家玩家),所以家家都有肉吃,拼风控拼管理。就这十几个玩家,每个玩家分个两三万的额度,都来点,不是赢家通吃的概念。家家都有优质客户和差的客户,比例多少而已。关键就看各家的风控, 能不能把优质客户筛出来。结果就是只做24的客户,贷款规模会萎缩。 但考虑到小平台的量集中到大平台, 所以长期来看是利好还是利空, 不好评估。

3、既然这十几家留下来,那政策的出发点,就是正常情况,这些玩家要能挣钱。 助贷行业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是民间高利贷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所以基本不太可能出台个规范行业的政策,把这十几家搞死,只剩乐信、奇富、信也,而且这三家还要死不活。 完全没有教培行业全干死的可能性。

至于是24一刀切,还是24+权益,是小权益还是大权益, 不需要考虑。 反正这十几家只要你不作,风控良好,能有行业平均水平, 就能赚钱。 政策制定层是先有了政策想达成的效果(只剩这十几家有管理能管理方便管理的良性竞争,降低投诉率),再来制定细的政策。 所以不用关心细的政策条款,只需要关心政策想达成的效果就行了。

4、政策认为的行业合理利润是多少? 传统银行经营最低风险的抵押贷,利润是1%贷款余额。利率市场定价原则,高风险对应高收益,做24的高风险无抵押信用贷,行业平均2%-3%贷款余额的利润,应该是会保障的。 轻资产卖流量的ICP业务,赚的是不合理的钱,存在的空间确实越来越小。

5、大平台往一体化转。 你自己担保、用自己的流量,玩复贷的客户(坏账率和销售费用双低),利润空间就出来了。 所以陆控100%自担保甚至消费金融自己做出资方上下完全一体化、 乐信电商, 是行业趋势。 小赢嘉银在现在的跑马圈地阶段大额的买量费用,是给未来业绩屯粮草(因为以后主要做复贷客户(比如现在的乐信和奇富,并没有大额买来那个费用)不需要大额买量)。 所以小赢嘉银的业绩安全垫很厚。

6、海外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行业还是很好的行业。 生命周期无限+天花板极高+股东回报极好, 现在面临不确定性,是行业估值最低的时候。 等不确定性消除,从明年的时点来看,这么性感的行业,现在就是最佳介入时机。 小赢股东回报20%(年化28亿人民币的买量为未来的业绩屯了大量的粮草,以后即便70%的复贷率也能达到500亿助贷余额的规模,对应年利润2亿刀)、乐信股东回报14%,现在牛市哪还有这样的标的。

牛市进展到此,只有互金板块几乎没怎么涨,还处于极度低估状态。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在牛市压制这个板块的唯一因素。 而这个因素将在未来两个月消除,利空出尽就是利好。看上周奇富中报时板块的表现(利空落地该跌不跌), 基本确定板块股价到底部了。

一旦利空出尽,小平台流量往大平台集中的正面思考展开,1年内板块头部标的2倍收益(我认为是保守估计,头部标的可能业绩和估值双击)是可以预期的。

免责申明: 本人持有相关标的的股份。以上思考是本人投资备忘录,不对观点的正确性负责,不作为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任何人对以上标的的投资决定与本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