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信(LX)$ $小赢科技(XYF)$ $奇富科技(QFIN)$ 小赢主营业务还在数钱,还在大手笔回购,股价已经跌到歇业的价格以下了,PB已经比趣店还低了。 即便只让做24以下的贷款,不还是赚钱么? 甚至不比现在赚得少多少。 市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先上结论,再来论述过程: 现在的36%(实际33%左右), 不该只赚现在这么少; 一刀切成24%, 所以也不会比现在下降那么多。 毛估估净利润下降30%;如果是24+权益, 利润可能和现在持平。 本人现在还持有小赢一定的仓位,没有减仓的打算, 就当风险投资了。
一: 如果24一刀切, 不做任何权益。
根据财务报表,先算这门生意的盈亏平衡点(根据Q2的财报数据):
1、现在大概总体年化利率(算上所有手续费等等)大概33%,压缩压24%,收入端需要降低9%;
2、现在36的资金成本多在8%以上,至少比24的资金成本(4%)高4%;
3、成本侧有很大量的买量费用,Q2达到创纪录的7.5亿,年化来算是30亿,占650亿贷款余额的4.6%。 而2022年全年的买量费用,也就8亿。 季度7.5亿甚至大大超过头部的奇富和乐信 。
4、税前净利润6.66亿,年化26.64亿, 占650亿贷款余额的4.1%。
假设按照24%一刀切,用24的资金,只做存量客户, 也不用买量了, 成本侧将降低4%+4.6%+4.1%=12.7%。
所以,一刀切成24%, 收入断下降9%,只做存量客户成本侧盈亏平衡点可以下降12.7%。 那么, 税前利润还有3.7%, 税后还有3%。
这还不包括只做存量复贷客户,全口径的坏账损失率下降2%左右(从36%的10%左右下降到存量复贷客户的8%左右), 这里还有2个点左右的安全边际。 另外风控还可以压缩点规模,把尾部客户拒掉, 牺牲规模提升点贷款质量。
Q2 650亿的助贷规模, Q3新增330亿, 预计Q3的贷款余额将继续增长到680亿左右。
奇富的复贷率是93%, 乐信的复贷率是80%+。 假设不再新增买量,小赢的复贷率到80%(Q2的复贷率),再舍弃尾部客户只做70%的客户, 贷款规模从680亿降低到680*70%=476亿。 净利润大概476*3%=14.28亿。
二: 如果24一刀切, 做3%-5%的权益,取均值4%。
做4%的权益, 假设仍然只做复贷客户, 相当于增加3%的税后利润,即便贷款规模不增加仍然是476亿, 年化利润将达到28亿。 由于盈亏平衡线高了, 贷款规模适当增加, 那么利润更高。
所以, 36%和24%的差异并没有12%那么大。 一是现在并非全是36%, 平均只有33%左右,q其实只相差9%; 二是利率就降低了4%, 三是买量相当于先跑马圈地为未来屯粮, 这块年化就是4.6%。 仅这两项, 就基本抵消了从33到24的下降。
更何况全口径的坏账损失率还能下降, 搞不好还能做个三五个点的权益(平均每个客户一年就增加个两三百块), 这些都是额外的安全边际。 这还是直接将36%的粗筛子风控用于24%的风控,粗暴地只做存量客户的情况。 如果风控技术再升级更新成适合24%的细筛子, 还会有额外的提升,都作为安全边际了。 只需要证明直接用现在36%的风控做存量客户,还能挣钱即可。
以后这门生意, 主要就这十来家玩, 即便是只玩24%, 也是门挺好的生意。
免责申明: 毛估估,不对数据的正确性负责。 不作为任何人的投资建议。